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了,我竟然喝到一泡假的武夷巖茶水仙!

尷尬了,我竟然喝到一泡假的武夷巖茶水仙!

最近的李麻花,可謂求茶若渴,過得一點兒也不瀟灑自在,沒有新大把好茶可以揮霍的六月,是枯燥的。

狂灌了幾天的老白茶,終於茶癮發作,搗鼓了幾泡巖茶解饞。

聽老友說,最近淘了一款水仙,品質不錯,洗盞更杯,灑掃庭除,就等我們幾個呢。

聞言,風風火火而去。

有茶可喝,人生的小確幸。

落座,泡茶。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朝朋友投射出一記眼神,“我是喝了一泡假的水仙吧,口感、香氣絲毫沒有水仙茶的特徵,雖然最近好茶少,也不至於拿假水仙忽悠我們。”

老友哂笑幾聲,繼續泡茶。

心中帶有疑慮,在接下來幾衝,喝得分外仔細。

一泡茶喝完,有4個證據,更加證明麻花心中所想——這是一泡拼配水仙。

尷尬了,我竟然喝到一泡假的武夷巖茶水仙!

第一、果香過於濃郁

第一沖茶,聞蓋香。

前調是木質香,若不是提前知道這是一泡“水仙”,絕對會聯想到北斗,一款以木質香見長的茶,香氣過於耿直。

雖說木質香的水仙,也會讓人想到高叢水仙和老叢水仙,但這泡茶,缺少了叢味。這並不是一款上了年紀的水仙茶的特徵。

中調居然是濃厚的果香!

果香,於巖茶而言,並非什麼稀奇的香氣,經過重發酵即可得到,如果香的肉桂,果香的黃觀音。

奇就奇在這果香是出現在水仙中,還特別濃郁。

這種果香,有些熟悉,似最愛的零嘴永泰李幹,有點甜,有點酸。

(李麻花腹語:“果香”和“水仙”這兩個詞,真的很難讓人聯想在一起,雖說水仙通過重發酵,有可能會出現果香,但不至於像這泡茶這般濃郁,甚至風頭蓋過品種香)

尾調本以為會出現蘭花香,奈何,讓人失望了,就是甜甜的蜜餞香。

沒有蘭花香的水仙,還能稱為水仙嗎?此處,畫一個大大紅色的問號。

尷尬了,我竟然喝到一泡假的武夷巖茶水仙!

第二、蘭香孱弱,第四衝才出現

既然是水仙茶,必定會有蘭花香,這是品種香,若是沒有出現,那……這茶,真是來路不明,不能被冠以水仙的名號。

第一衝,果香的出現讓人小小地驚訝,但沒有蘭香出現,大失所望,心情類似於“老婆餅裡面沒有老婆”這種爛梗。

鉚足期望值,等待第二衝的香氣。

依舊100℃沸水沖泡,快出水。

揭蓋聞香,還是沒有蘭花香。啜湯,感受茶湯香氣,依舊沒有蘭花香,湯水裡是甜甜的果香,心裡再度懷疑,這泡茶一定是走錯劇場的大紅袍。

第三衝,在葉底上勉強有了絲絲的蘭韻,氣若游絲,不明顯。湯水裡,依舊是果香的甜香,儼然一派,“這是我的主場”。

第四衝,終於在蓋香上捕捉到蘭花香,湯水裡蘭花香重於反客為主,華麗逆襲。

若不是李麻花這種死耗到底的精神,換其他人,喝到第三衝怕是要“棄茶”,一款連品種香都沒有的水仙,怎麼讓人信服。

尷尬了,我竟然喝到一泡假的武夷巖茶水仙!

第三、湯水太薄

除了香氣令人心生疑慮,湯水同樣有重大嫌疑——它太薄了。

俗語有云:“醇不過水仙”。

醇,是水仙的特質。

有“醇”感的水仙,喝在嘴裡, 能感受到份量的,如同陳年果酒,能形成包裹感,將舌尖牢牢圈在湯水裡,禁錮在滋味中。

而這款水仙,雖說湯水柔和,不苦澀(證明製作工藝到位,走水走的透),奈何,敗在“空空如也”,缺少醇與厚,顯得空洞了些。如踩在棉花上,不踏實,不沉穩。

茶湯輕盈地如穿堂風,一吹即過,沒有帶給口腔太多的記憶。

這不是一泡水仙該有的品質。

尷尬了,我竟然喝到一泡假的武夷巖茶水仙!

第四、葉底花雜,不均整

喝到第七衝,撥弄葉底,揭曉謎底的時刻到來。

觀察葉底顏色,顏色整體偏紅,疑似發酵過重。

細看葉底,顏色過於花雜,有的是紅褐色,有的是黃綠色,還有的是墨綠色,顏色分化過大。這裡頭加了其他品種,而這些茶的耐火性不同,經過炭焙後,色差就出現了。

若是純料茶,水仙耐火性一致,即便老嫩程度稍有不同,但不會有這麼大的顏色差異。

綜合看來,這是一款拼配的水仙茶,否則,不會有如此濃郁的果香。且所用的水仙,樹齡不老,用量較少,蘭花香才會如此孱弱,茶湯還單薄。

尷尬了,我竟然喝到一泡假的武夷巖茶水仙!

這年頭,拼配大紅袍屢見不鮮,通過拼配手法,可得到花香大紅袍、果香大紅袍、木質香大紅袍等。

但要遇到拼配痕跡如此明顯的水仙,還真是難得,難得的學習機會,討了兩泡茶,回茶室找村姑陳共享此茶。

李麻花直言不諱,告知村姑陳,這是一泡“整容水仙”,香氣已經僵硬,失去了靈氣。

喝罷,村姑陳淡然說一句,“這茶,不當成水仙茶賣更好,包裝成大紅袍,還有點看頭。”

最後,村姑陳賜名,“果殼一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