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盛景說成都——詩歌中的錦官城

提到成都,大家可能會很自然想到幾個詞,“愛耍,好吃,休閒”。

似乎“休閒娛樂”已經成了這座古城的標籤。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今日,你若遇見年輕朋友,他們會告訴你IFS春熙路的商店街,九眼橋的酒吧;若是穩重的長輩,則會讓你告訴你川戲和茶館,還有文殊院的香火;若是本地人,會大力推薦小街小巷裡的串串香,厲害的蒼蠅館子;外地的遊客則在錦裡和武侯祠湧動的人潮裡體會今日與千年的交錯。往昔盛景說成都——詩歌中的錦官城既然現在大家的生活方式如此,過去又是怎麼一番景象?就讓我們來品查一下先人的看法吧。


幾千年來,歷代名人雅客在成都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佳句,從這些惜字如金的表述裡,我們可以試著一窺往日成都的模樣。

開宴錦江遊爛熳,柳煙輕。”唐末歐陽炯在《春光好》唱詞裡,一句話就把春天的成都展現在人們面前。明媚和煦的春日陽光下,柳芽新發,半飄半揚似煙似霧。錦江河畔,宴席已開,男男女女們歡快的在花間快步。即便是隨意過耳一聽,也會覺得詞間暖意濃濃,讓人也沐浴在春光之中。

往昔盛景說成都——詩歌中的錦官城

出生農家的詩人孫光憲用詩述說了錦江河春天的另一方面,“乍看錦江春,永認笙歌地。”看來人們在春遊錦江之時還縱情歌唱。宴席中,花叢邊,酒樓裡,或高或低的歌聲盪漾,平添了遊人許多興致。

大家不僅可以遊玩錦江,韋莊在詩中提到,逛錦裡,買珍奇,看美女也是一大樂事。“錦裡蠶市,滿街珠翠,千萬紅妝。玉蟬金雀,寶髻花簇鳴,繡衣長。”“錦裡多佳人,當壚自沽酒。”對美的追求從來不曾改變,詩人們和大家一樣,在遊覽錦裡之時,也被街上眾多的美女吸引了眼球,留下隻言片語供人遐想。

(漢服愛好者們還原的宋代仕女服,恬靜雅緻,侵刪)

往昔盛景說成都——詩歌中的錦官城

成都當時有名的蠶市在年初開辦,不僅買賣蠶農需要的物資,還兼顧百貨,娛樂,儼然一處大遊園。張仲殊有云:“成都好,蠶市趁遨遊。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燈火上紅樓,車馬溢瀛洲。”即便是遊玩到了晚間,市場裡仍舊歌舞縈繞,燈火滿樓。

往昔盛景說成都——詩歌中的錦官城

“錦城滿目是煙花,處處紅樓賣酒家。”南宋詩人汪元量對成都的印象更直接。這位宮廷琴師眼中的錦官城除了鮮花就是美酒。讀到此處,我們都彷彿能看到一條條充滿花香的街道上飄揚著酒旗,各色酒旗又與豔麗的鮮花相互掩映,許多嬉笑的美人在其間若隱若現,讓過客忍不住要踏進酒家,一品為快。

“益州官樓酒如海,我來解旗論日買”大詩人陸游被貶斥到四川時頗不得志,借酒澆愁讓他的酒量越來越大。當時酒類既有官府自釀自賣也有民間自釀,成都市內光是官府開設的酒鋪就非常之多,客人們從不擔心買不到好酒。

治理蜀地有功的張詠也說:“酒肆夜不扃,花市春漸作。”到了春天,成都傳統的花市要開張了,酒家也都通宵營業,不打烊。可見酒友們熱情之高漲,酒家生意之興隆。

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杜甫的崇拜者張籍表示,城南萬里橋(今老南門大橋)旁酒樓太多,都不知道遊人們會去哪一家投宿啊。

往昔盛景說成都——詩歌中的錦官城

詩聖杜甫不光飲酒,還從酒的問題延伸到了吃上面,“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在草堂的日子,杜甫日子儘管清苦,卻嘗過了不少川酒,喜歡這種濃郁香醇的味道。當然,再加上一尾新鮮的江中活魚就更好了。

唐人劉兼對於在成都吃魚,要求可不低。“因問滿筵詩酒客,錦江何處有鱸魚。”他在成都宴請滿桌的朋友,卻發現這成都河裡沒有鮮美的鱸魚,簡直讓人大失所望。

“易求合浦千斛珠,難覓錦江雙鯉魚。”這下不好了,陸游表示不光鱸魚沒有,錦江河裡鯉魚也找不著啦,弄得來比廣東珍珠都難得。玩笑玩笑,作者當然不是這樣粗淺的意思,實際是在感嘆自己難覓知音的遺憾。

知音固然難覓,紅顏卻多不勝數。農家子孫光憲年少輕狂之時,在成都浪蕩,寫下了:“十五年來錦岸遊,來曾何處不風流,好花長與萬金酬。滿眼利名渾幸運,一生狂蕩恐難休,且陪煙花醉紅樓。”此地燈紅酒綠美人成群,幸虧他沒有沉迷太久。後來出川闖蕩,終於成就一番事業,還被宋太祖趙匡胤器重。

“春晚,風曖,錦城花滿。翠娥爭勸臨邛酒,纖纖手,拂面垂絲柳。”飯桌之上,美人們熱情勸酒,技術堪比現在的陪酒女郎,怎能讓人不迷醉。唐人韋莊如是說。

往昔盛景說成都——詩歌中的錦官城

有波斯血統的李珣對這一套很有經驗,“早為不逢巫峽夢,那堪虛度錦江春,遇花傾酒莫辭頻。”既然成都的美人們已經這樣勸酒,就不要一再推辭,怎好浪費錦江的盎然春意。

問題來了,這些酒樓春巷在哪裡呢?南宋的丘崈給出了答案,“錦江橋那畔,羅綺重重,曲巷深坊暗香度”。800年前這裡就曲巷暗香,不可謂不風雅曖昧。原來九眼橋的知名度不是今日才有的啊。

往昔盛景說成都——詩歌中的錦官城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古人誠不我欺。如此“愛耍,好吃,休閒”之地怎不讓人傾慕。正如李商隱和杜甫對飲之時所言:“美酒成都堪送老

,當壚仍是卓文君。”

當我們在這裡舉杯暢飲,盛情歡歌之時,千年之前,古人們也如出一轍。

當你漫步徜徉在錦裡和春熙路上,千年之前,遊玩嬉戲的人們也已踏過你每一個腳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