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貴州安順:創新“3457”社區治理模式

探索|贵州安顺:创新“3457”社区治理模式

“過去村裡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牲畜到處跑,現在不僅村居環境變好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更豐富了,百姓幸福感也越來越高。”張應國說。

張應國是貴州安順開發區宋旗鎮石板村的村支書,因為出色的工作能力,自今已連任三屆。張應國坦言,石板村的改變,源於當地經濟的發展,更得益於卓具成效的農村社會治理。

探索|贵州安顺:创新“3457”社区治理模式
探索|贵州安顺:创新“3457”社区治理模式

安順開發區位於安順市城區西側,是1992年成立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8年獲批國家首批專業性民航產業基地,國道、省道、縣道、鄉道與農村社區互聯互通,全方位立體交通區位優勢明顯。該區轄2個鎮(宋旗鎮、么鋪鎮)和1個街道辦事處(西航辦事處),54個農村社區,17個城市社區,常駐人口30餘萬人。

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問題逐漸凸顯。為此,安順開發區尋找新路徑、探索新方法,全面實施“3457”工程,打出了一系列農村社區治理組合拳,不斷推進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提升群眾“幸福感”。

探索|贵州安顺:创新“3457”社区治理模式

同時,整合工會、婦聯、團委等設立群團工作部,推動群團幹部走進農家,融入群眾。成立“脫貧攻堅青年志願服務工作站”,開展生活照料、保健康復、精神慰藉、鄰里互助、文化體育等志願服務活動。2016年以來,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千餘次,參與人數10萬餘人次,服務群眾8萬餘人次;積極開展“巾幗巧手促脫貧”活動,培訓蠟染技藝人員500餘人次,300多名婦女通過特色手工業創作實現了脫貧。

此外,安順開發區整合國土、規劃、棚改職能,組建房屋土地徵收管理局,圍繞徵拆開展政策宣傳、解答疑問、法律諮詢等工作,保障群眾知情權,推動土地徵收、房屋徵拆依法依規、和諧滿意進行,得到群眾的大力支持和配合。2016年,安順開發區因項目入住徵地1.2萬餘畝,拆遷房屋約33萬平方米,未發生過一起群體性上訪事件。

探索|贵州安顺:创新“3457”社区治理模式

在村社融合方面,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三變”改革,推動農村大發展。通過“互聯網+合作社+農戶”形式,推動“黔貨出山”“網貨下鄉”,實現農業“接二連三”,村村有產業,戶戶有增收。

如何讓村企融合更順利?安順開發區選聘具有熱心公益事業的47名企業家擔任“榮譽村主任”,協助社區改善農村道路交通、人畜飲水、基礎建設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創新就業方式,鼓勵企業將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發放給農戶加工,實現貧困村民在家就能就業。

如何讓軍民融合真正受惠於民,就業是最直接的方法。近年來,建成以中航貴飛公司為核心,以雲馬產業園、雙陽產業園、川渝電商產業園為平臺的“一核三園”產業佈局,解決農村勞動力7800餘人就業。打造雙陽社區軍民共建共治共享示範點,推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模式治理,實現了軍企社區規範管理模式和地方治理方式的有效銜接,解決軍地社會治理“兩不管”問題,並輻射到周邊7個社區7000餘戶3萬餘人。

探索|贵州安顺:创新“3457”社区治理模式

“扶貧主任工作熱情高,有耐心,也肯琢磨事,融得進村,幹得成事,村民信任他們。”說起安順開發區運用市場化引才機制公開招聘的僱員制“村居扶貧主任”,餘學平不禁豎起大拇指。

餘學平表示,這些扶貧主任的到崗,給村裡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力量。2016年來,安順開發區扶貧專員為村級爭取各類項目資金8000餘萬元,帶動貧困家庭收入同比增長20%以上。

引進扶貧專員抓發展,只是安順開發區為補齊社區人才短板的舉措之一。此外,他們還通過選派駐村駐村第一書記、“大政法”特派員以及警務助理員等,進一步強化社區的人才隊伍建設。

按照“黨群部門幫弱村、經濟部門幫窮村、政法部門幫亂村、業務部門幫專業村”的原則,安順開發區從機關優秀年輕幹部中精心選派47名駐村第一書記、95名工作人員組成駐村工作隊,駐村開展政策宣傳、經濟發展、精準扶貧等工作。2016年以來,駐村書記員化解矛盾糾紛468起,辦實事好事958件,解決實際困難問題861個,協調引進項目211個,涉及資金3203萬元,推動農村深化改革、加快發展。

同時,安順開發區還將“大政法”觸角延伸到鎮、村兩級,在鄉鎮派駐專職“大政法”特派員,村(居)村(居)選聘政法工作員,建立抄告、限期整改、通報、掛牌督辦、一票否決、約談、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九種責任追究機制,進一步暢通了居民群眾反映訴求、處理訴求通道。

此外,在每個社區配備1—2名專職警務助理員,主要承擔情報信息收集、法律政策宣傳、社會治安管理等工作,同時建立警務助理員與政法特派員矛盾糾紛調處銜接機制,將政法、公安的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得到及時化解。

探索|贵州安顺:创新“3457”社区治理模式

“村主任的選舉反應了絕大多數村民的意願,但並非每個村主任在上任之初就懂得如何來管理一個村的工作,為此開發區出臺了‘七個一’工作法,村級治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餘學平說。

“七個一”工作法包括每天進行一次民意彙集、每週進行一次議事協商、每旬一場公益活動、每季一次績效考核、每月一次理財會、每半年一次談心會、每年一次述職述廉。

民意彙集搭建民生傾聽橋樑,及時瞭解解決民事民情;議事協商讓大家集中討論解決民生利益、經濟發展等重大事件,推進民主治理;理財會彙集資源,向群眾交清楚賬、明白賬、發展賬;公益活動提升村民精神文明建設,樹立時代新風;績效考核強化激勵引導;述職述廉推進勤政廉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