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抖音火,我把孩子的頭往門上撞”:其實,你被抖音“玩”了

01.

前幾天,抖音大boss張一鳴和馬化騰在朋友圈罕見地撕了起來,而這件事情的導火索是抖音海外版蘋果商店下載量世界第一。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突然就被朋友圈裡一些魔性的視頻刷屏了,平時羞澀內向的朋友們紛紛在朋友圈發跳舞的視頻,配上一段“海草海草,隨波飄搖,海草海草海草海草~”的洗腦音樂。

抖音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了。

網上有個段子評價抖音:

不刷抖音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不刷。

買不起演唱會門票,又沒錢,沒女朋友,只能靠刷刷抖音、抖抖腿度日這樣子。

有空的時候翻翻評論,裡面的小哥哥,小姐姐個個都是人才,故事又多,說話又好聽,長得又好看,裝起逼來一個比一個像。

誒~,我超喜歡這裡的!

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抖音有毒,這句話大概就是對抖音最貼切的評價。

它究竟毒在哪裡?

01.

被抖音“偷走”的時間

之前,網上公佈了一張照片,在手機軟件中評選出“最浪費時間獎”,結果,抖音榮登榜首。

有人說:抖音五分鐘,人間三小時。有數據統計,過去半年中,平均每位用戶每天在抖音上消耗的時長巨大,因此,抖音不得不專門研發防沉迷系統。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首先,抖音是一個非常沉溺的操控體系,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打開抖音,然後盯著手機看視頻就行了。

可實際上,抖音的頁面是不顯示時間的,你以為只是休閒一下看個5分鐘,實際上,也許已經過去好幾個小時了。

其次,抖音的每條視頻都是控制在15秒,也就是基本沒有一段完整的配樂,視頻內容也無法呈現完整的故事情節,基本都會給人一種戛然而止的感覺。

有些人覺得視頻精彩,可能會一次次返回去看,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如果遇到不喜歡看的視頻,反正也只有15秒鐘,又不長,聽完好聽的配樂也算是享受,實在不喜歡,只需動動手指就划過去了。

看完這個視頻之後,接下來會出現什麼。

是萌萌的寵物,還是搞笑的惡作劇,還是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給你展示實用的小技巧?

沒有人知道,這種不可預測的內容會不停地勾動人的好奇心,讓人們一次一次等待一個未知,完全注意不到時間的流逝。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在緊張的工作之餘,希望來點輕鬆的東西緩解緊繃的神經。

追劇週期太長,電影要連續花幾個小時沒有耐心,短視頻正好滿足了我們對於碎片化時間的利用。

輕鬆、幽默,不需要燒腦,就能看到形形色色的或有趣或奇異的人或現象,於是,它成為人們打發時間的首選。

很多人覺得,我這樣看一天,什麼也沒損失啊,也沒花錢,還找了樂子。

根據網傳的一份廣告報價,100萬抖音粉絲的博主,一條廣告高達好幾萬。

也就是說,你所浪費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在幫別人賺錢。

就像那個砍柴的和放羊的故事: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柴呢?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

希望你只是玩抖音,而不是被抖音玩。

02.

一入抖音深似海,從此“三觀”是路人

前不久,武漢一個家庭就因為爸爸沉迷抖音,而付出了不可挽回的慘痛代價。

他心內癢癢,就拿自己2歲的女兒做實驗,以為孩子這麼小又很輕,做起來易如反掌,他也想憑著這個視頻,自己也體驗一把紅的感覺。

誰承想,這個男子不但腦殘還手殘,他一失手,沒抓穩,女兒重重地摔倒在地,頭部著地,造成脊髓損傷。

她才兩歲,人生還沒有完全展開,就因為爸爸的過失寫下了悲哀的註腳。

為什麼寧願拿孩子冒險,也要做這件事?因為想紅,因為想要賺快錢。

那些在抖音上幾十萬上百萬粉絲量的網紅日進斗金,月入百萬的消息不在少數。

不用勤勤懇懇早九晚五地上班,不用看誰的臉色,只要拍個視頻火了,很快就能把這些流量變成實實在在的利益,誰能不心動?

