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條黃河,穿半個中國,“紅旗河”調水可行否?

“霧霾般襲來,流感般虐人”的花粉過敏

14位專家熱議“紅旗河”西部調水方案

雙河洞、清水洞,誰是“亞洲第一長洞”

滑翔,中國山河上的新穿越

天山特克斯峽谷、匈奴王墓、雲南德宏

……

《中國國家地理》2018年5月刊

從虛擬水的視角看“紅旗河”大調水

撰文 / 單之薔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經常遇到研究在中國大地如何調水的人。有的是教授,有的是水利專家,也有利用業餘時間來研究調水方案的人。之所以有這麼多人被調水吸引,是因為中國水資源分佈不均衡。南方溼潤多水,卻缺少土地;北方乾旱少水,卻有著大面積的、平坦的、由於缺水無法利用的土地。因此把南方的水調到北方,總是吸引著中國人去構想各種方案。

造一條黃河,穿半個中國,“紅旗河”調水可行否?

▲ 商品生產過程中消耗的水被稱為虛擬水,以糧食為典型代表的農產品就是一種虛擬水密集型商品。虛擬水隨著全國市場內的農產品一起流動,缺水的北方反而是虛擬水的主要輸出區,而水資源豐富的南方卻是虛擬水的流入區。內蒙古的牛羊肉、奶製品等虛擬水含量很高,因而位居中國虛擬水輸出省區之首;廣東購入了最多的糧食商品和棉麻等織物,成為中國虛擬水輸入最多的省份。除了內蒙古外,黑龍江、新疆、山東等農業大省(區)均是虛擬水流出大省(區)。

主打報道

花粉過敏悄然降臨

百萬放大倍率揭秘致敏源

撰文/李凱 供圖/牛洋 等

花開的季節讓人欣喜,也會令相當一部分人緊張。在上世紀末,很少人有提及花粉過敏。然而近二十年間,因花粉而引起的過敏性鼻炎乃至哮喘等疾病的發病人數顯著增加,其中兒童患病率上升尤為明顯。

花粉過敏看似事小,細究起來卻是涉及植物生態學、大氣生物學、免疫反應學的綜合性難題。

這些細若塵埃的顆粒為什麼會引發人體不適?致敏花粉有哪些種類?它們分佈何地,容貌如何?圍繞這些問題,我們策劃製作了本次報道。

造一條黃河,穿半個中國,“紅旗河”調水可行否?

▲ 百花盛開的季節,你對花粉過敏嗎?通常情況下,春季綻放的桃花、櫻花等花粉致敏性很低。但對於少數較為特殊的過敏者而言,這些色澤美豔、依靠昆蟲傳粉的鮮花,其花粉同樣會引起身體不適。幸運的是,無論桃花還是櫻花,花期都較為短暫,一年中釋放花粉的時間段非常有限。(攝影/譚秀穎)

12個關鍵詞、14位專家

帶你一起熱議“紅旗河”

2017年12月以來,“紅旗河”這個名字頻頻見於媒體,並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但實際上它並非一條真正存在於自然之中的河流,而是一個有關我國西部調水的方案。

按照“紅旗河課題組”的構想:該工程計劃從雅魯藏布江中游取水,採取山區打隧洞、平原開明渠、河道之間用水庫等方式,沿青藏高原邊緣全程自流,輸水至我國西北缺水地區。並初步估算,“紅旗河”主體工程投資約為4萬億元,建設週期大約十年。工程實施後,將在西北地區創造20萬平方公里的綠洲、2億畝灌區和牧場,形成一條1000公里長的運河,使得西北地區具備承載超億人口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這個宏大的調水工程,勾畫出了一個令人心潮澎湃的未來,在獲得眾多推崇的同時也引起熱烈爭議。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在專業上還沒有經過認真辯論的問題,不宜直接拿給公眾來“評判”;也不能把科學上還有巨大爭議的事情,推給政府去“決策”。為此,本刊從有關“紅旗河”構想的描述中提煉出最關鍵的12個詞,並由此引申出爭議最大的幾個問題,特邀多位水利、工程、地理等領域的專家(排名不分先後),就此進行釋讀並展開熱烈討論,力求讓讀者儘可能深入地瞭解“紅旗河”的各個方面:創新、收益、風險、困難……

造一條黃河,穿半個中國,“紅旗河”調水可行否?

