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研討會第三場研討會發言摘編

深化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重大成果

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 秦 剛

“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涉及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各個環節,貫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的全面規劃、整體部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它的形成,經歷了一個逐步深化、日趨完善的過程,是我們黨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是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經驗積累、認識昇華,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不斷深化的重大成果。

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認識的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來說,物質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其他一切活動的首要前提。從現代化進程來看,經濟建設是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物質保障,許多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的解決都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為依託。所以,發展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但是,經濟發展並不等同於社會全面發展,不可能解決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所有問題。社會發展除了要有經濟發展,還要有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這就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

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認識的不斷深化。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是相互協調、共同推進的事業。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緊密相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我們黨在不斷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努力使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環節相銜接。協調發展也不是沒有輕重緩急、沒有重點的“齊步走”,而是要在總體佈局中抓重點、強弱項、補短板。通過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才能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和協同性。

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認識的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不僅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也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一些地方和領域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導致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黨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佈局,以頂層設計和整體部署的方式解決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這樣的設計和部署,突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系統性及其與自然環境的內在關聯性,尤其是突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機整體

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顏曉峰

“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五大建設領域相互聯繫、相輔相成,共同構成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機整體。

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五大建設缺一不可。經濟建設發展物質文明,促進社會生產力高質量發展,夯實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物質基礎;政治建設發展政治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構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政治上層建築;文化建設發展精神文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強化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基本內容的精神上層建築;社會建設發展社會文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營造人民擁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社會環境;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生態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人民創造美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各個領域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協調運行、整體提高。經濟建設是根本,生產力發展推動經濟基礎、上層建築變革,物質文明建設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社會財富增長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發展內涵從求溫飽擴展到求環保、從求生存發展到求生態。政治建設是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確定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的基本遵循,黨的全面領導統攬“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文化建設是靈魂,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佈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這一總體佈局的價值準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滋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社會建設是條件,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提供各領域建設發展的前提條件,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只有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才能防範重大生態風險,保證各項建設持續推進、奮鬥目標順利實現。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經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經歷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歷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的演進過程,因而“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內涵和要求必將不斷豐富發展。與之相適應,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中增強系統性全局性,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平臺上進入新境界、實現新飛躍。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劉元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就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紮實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已轉化為結構性問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主要表現在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因此,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自2015年底習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我們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宏觀經濟成功企穩,經濟結構大為改善,新動能成長迅猛,傳統增長模式的制度基礎和利益格局有效改變,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應在以下幾方面繼續努力:

精準定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點。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發展實體經濟為著力點,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為主攻方向。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政策措施向實體經濟傾斜、工作力量向實體經濟加強,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無效供給,大力培育新動能,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

打好三大攻堅戰。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程。聚焦三大攻堅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結構性去槓桿為基本思路,努力實現宏觀槓桿率穩定和逐步下降,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要以完成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為重點,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要嚴格執行環保、質量、安全等法規標準,推進去產能,配合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充分調動地方和基層推動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目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有的緣於一些地方頂層設計難以落地,改革流於空轉;有的緣於一些領域行政化色彩較重,“一刀切”容易帶來後遺症。解決這些問題,一個重要途徑是建立健全改革創新激勵機制,讓各地區、各部門和經濟主體大膽探索,打通改革“最後一公里”。

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 李慎明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對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意義,需要全面準確把握其內涵和要求。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與政治體制機制為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提供製度保障。

黨的領導貫穿於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始終。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歷史和現實都證明,要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世界上其他政黨不同,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對其自身的歷史使命有著清醒和堅定的認識,能夠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中國共產黨通過民主集中制這一組織原則,通過人民代表大會、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民族區域自治等組織和制度形式,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的宗旨和靈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制度是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經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完善起來的。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要始終堅持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根本動力的唯物史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最大限度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並不斷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

浙江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 盛世豪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作出具體部署,為按照“五位一體”要求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