一夜暴富的神話,對很多人來說,都具有極大的誘惑。

只要能博人眼球,引來粉絲和關注,拿孩子冒險算什麼,估計讓他們直播吃翔都願意。

因此我們也經常在抖音看到,很多父母為了增加關注,用自己的孩子拍抖音小視頻。

有敷上深色面膜嚇得自己孩子哇哇大哭,卻以此為樂趣的。

有用毛巾矇住幾個月大的孩子長達2分多鐘,看著孩子痛苦地掙扎扭動,還覺得“好玩極了”的智障父母。

還有把橫抱住孩子,把孩子的頭往鐵門上撞的。

若不是想紅想瘋了,我無法解釋為什麼會有這樣以折磨自己孩子為樂趣,並博取關注的父母。

娛樂本身沒有錯,但錯的是,身處其中的人沒有獨立思考和理智判斷的能力。

《娛樂至死》裡有這樣一句話:人類心甘情願成為娛樂的附庸,最終成為娛樂至死的物種。

03.

把你的自律放在地上碾壓

我有段時間也對抖音比較著迷。

之前每次寫完稿子,我都會去健身,舒緩舒緩筋骨,保持健康的身體。

可那段時間,我做完手頭上的事,卻會不自覺打開抖音視頻,選個最舒服的姿勢窩在沙發上。

我很快發現,躺在沙發上看視頻可比健身有趣多了。

看抖音的時候,十分鐘一劃就過去了,可健身的時候,十分鐘就過得很慢,而且見不到成效。既然如此,我何苦為難自己呢?

平時不寫稿的時候,我會利用閒暇時間收集素材,可自從迷上抖音,我的手彷彿著了魔一般,總是不由自主點進APP。

於是,時間又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而我的稿子,卻早已擱置起來,思路也變得一點都不清晰,滿腦子都是視頻裡別人秀恩愛的現場、惡搞視頻的有趣等等。

看似在辦公桌前坐了一天,可只寫了寥寥數百字就陷入了困局。

就連看書,這個我自詡為最大的愛好,都已經放棄很久。因為每當我捧起一本書想要看的時候,內心卻是浮躁難安,思維早已不在書中,而是想著今天又出了什麼新視頻。

我之前引以為傲的自律和堅持,在抖音面前潰不成軍。

我時常在想,為什麼我們寧願用閒暇的時間看抖音之類的短視頻,卻不願意為自己進行一些更長遠的投資?比如看一本書,練練書法之類的。

後來我才想明白,這些長遠的投資,都是需要長期的堅持才能得到回報的,你需要不斷地嚴格要求自己,通過長期的自律才能實現。

可這些快消娛樂不一樣,你只要打開,就可以得到短暫的信息和愉悅。

人是有惰性的。一件要長期堅持才能有收穫的事情,和一件短期就能有回報的事,大多人都會選擇後者。

可是長久的堅持和自律帶給你的收穫,必定是能夠使你受用終身的技能。而當你關掉抖音,你又留下了什麼,學到了什麼?

一樣的段子,不同的人重複無數次,一樣的創意,不同的人模仿無數次,一樣的視頻,它還會推薦無數次給我,抖音就像一個投食機器,它投什麼,我們就吃什麼,長此以往,人會變得越來越傻,越來越缺乏自律。

抖音總是給人一種錯覺,你可以通過一種更輕鬆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精神愉悅,但可怕的是,它破壞你的自律,讓你無法再對一件事情付出更多的堅持。

04.

作者哈叔說的很好:

如今的我們,將各種智能電子產品玩得很溜,看似比任何時代的人都聰明,但很多時候卻更像個廢材。

我們好像什麼都知道,但好像什麼都不不精,我們好像很充實,但實際很空虛,因為沒有強大的內在支撐。

當我們被各種娛樂APP牽著鼻子走的時候,卻忘記我們使用之初,只是將它當成消遣的工具,它不應占據我們的生活,更不應該支配我們寶貴的時間和思想。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2010年,喬布斯曾對《紐約時報》說過,他從來不會讓自己的孩子使用ipad。

Twitter和Medium的創始人之一埃文·威廉姆斯說,他也不會給自己年幼的孩子買ipad。

生產這些高科技產品和娛樂APP的人,大概也都像《絕命毒師》裡的大毒梟老白一樣,他是不吸的。

並不是說像抖音這樣娛樂APP碰都不能碰,但就像尼爾·波茲曼所說的那樣: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當我們在對這些東西投擲我們寶貴的時間的時候,至少,要對這些侵佔時間的流量怪獸,心生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