▲ “紅旗河”工程設計的取水河流中,有三條是國際河流,分別是雅魯藏布江、怒江和瀾滄江。這三條河流均發源於我國境內,下游流域涉及印度和東南亞共7個國家。根據目前公佈的信息,“紅旗河”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開始取水,上圖是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入口,雅魯藏布江在這裡水量十分豐沛。(攝影/謝罡)

12個關鍵詞

西部調水、取水、隧洞、明渠、水庫、青藏高原邊緣、全程自流、缺水地區、

4萬億、綠洲、灌區和牧場、生態

14位專家

王浩、楊勤業、關志華、何希吾、姜魯光、譚成軒、梁季陽、鄧銘江、景可、田長彥、李保國、鄭度、金德生、楊勇(排名不分先後)

造一條黃河,穿半個中國,“紅旗河”調水可行否?

▲ 在長距離調水工程中,引水隧洞的建設往往是施工的重點和難點,其難度取決於隧洞的設計長度、洞徑、最大埋深以及施工地的地質條件等因素。圖為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中的穿黃隧洞,它被稱為該工程的“咽喉”。隧洞長4.25公里,單洞內徑7米,主體工程於2007年12月底正式開工建設,2012年底全部完工。

雙河洞、清水洞

誰是亞洲第一長洞

1978年,一支由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組織的科考團隊在馬來西亞沙撈越地區第一次對清水洞進行了科學探察;1988年,他們在清水洞測量出的長度為59.3公里,清水洞從此獲得了亞洲第一長洞的稱號。同年,中國貴州省山地資源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對綏陽縣雙河洞進行了首次測量,測得長度為17公里。

在此後的幾十年中,隨著雙方探洞人員的深入探測,清水洞和雙河洞的長度都在不斷增加,雙河洞從默默無聞成為“中國第一長洞”,並漸漸開始向清水洞發起挑戰。

時至今日,清水洞與雙河洞,究竟是誰摘得了亞洲第一長洞的桂冠呢?

造一條黃河,穿半個中國,“紅旗河”調水可行否?

造一條黃河,穿半個中國,“紅旗河”調水可行否?

雙河洞

歷經三十一載,終成亞洲第一長洞

撰文/錢治 攝影/趙揭宇

2018年3月24日,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雙河洞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關注——洞穴專家宣佈:雙河洞探明長度達到238.479公里,超過馬來西亞清水洞成為亞洲第一長洞,在世界十大長洞中排名第六。

從1987年貴州省著名的地質學家楊漢奎帶領團隊對雙河洞系統進行首次科學考察以來,31年來中外洞穴專家對雙河洞的探測一直沒有停止。

是什麼吸引了他們如此持之以恆地進行探索?雙河洞是如何從默默無聞成為亞洲第一長洞的?在今後它的長度還會繼續增加嗎?

造一條黃河,穿半個中國,“紅旗河”調水可行否?

▲ 洞穴長度,是指一個洞穴系統(即所有可以連通在一起的洞)的洞道、洞廳、豎井等所有主洞、支洞的長度之和。所以一個洞穴系統長度的增加,與各個支洞的連通息息相關。在探測雙河洞時,探洞專家們需要做的就是在大山中尋找一個個支洞的洞口,然後想盡辦法深入其中,並探明其最終能否與雙河洞連接起來。圖為位於綏陽縣溫泉鎮大灣村的龍塘子天坑,這個天坑直徑達300多米、深度有200多米,在龍塘子天坑底部有水洞、上洞等洞口一直延伸向地底深處。2016年,龍塘子天坑中的上洞與辛家灣涼風洞的連通成功,是雙河洞突破200公里的關鍵節點。

造一條黃河,穿半個中國,“紅旗河”調水可行否?

清水洞探索四十年

前亞洲第一長洞能否重奪桂冠?

撰文/Tony Waltham 攝影/Robbie Shone 等

1978年,探洞家安迪•艾維斯帶領英國探險隊第一次在馬來西亞沙撈越的姆魯山區發現了清水洞。在接下來的40年中,探洞者沿著清水洞的複雜網絡不斷向山體深處探索,清水洞也一度成為亞洲第一長洞。儘管在2018年上半年,中國貴州綏陽的雙河洞取代了清水洞暫奪亞洲第一,但有關清水洞的傳奇故事還遠未結束。

作為1978年清水洞的發現者之一,英國地質學家託尼•沃特漢姆將給我們講述已歷時40年的清水洞探索故事,預測清水洞將會延伸往何處。

造一條黃河,穿半個中國,“紅旗河”調水可行否?

