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做大互市貿易蛋糕 助邊民經濟脫貧內心“脫困”

政策利好 貧困群眾加入“互市大軍”

一大早,在廣西憑祥市友誼鎮浦寨互市貿易點報驗大廳前,來自附近卡鳳村的邊民馬雪金就和其他邊民排起了長龍,等候申報交易。申報查驗通過後,一輛輛貨車魚貫駛出停車場,大批來自越南等國家的木薯、堅果、草藥等產品,轉入就地加工或直接進入市場。

卡鳳村近年來利用邊民交易相關優惠政策,組織引導貧困戶加入邊貿合作社參與互市貿易,合作社還優先安排貧困戶從事運輸、裝卸、保安、保潔等工作,收入進一步增加。

卡鳳村原有列入精準扶貧戶27戶,前兩年通過合作社參加互市貿易已經脫貧8戶,還有19戶預計今年全部脫貧。眼下憑祥市每天有800多名貧困邊民通過合作社參與互市貿易,每月人均增收300-600元。

在北侖河畔的東興互市貿易結算中心大廳,大批邊民手握票據現金排起長隊等待結算;在那坡縣平孟鎮邊民互市點,早上九點數百輛三輪車準時經過專用通道前往越南朔江口岸……

邊境地區蒸蒸日上的互市貿易使得當地貧困群眾增收能力大為增強。那坡縣平孟鎮平孟村黨支部書記黃東明介紹,每天在平孟口岸跑運輸的三輪車有150輛左右,參加互市貿易的邊民每人每天平均收入160元左右。2018年,全村135戶500多名貧困人口有望通過邊貿全部實現脫貧。

互市貿易增收脫貧 邊民自信自強

廣西8個邊境縣(市、區)中有3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5個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縣,經過多年扶貧,餘下的這部分貧困人口多是“堅中之堅、難中之難”。海潤邊貿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黃繼強說,不少貧困邊民文化程度較低,連普通話都不會講。“一聽做貿易就怕了,有畏難心理。”

廣西在邊境地區大力推行“邊民+合作社+企業+扶貧+金融”等多種模式積極引導、全程幫扶,越來越多的貧困人口走出山溝,通過互市貿易實現了增收脫貧,很多邊民思想意識和精神面貌也發生了明顯變化。

平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吳忠疆加入邊民合作社跑運輸之後,他算了算賬:互市旺季每天可以拉十多趟貨,淡季每天也能跑三四趟,平均下來每個月有三四千元收入。“現在形勢這麼好,我肯定能夠很快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吳忠疆信心十足。

參加互市貿易對貧困邊民來說也是打開思路、建立自信的過程。那坡縣委常委、副縣長馬方深有感觸:內因是脫貧的關鍵,改變命運特別需要貧困邊民自力更生、自信自強。

在東興,敢於嘗試參加互市貿易的貧困戶已經嚐到了甜頭,對那些遲疑觀望的貧困戶無疑是生動的示範。目前,東興市已有十幾名貧困人員通過購買運輸車參與“邊境貿易+互助組”模式創業,另有10多名貧困人員通過開辦網店等參與“邊境貿易+電子商務”模式。

“通道經濟”轉型“口岸經濟”拓寬增收渠道

南寧海關統計顯示,2012年以來廣西邊民互市貿易年均增速高於50%,邊民互市貿易總額在全國邊民互市中佔比超過七成。

邊境一線互市貿易基礎設施、服務設施正加快完善。東興市中越邊民互市貿易結算中心已經不用當面現金交易,匯率及時自動更新,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南寧海關啟用邊民互市貿易管理系統,使得邊民只需刷一下身份證、摁一下指紋,再點擊幾下屏幕即可完成申報,如今已有11萬多邊民備案享受便利。

過去廣西互市貿易多為單純“過路式”“通道式”貿易格局,落地加工少、附加值不高。東興、憑祥、靖西等地積極推動邊貿轉型升級,出臺系列政策努力實現貿易貨物落地加工增值。

互市貿易大市憑祥探索“前岸中區後廠”發展模式,促進邊貿產品落地加工,2017年口岸加工業產值達23億元,同比增長117%,一批邊民成了產業工人,大大拓寬了增收渠道。憑祥市委書記王方紅表示,加快推動“通道經濟”向流通加工並舉的“口岸經濟”轉型升級,將形成邊境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