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美食之旅:福建美食“流蜞”, 傳說是呂洞賓“傑作”

(世界因你而精彩,請為緣分點關注)

福建長樂臨海,是當年鄭和下西洋的地方,這裡的水源豐富,出產多種鹹、淡水海鮮。長樂的工業很發達,紡織業、鋼鐵業都非常發達,尤其是紡織業,紡紗全國第一。長樂還是國內著名的僑鄉,從這裡移民出去的華僑,目前達到40萬人左右,這裡的閩江河口國家溼地公園、董奉山森林公園都是非常值得推薦的旅遊勝地。

奇特美食之旅:福建美食“流蜞”, 傳說是呂洞賓“傑作”

靠海吃海,長樂出產的海鮮包括帶魚、馬鮫魚、鯊魚等等,小海鮮更是不計其數,其中一種姑且算得上“半海鮮”的流蜞備受歡迎。

流蜞也叫海蜈蚣、沙蠶,學名叫疵吻沙蠶,在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叫“禾蟲”。通過名字就可以知道,這流蜞是一種蟲子,長得有一點像蜈蚣,成蟲長約5到8釐米左右,長得花花綠綠的,滿盤子在蠕動的話,令人起雞皮疙瘩。

奇特美食之旅:福建美食“流蜞”, 傳說是呂洞賓“傑作”

流蜞生活在鹹淡水交接的河流、溼地、稻田裡,所謂的鹹淡水交界指的是會有落潮和漲潮,漲潮時海水會倒灌進河道。這種蟲子平時是鑽在河畔或者田地的泥濘中,以禾根、或者其他植物的細根為食,對於水稻來說,是害蟲。也因此,廣東三角洲地區稱之為禾蟲。

奇特美食之旅:福建美食“流蜞”, 傳說是呂洞賓“傑作”

中秋前後是禾蟲最肥美的季節,白天潛伏在泥濘裡,到了晚上會鑽出來,成片成片地在水面遊動、求偶。這時久候的人們開燈照著水面,吸引它們過來(流蜞有趨光性),用網子撈取。以前能撈很多,但現在因為汙染問題,產量銳減,價格居高不下,而且供不應求。

奇特美食之旅:福建美食“流蜞”, 傳說是呂洞賓“傑作”

長樂、福安應該是最先開始吃流蜞的地方,後來慢慢輻射到整個福建省。

在福建料理流蜞的辦法也不少,油炸、快炒、煎蛋等等。都是鮮活下鍋的,無論怎麼做,都非常好吃。流蜞和其他蟲子不同,非常肥美,體內滿滿的都是膏和卵,不會像一些蟲子一樣煮熟后里面就空了。

奇特美食之旅:福建美食“流蜞”, 傳說是呂洞賓“傑作”

鮮嫩、甘香,我只能用這4個字來形容流蜞的美味。說實在的,很少能有蟲子的味道能與流蜞媲美了,看起來有點噁心,但吃起來妙不可言。

傳說這流蜞還和呂洞賓有關係,當年呂洞賓雲遊四海,在福建的海邊有蝸牛攀爬上他的褲腳,妄想“偷渡”成仙。可惜被呂洞賓發現了,半空將它打成兩截落入凡間為民造福,於是變成了流蜞。

奇特美食之旅:福建美食“流蜞”, 傳說是呂洞賓“傑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