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朋友圈發的自拍照 可能正被人拿去賣錢……

你朋友圈發的自拍照 可能正被人拿去賣錢……

10塊錢能買什麼?吃頓豐盛的早點都不夠。而在網絡上卻可以“買”走一個人的生活:上百張自拍照、聚會的照片、旅遊的寫真等。有了這些照片,你完全可以成為世界上的另一個“他”,而“他”本人卻完全被矇在鼓裡。

近日,有網友反映,自己發佈在朋友圈、QQ空間或者微博上的私人照片被他人盜取後,用於各類商業廣告甚至是網戀網站等。據調查,這類事件並非個案,多種類型的個人自拍照片正在被打包放在網上大量出售,而且售價低廉。

一套10元起 朋友圈自拍照被售賣

事件一:劉同學是遼寧一所大學的在校生,她發現自己此前發在QQ空間的個人生活自拍照,居然出現在了某個交友網站上。而盜用她照片的用戶,在配上了露骨文字介紹之後進行網戀,甚至涉嫌詐騙。

事件二:曾經患有乳腺癌的李女士,術後在朋友圈發佈了數張自拍照片。事後卻發現自己的照片被添加無關的文字後,竟然成為內衣、瘦身產品等商品的廣告。

照片被盜後維權難、成本高

在北京生活的餘女士說,朋友圈自拍照片被盜雖然是帥哥美女風險更高,但是普通的人也不得不提防。低成本網購來的“美女照片”、變聲器等,可能被不法分子拿去以交友為名實施詐騙,類似的案例並不少見。

依據《網絡安全法》等法律:個人信息受到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違反法律規定的,則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面臨行政處罰甚至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近年來,我國在個人信息保護以及打擊侵犯個人隱私方面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和制度完善,社交網絡平臺也對侵犯個人隱私等行為開通了用戶投訴渠道。但是對個人照片被倒賣的行為,受害者依舊普遍面臨防範難、發現難、維權難或成本高的“三難”問題。

提醒:增強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意識

在社交網絡上,個人照片被盜取售賣事件時有發生,此類黑色產業鏈打擊難度不小,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據瞭解,近年來,隨著科技和網絡的進一步發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持續高發、屢禁不絕,甚至出現了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同時也滋生了電信詐騙、網絡詐騙、敲詐勒索等下游犯罪。

其產生和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法律意識淡薄;其次是利益驅動;再次是違法犯罪成本低以及“法不責眾”的思想作祟。由於對該違法犯罪行為的查處在技術、調查取證等環節和因素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導致違法犯罪分子心存僥倖。專家建議,社交網絡和電商平臺等要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公民也要增強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意識。

首先,要加強行業自律和技術防控;

其次,重點整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相關渠道,督促電商平臺、社交網絡平臺等各部門、各行業嚴格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加大自查自糾力度,確保公民個人信息安全;

對銷售、傳播公民個人信息的網站(網店)等繼續加大整治力度;

最後,公民自身也要切實增強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意識,防止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侵害造成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