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任仁發——張果老見明皇圖

元·任仁發——張果老見明皇圖

張果老見明皇圖 元·任仁發 絹本設色 縱41.5X橫107.3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果老是民間摶說中的八仙之一,此圖畫張果老被皇上召入宮中,表現魔法的情景。畫中人物氣韻生動,用筆 利落,衣紋作遊絲描,線條剛勁,設色古推,極為工整。

描述的情節事出《明皇雜錄》,畫面截取張果老施法術於明皇前的片斷。圖右側一老者坐繡墩上,著青衣,雙掌向上,面帶微笑作言語狀。身前一小童於布袋中放出鞍轡皆全的小驢,驢作奔跑狀。左側一人著黃袍,戴幞頭,坐於椅上,頭略低,對所發生的一切表現出關注的神情。此人身材壯偉,面相莊嚴,顯然是唐玄宗李隆基。其身後站立的四名侍從神情各異。

只見明皇高坐於畫面中央,手扶團椅龍體前傾,驚奇地注目於向他直奔而來的小白驢;宦官衛士五人在御座左右分為三組,或拍掌叫絕,或竊竊私語,為此精怪之物而讚歎。張果本人則坐侍於畫的右下方,抬眼審視著皇上專注的神情。最能扣住整個畫面情節的是慌忙追趕白驢的童子。他可能是忘了關好身邊的巾箱口袋,結果無意中讓主人的坐騎跑到畫面中央,居然喧賓奪主,成了全場的主角。這一突如其來的小小失誤,反倒使小白驢充當了視覺衝突的焦點,使仙仙家的神奇幻術,頓時變變為精彩的畫眼。聯繫到傳說中的白驢特點,任仁發的發揮就象變戲法,妙不可言。畫家的這一設計突出了張果“放出驢馳意不得”的效果“。在這“不”的意象中,畫面核心人物的注意力都匯聚在小白驢身上。畫家小施畫馬絕技,就把一個道教神活變得畫中有戲、活靈活現。其敘事性,比同時代的道教壁畫,如永樂宮等處神仙道化故事,顯然然精練得多。它沒有連環故事,又省略了題榜文字,只是靠畫本身來吸引入們的注意力。換言之,張果見明皇的這個“見”字,就象上面提到《明皇觀馬圖》中的“觀”字一樣精彩,不過任仁發筆下的這個畫眼表現得更為含蓄,因為表現明皇仰慕仙家的神異,並不是直接描繪他和張果其人的對話,而是通過白驢這一中介物來達到君臣之間的溝通和默契。有了這樣的畫眼,任仁發就成了唐以來道教畫跡中表現張果一題的最有新意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