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鳳凰涅槃” 交易之王“浴火重生”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投資風生水起。包括素有“交易之王”之稱的高盛在內的多家大型投行在去年“折戟”之後大有強勢迴歸之勢。數據顯示,全球最大12家投資銀行2018年一季度大宗商品相關營收同比跳增48%,而此前數年則呈下滑態勢,比如2017年相關收入曾減少42%,創下自2006年以來新低。

分析人士表示,全球投行大宗商品業務的興衰與大宗商品價格的起伏具有直接聯繫。今年以來,因大宗商品市場回暖,市場參與度上升,趨勢性交易機會顯現,投行大宗商品業務收入出現好轉。

投行大宗商品收入強勢迴歸

華爾街大型投行的交易桌上近日似乎重現了昔日大宗商品交易風采。高盛大宗商品業務自去年“折戟”之後,今年以來似有“扳回一城”之勢。據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稱,今年前四個月,高盛昔日的“現金牛”大宗商品部門淨收入已超越2017年全年,即至少超過了2.5億-3億美元。而在2017年該部門淨收入下滑75%,創高盛1999年上市以來最差水平。知情人士稱,高盛今年在能源和金屬交易上開始賺錢,特別是去年不幸錄得虧損的天然氣與電力分支已成功“翻盤”。除受到油價上漲助推,還與美國東北部和歐洲遭遇不尋常寒冷天氣,以及美國製裁俄鋁公司帶動鋁價大漲有關。

與商品趨勢演繹“榮辱與共”

大宗商品價格表現與投行大宗商品業務收入之間有何關聯?“正是因為市場波動加劇,才使得高盛等投行大宗商品業務獲利。”廣發期貨發展研究中心總經理劉清力認為,大宗商品波動率變大,就意味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容易造成價格錯估,從而帶來單邊投資機會;也必然會帶來品種間價差變化,從而帶來套利對沖或者組合投資機會;也會帶來期現價差變化,從而帶來貿易交易機會;還會增加高頻波動能量,為高頻量化投資策略帶來機會。

中信期貨宏觀策略組組長尹丹則認為:“全球投行大宗商品業務的興衰與大宗商品價格的起伏具有直接聯繫。”2016年開始,以美國為首的新一輪經濟復甦漸現端倪,大宗商品各板塊逐步有了起色,因此,本輪大宗商品價格整體回升是令全球大型投行大宗商品業務收入好轉的最直接原因。據尹丹回憶稱,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以高盛為首的全球大型投行逐步涉足大宗商品業務。經過20年醞釀,在本世紀初,該業務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正是同一時段,大宗商品也迎來了一波大牛市。而隨著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爆發,實際需求遇冷,大宗商品也進入了沉寂期,而在這段時期,全球大型投行的大宗商品業務也顯示出營收下滑、業務萎縮情況。“投行大宗商品業務業績既取決於市場情況,也取決於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但如果市場環境較好,掙錢也會比較容易。”章睿哲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本輪投行相關業務收入的好轉似乎有滯後跡象,並未和大宗商品實現同步上漲。“這主要是由於嚴監管之下,投行大宗商品業務佈局收窄帶來的影響。”尹丹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各國均加強了對金融機構衍生品交易的監管。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在2010年推出、2011年通過的《多德-弗蘭克法案》及其核心內容“沃克爾規則”,該規則對投行在做市活動中的持倉水平進行了嚴格管控,並通過提高交易抵押品要求增加交易成本,以限制投行利用自有資金進行自營交易;另一個例子是歐元區在2010年推出的監管改革法案,該法案要求把所有的標準化場外衍生品納入交易所或者電子交易平臺。

“監管措施趨嚴對投行的大宗商品業務可謂‘當頭一棒’。監管重壓之下,投行紛紛縮減或者剝離大宗商品業務,有部分投行甚至完全關閉了大宗商品相關業務,令大型投行在大宗商品業務的影響力日益減弱。”尹丹表示,因此,在2016年大宗商品各板塊漸次復甦的浪潮中,業務萎縮或業務受到強監管的大型投行並未能分到第一杯羹。經過近兩年的佈局,直至今年一季度才逐步扭虧為盈。

能否繼續高奏凱歌

儘管過去在大宗商品交易業務上“鎩羽而歸”,不過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高盛的分析報告就始終在強調大宗商品前景的信心,今年更是將大宗商品作為“重倉”的交易推薦。其全球大宗商品主管Jeffrey Currie在4月12日和5月18日多次重申,未來12個月的大宗商品將斬獲8%-10%的可觀收益,均高於此前預計的5%,理由是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和利率上揚的擔憂過度,大宗商品能夠抵抗這些阻力。

接下來的時間,投行能否繼續在大宗商品市場上高奏凱歌?從商品運行週期來看,章睿哲認為,大宗商品牛市在兩年前已經啟動,工業品目前仍處於牛市趨勢當中,而近期由於天氣因素和庫存因素作用,農產品有望逐漸走出底部,迎來久違的牛市。不過,具體行情的節奏還需各自的基本面配合。

劉清力則認為,在美聯儲加息的大背景下,大宗商品還不具備牛市基礎。大宗商品業務最怕價格一潭死水、小幅盤整不動,交易量、持倉量一旦持續下降,不論是對交易、組合投資,還是保值、套利、風險對沖來說,機會就變得少了。結合近期華爾街關於市場波動率迴歸的說法看,高盛看好大宗商品業務,也正是基於商品價格波動率加劇的判斷。

尹丹則對大宗商品持短期樂觀、中期謹慎的態度。她認為,美聯儲在5月下旬公佈放鬆沃克爾規則的提議,這一提議如能得到通過,無異於拿走高懸於投行之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監管的放鬆將令華爾街投行能夠更廣泛更深入地參與風險更高的交易,這其中就包括大宗商品交易。華爾街投行在大宗商品的經紀、交易、做市、產品設計、融資等方面均具有傳統優勢,“東山再起”並不難。因此,從短期來看監管的放鬆會令華爾街投行在大宗商品業務方面如魚得水,獲取更多回報;投行的全面介入將令大宗商品市場迎來一批成熟的參與者,市場生態進一步完善,價格的趨勢性及波動性也有望更加顯著。

中長期來看,大宗商品市場仍存一定隱患。以美國為例,經過長達5年的經濟復甦期,美國的家庭、企業及政府加槓桿趨勢凸顯,而金融機構由於受到監管方面壓力,加槓桿意願有餘、行動不足,因此整體而言,美國的槓桿水平尚且可控。一旦監管有所鬆動,金融機構投身於加槓桿浪潮之中,那麼將助推金融市場泡沫以及通脹上行,令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乃至經濟危機的概率大大增加。一旦危機發生,將會把美國乃至全球經濟拖入到又一輪停滯甚至衰退之中,屆時實際需求將迅速冷卻,大宗商品市場亦將風光不再。此外,近期全球貿易摩擦以及地緣局勢危機也是有可能將全球經濟拖入新一輪危機的不穩定因素。因此,對於大宗商品市場,抱有短期樂觀、中期謹慎的態度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