體現我們黨推動發展科學方法論的根本要求。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在統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不斷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取得了輝煌成就。事實證明,按照“五位一體”要求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體現我們黨推動發展科學方法論的根本要求,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蘊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客觀要求。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我們要在經濟不斷髮展的基礎上,協調推進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這表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必須按照“五位一體”要求,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以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彰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內在要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統籌”一詞出現的頻率很高。例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等。這說明,按照“五位一體”要求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勢在必行,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內在要求。

按照“五位一體”要求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應重點做到“四個堅持”。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廣泛、更加豐富、更加全面。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就要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堅持協調發展的整體觀。“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是一個有機整體。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應全面提升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堅持全面深化的改革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堅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績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要牢牢把握長遠性、基礎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問題,堅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績觀,做好規劃、組織、成效等方面的統籌,持之以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取得新勝利。

開啟新徵程的路線圖和任務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 徐 川

當前,國際國內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從國際環境看,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但世界並不太平,局部衝突、冷戰思維、強權政治依然存在,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抬頭。從國內環境看,我國已進入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鉅程度絕不亞於40年前,需要集中全黨全社會智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於向頑瘴痼疾開刀,勇於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將改革進行到底。在這種背景下,我們需要有開啟新時代新徵程的路線圖和任務書,“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就是這樣的路線圖和任務書。

“五位一體”總體佈局隨著實踐發展不斷完善和發展,反過來又為發展內涵增添新元素、為發展品質賦予新標準。“五位一體”是彼此聯動的大系統,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總體佈局。就經濟建設而言,經濟建設是中心工作,是其他方面發展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與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密切相關。今後,仍要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政治建設而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的奮鬥目標,政治建設搞好了就能保證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就文化建設而言,文化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無處不在,每個人都受一定文化的影響。所以,文化是一種深沉的力量,影響著其他方面建設。就社會建設而言,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建設必須與時俱進。就生態文明建設而言,現在人民群眾的環保觀念和生態意識越來越強,每個人都希望有新鮮的空氣、潔淨的飲用水、放心的食品。生態文明建設搞不好,就會影響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可見,“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是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路線圖,是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任務書。新徵程的主要任務是全面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缺一不可。只有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才能最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作為路線圖和任務書,是有時間節點的。第一個節點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二個節點是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三個節點是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強大青春能量

清華大學博士生講師團原團長 李瓔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廣大青年不能缺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青年一代迎來重大歷史機遇。把我國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青年是至關重要的主體。廣大青年要牢記使命、敢於擔當、不負重託,在國家和民族發展大局中謀劃個人發展,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建功立業。

堅定理想信念。一旦缺乏理想信念,青年就容易迷失自我。因此,廣大青年要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自覺抵制腐朽落後思想的侵蝕,不斷自我修煉,堅定理想信念。20年來,清華大學博士生講師團堅持學習宣講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講師團成員一邊紮紮實實搞科研,一邊原原本本學經典,將研究生的專業優勢轉化為進行自我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優勢。講師團紮根高校、深入基層、走進一線、走向海外,現已開展宣講千餘場,覆蓋聽眾10萬多人次。今年,我們將繼續走出校園,以“新時代·新徵程·新青年”為主題,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展宣講,幫助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

提升本領素養。青年不僅要在學校裡學本領,還要在實踐中練本領。近年來,世界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越發激烈,而我國在一些關鍵領域還未掌握核心技術,需要加速趕超。這為當代青年施展才華、幹事創業提供了廣闊天地。只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和呵護下,廣大青年應抓緊時間提升本領素養,把學習當成終身課題,在學習中提高才幹,在實踐中增長本領,努力成為國家棟梁,不負新時代對青年的殷切期待。

肩負使命擔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開創的萬象更新、生機盎然的時代,是廣大青年大有可為也應當大有作為的時代。青年的發展與祖國的發展息息相關,青年的命運與民族的未來緊緊相連。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起點上,廣大青年要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樂於擔當、敢於擔當、善於擔當,將青春、智慧、才華盡情揮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強大青春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