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在浦口區江浦街道一條名叫建工巷的小巷深處,藏著一座名人手跡收藏館。

1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從巴金、李谷一的簽名到冰心題詞,在這個不到100平方米的小院兒裡,收藏了2000多位名人手跡真跡。

館主、講解員、收藏者,今年62歲的朱永生一個人從事著上述多重角色。

朱永生,1956年生,江浦人,字容公,號寶谷老人,齋號容廬。上海鐵路局南京橋工段退休工人。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說起創辦收藏館的初衷,朱永生向我們娓娓道來:

1977年,他在《新華日報》上看到一篇關於要搶救中醫的文章,這激起了他要“搶救名人”,把名人的精神留傳給後人的決心。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收到了名人手跡後,收藏成了一個大問題。朱永生覺得名人墨跡僅僅用於私人珍藏還發揮不了價值,因此他決定開一個私人收藏館,讓更多人受到啟發。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朱永生將自己的家改造成一座袖珍收藏館,為每張明信片配上人物介紹、相關圖片,精心貼好、裱糊起來,製作成一幅幅精緻的展覽框,供公眾免費參觀。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2

明信片的背後故事

有一張最神秘明信片,作者的名字未必人人知道,但他的字在中國卻必定人人見過,他就是馬文蔚,人民幣上的“中國人民銀行”就出自他的手筆。在朱永生的小屋裡,有一張馬老先生的明信片,隨明信片郵寄來的,還有一張小楷書法作品,文字遒勁有力,細看時精彩無比。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在那個以書信為主要通信方式的時代,獲取名人行蹤已屬不易,集齊兩千多明信片更顯得難能可貴。朱永生告訴我們,從前他主要從報紙上獲取消息,不僅要熟悉名人,名人的親屬關係也在他關注範圍。

“清朝最後一位秀才蘇局仙,他100歲參加全國書法大賽獲得一等獎,一下子報道就出來了。”看到這則報道,朱永生寫信到上海文史館,進而輾轉求得蘇局仙墨跡。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為了求得巴金的簽名,朱永生曾先後三次寫信到上海作協,未果。後來,他“曲線救國”,寫信給巴金女兒李小林所在雜誌社,通過李小林,得到了巴金的簽名。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冰心老人的留言頗具玩味:知足知不足,有為有弗為。這是她的爺爺送給她的,而她又將這句話送給了朱永生。“曾經一個愛好文學的姑娘,看到冰心老人的那句話激動了好久,能給別人帶來動力,更是我希望看到的。”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很多名人也都對朱永生的收藏給予了支持:中國第一個獲得國際南丁格爾獎的王秀瑛在來信中說,對他的收藏愛好很有興趣。著名歌唱家馬玉濤在信中這樣寫道,“你是一個認真的人,我佩服你這樣的性格。”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有一張明信片上寫滿了名字,像個“大花臉”,郵遞員送到他手上時還委屈地說:“真的不是我畫的。”朱永生一看卻樂開了花。原來,這張明信片是寄給前中國女排主教練、前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袁偉民的。出於對朱永生志向的欣賞,袁偉民特意讓總局15位著名教練、運動員都在上面簽了名。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3

孜孜不倦,不忘初心

守著這巨大的精神財富,朱永生儘管很清貧,但他很滿足。

博物館一直是免費開放的,近年來通過一些媒體和個人的推薦,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有好多附近的市民以至於周邊城市的人們慕名而來。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考慮到數千收藏品整理講解是一個浩大工程,南京審計學院的大學生志願者向朱老伸出援助之手,他們主動幫朱永生整理各類資料,並甘當展覽館義務講解員。

由於,受到場地限制,明信片不能全部展示,文浦君在此,呼籲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和機構,能夠提供長期可供展示的場地。歡迎有意者聯繫我們。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收藏的真正意義就是積累更多的人生沉澱,你必須心靜如水;收藏更多的時候是在當下浮躁的生活中,尋找一份精神慰藉。”

朱永生說,在自己有生之年會把收藏一直做下去。

文末福利:文末留言,贈送朱館長簽名明信片一張

領取地點:浦口區文德東路建工巷6號樓明信片收藏館內

領取時間:2018年5月—6月(共計12張,先到先得)

藏身小巷的收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