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傳統觀念,既不重視多數,故連帶而有對於徒黨之輕視。故曰:“君子群而不黨。”朋黨在中國政治史上,有害無益,事例昭著,不待羅舉。
中國人既不好結黨,因亦不樂從事於宣傳。常曰:“君子闇然而日章。”懷寶而待時,尊退而賤進。凡攘臂道途,號呼街市,自炫曰我賢我賢以邀人之信,而乞人之舉,中國士大夫稍知自愛自重者不肯為。凡朋徒所附,群眾所趨,中國人傳統觀念,輕之曰“俗子”,曰“熱客”。
蓋中國尚賢不尚眾,其政治上之出身與進階,在考試與課績,待之公評,不樂自炫。心習久成,難與遽改。
又凡大政事大議論,中國人傳統習慣,常以文字發表,而不樂逞口說。故西國自希臘羅馬以來,廣場演說,為大政治家不可或缺之一事。而中國則僅有大奏議傳誦當代,乃至流佈後世。而演說則無所取。大廷廣眾,感情激發,煽動群眾,鼓掌稱是,中國人不以為美。
遇盤根錯節,或大題目,大辯論,往往獨居一室,條理敷陳,如賈誼、陸贄,亦足以轉捩舉世之視聽。重理智,不重感情。訴之於人人別居之退思,不脅之於大眾群集之激昂。
若謂中土“尚文”,則西國“尚口”。若謂中國乃“紙片”政治,則西國乃“唇舌”政治。蓋中土以“學治”,而西國以“黨治”。此又中西兩土政制習俗,各自有其傳統相沿。可謂長短互見,兩有得失,而無所用其入主出奴也。
本文選摘自《文化與教育》錢穆 著,九州出版社出版
閱讀更多 讀錢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