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答好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性答卷

剛剛閉幕的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暨“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動員大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動員全省力量,對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四減四增”工作、著力抓好中央環境保護督查整改落實作出全面部署。全省上下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迅速掀起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熱潮,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開闢的生態文明道路奮力前行,答好生態環境保護這一歷史性答卷,不斷開創生態山東、美麗山東建設新局面。 答好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性答卷,必須清醒認識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形勢。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推進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特別是去年以來,我省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以強烈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在全省開展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措施力度之大、出臺政策之密、執法問責之嚴前所未有。生態優先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綠色動能蓄勢崛起,生態保護修復和汙染治理成效明顯,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保形勢正發生積極而深刻的變化。我省生態環保工作取得的成績,還具有階段性、局部性特點,帶有脆弱性、可逆性、易反覆特徵,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與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的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過於依賴資源能源消耗的發展方式沒有根本改變,汙染物排放領域多、總量大、強度高、重化工業是排放大戶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協調性、相容性不強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生態文明建設仍然處於負重爬坡階段。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還有不少頑瘴痼疾要治。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堅定信心決心,把握節奏重點,全力以赴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答好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性答卷,要正確把握處理好九個方面的重要關係。樹立辯證思維,自覺從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來審視,從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的背景下來謀劃。要處理好生態環保與黨的使命宗旨的關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生態文明建設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我們黨的執政理念、歷史責任緊緊聯繫在一起。要處理好生態環保與經濟發展的關係,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化重大工程,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要處理好生態環保與民生福祉的關係,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還人民群眾以碧水、藍天、淨土,讓人民群眾享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要處理好生態環保與社會治理的關係,下決心解決好群眾身邊的環保問題,積極回應群眾所需所想所盼,以解決生態環保突出問題帶動解決更多的社會矛盾和問題,促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處理好生態環保與城鄉協調的關係,更加重視城鄉統籌協調,儘快形成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的生態環保格局。要處理好生態環保與安全生產的關係,把兩者放在生命線的高度,一刻也不能放鬆,決不能越雷池一步,堅決不要帶血的GDP,堅決不要汙染的GDP。要處理好生態環保與企業經濟效益的關係,企業要把環境保護作為轉型發展機遇,自覺擔負起治汙減排的主體責任,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實現企業更加健康、更可持續發展。要處理好生態環保與加強法治的關係,旗幟鮮明為守法者撐腰壯膽,讓違法者寸步難行。要處理好生態環保與“我”的關係,牢固樹立“生態環保人人有責,環境整治從我開始”的理念,對生態環境人人負責、人人行動,依靠人民打贏環境保護這場人民戰爭。

答好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性答卷,要明確生態環保思路重點和工作方法。當前,全省生態環保工作最重要的任務,是確保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山東落地生根;最現實的選擇,是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最緊迫的課題,是立足省情探索生態環保系統治理之道。要堅決摒棄“先汙染後治理”“邊汙染邊治理”的路子,堅持走高質量、高效益、低汙染的綠色發展之路。要全力推進“四減四增”,堅持源頭防治,調整優化產業、能源、運輸、農業投入四個結構,實現結構持續優化,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的目標,確保年年都有明顯變化、三年實現根本好轉。要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柴油車汙染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渤海區域環境綜合治理、飲用水源水質保護、農業農村汙染治理、危險廢物處置、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治等標誌性戰役。要堅持問題導向,著眼常態長效,抓當前謀長遠,抓制度管長效,抓短板強弱項,抓創新求突破,探索一套完善成熟的治理方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關鍵在黨,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層層壓實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責任,提升領導能力,強化督查考核,自覺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踐行新發展理念,凝心聚力、務實進取,堅定不移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答好生態環境保護這一歷史性答卷,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山東應有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