甘肅徽縣火焰山道觀舉行“旅遊文化筆會”盛況掠影(組圖)

甘肅徽縣火焰山道觀舉行“旅遊文化筆會”盛況掠影(組圖)

甘肅徽縣火焰山道觀舉行“旅遊文化筆會”盛況掠影(組圖)

甘肅徽縣火焰山道觀舉行“旅遊文化筆會”盛況掠影(組圖)

甘肅徽縣火焰山道觀舉行“旅遊文化筆會”盛況掠影(組圖)

甘肅徽縣火焰山道觀舉行“旅遊文化筆會”盛況掠影(組圖)

甘肅徽縣火焰山道觀舉行“旅遊文化筆會”盛況掠影(組圖)

甘肅徽縣火焰山道觀舉行“旅遊文化筆會”盛況掠影(組圖)

甘肅徽縣火焰山道觀舉行“旅遊文化筆會”盛況掠影(組圖)

甘肅徽縣火焰山道觀舉行“旅遊文化筆會”盛況掠影(組圖)

甘肅徽縣火焰山道觀舉行“旅遊文化筆會”盛況掠影(組圖)

甘肅徽縣火焰山道觀舉行“旅遊文化筆會”盛況掠影(組圖)

徽縣青龍山(火焰山)簡介

甘肅徽縣火焰山道觀舉行“旅遊文化筆會”盛況掠影(組圖)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青龍山(火焰山),山勢自東逶迤而來。宛如長龍,臥入江波之中,其形也狀也故名青龍山。道光年間突遭天火,山頂部分廟宇及林木焚化殆盡,時人遂稱為火焰山。其山三水環繞,奇峰兀聳,古柏蔥鬱,山花異石密佈,壞境幽雅,尤以山奇水美聞名於世,實為徽州南鄉之勝境名山。東南異峰突起的古石堡為古代軍事堡壘遺址,乃明——清之際(公元一三六八至一九一一年)當地鄉民為抵禦兵匪騷擾而修築,現有石磊部落群遺址二百多處,至今保存尚好,是隴東南乃至全省都是保存最好的古石堡。正南鷹嘴崖,形似蒼鷹展翅欲飛;西南獅子崖,壯若雄獅俯臥回眸青龍;正西隔江為象山,若白象眠睡陪伴青龍;五景遙相呼應,故有“古堡、蒼鷹、雄獅、白象、青龍”之論。

甘肅徽縣火焰山道觀舉行“旅遊文化筆會”盛況掠影(組圖)

早在明代公元一三六八年青龍山(火焰山)即為徽州著名的道教活動場所,終年香客不絕,遊人如線。每逢農曆三月初一、三月二十日廟會之際,更是人流紛紜、接踵摩肩、盛況空前。

甘肅徽縣火焰山道觀舉行“旅遊文化筆會”盛況掠影(組圖)

開放伊始,當地信教群眾投勞捐資重新修建,使廟宇殿堂煥然一新,山以廟聞,廟以山靈,數百年來青龍山之名赫然遠播,名揚甘陝川、甚至內蒙古、黑龍江等省。地方政府為弘揚傳統文化、發展旅遊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投資修通了山路,以成為徽州南重要道教活動場所和旅遊勝景之一。其教務活動,發展及自然景觀引起了國家道協的高度重視和關注,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先生於二0一四年六月十二日冒雨蒞臨調研、同市縣領導親臨現場指導工作,共繪發展藍圖。

朋友,為了領略嘉陵江的秀美,體驗火焰山的峻麗,觀賞古堡的雄姿、歡迎您來此一遊!

甘肅徽縣火焰山道觀舉行“旅遊文化筆會”盛況掠影(組圖)

甘肅徽縣火焰山道觀舉行“旅遊文化筆會”盛況掠影(組圖)

甘肅徽縣火焰山道觀舉行“旅遊文化筆會”盛況掠影(組圖)

隴南生活網通訊員馬飛虎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