▲ 一名英國探洞隊員正在探索名為“1954”的洞道。這條沙土色的傾斜洞道位於清水洞的北部高層深處。探洞者可從位於梅里瑙峽谷的清水洞北部洞口進入,沿這段洞道深入阿比山山體,最終抵達巨大的阿比洞廳。

天山特克斯峽谷

能為中國定義一種峽谷新類型嗎?

撰文/李劍 攝影/劉靈波 等

在一般人的概念裡,只有崇山峻嶺裡才有深切的峽谷。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新疆天山地區的特克斯峽谷卻是一個另類,它是在一片平坦的地面上“冒”出來的峽谷。為何在遼闊的草甸平面上,竟能出現如此壯觀而奇特的峽谷?

這裡的峽谷不同於南疆峽谷的蒼茫、乾旱,峽谷內河流奔騰,雪嶺雲杉、野果林鬱鬱蔥蔥,為新疆增添了別樣的“溼”意情懷。那麼,特克斯峽谷能否算是中國大地上的一種新型峽谷?

造一條黃河,穿半個中國,“紅旗河”調水可行否?

▲ 茂密的雪嶺雲杉,蒸騰的霧氣,這一切將庫爾代峽谷裝扮得猶如一塊遠離人間的世外桃源。庫爾代河位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屬於特克斯河支流闊克蘇河的支流,而特克斯河又是伊犁河最重要的一條支流。伊犁河谷地區豐沛的降水和冰雪融水,使得這裡的河流水量豐富,可以深切天山的夷平面,形成了獨特的峽谷景觀——雪山、高山草甸、雪嶺雲杉與陡峭的峽谷在此交相輝映。

山河上的新穿越

滑翔傘下的天空傳奇

撰文/七天

在中國壯麗的山河間,正在出現一個空中新舞臺。在這舞池中起舞的人,是尚未被大眾熟知的無動力滑翔傘愛好者們。他們在山河間不斷探索,建構著屬於自己的空中傳奇和線路網——可滑翔上百公里、可憑海臨風、可直上雪峰之巔……

一次次的探尋中,充滿了發現、傳奇,以及不期而遇的危情與驚喜。

造一條黃河,穿半個中國,“紅旗河”調水可行否?

▲ 飛傘的人像是遷徙的鳥兒,逐風而行,不斷尋找和探索適合滑翔的場地與路線。除了難度相對低的休閒飛行外,更具挑戰性和不確定性的長途越野飛行、特技飛行和探險飛行也如磁鐵般吸引著滑翔高手們或挑戰自我,或華山論劍。圖為無動力滑翔傘高手飛翔在四姑娘山的雲霧和雪峰之間。(攝影/劉康明)

蒙古國匈奴貴族墓葬探秘

揭開兩千年前匈奴王墓的面紗

撰文/周立剛 攝影/D.Erdenebaatar 等

在茫茫大草原上,掩映在松樹林中大小不等的石堆並不引人注目,石堆之下掩埋的卻是曾經影響兩漢歷史、驍勇善戰的匈奴王者。這一次,我們跟隨中國考古學者周立剛,深入蒙古國中部的後杭愛省,一起探訪兩千年前匈奴貴族留下的墓葬遺蹟。

造一條黃河,穿半個中國,“紅旗河”調水可行否?

▲ 圖為M1墓道清理現場,從事這些清理工作的主要是蒙古國烏蘭巴托大學的學生。墓道中部有一道南北向石牆,兩側有石塊砌成的魚骨狀石牆。墓道內的這種石牆結構在匈奴貴族墓葬中比較少見。

雲南德宏

這裡生物的珍稀豐富超乎想象

撰文/趙一 方澍晨

在全國範圍內,每5種高等植物中,就有一種可見於德宏,每10種陸生和水生脊椎動物中,就有一種可見於德宏。

德宏所在的地區,東北側連接雲南高原的橫斷山地,西南側連接南北緬甸生物地理省,因此被置於不同生物系的交錯影響下,處於一個通道和過渡部位。這裡既有熱帶、溫帶物種間的流通,又有東西不同季風氣候環境下的物種過渡變化,因此造就了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造一條黃河,穿半個中國,“紅旗河”調水可行否?

▲ 豹貓

攝影/徐永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