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眠山中名人別業知多少?

人文桐城 | 龍眠山中名人別業知多少?

舊時龍眠山中的名人別業

圖文|陳先

龍眠山居桐城西北,山中巖壑清流,景緻動人。宋代名畫家李公麟歸老於此,作龍眠山莊圖,蘇東坡為之跋文,自此成為江北名山。邑中仕宦發大,達官貴人多中意龍眠景緻,桐城縣城五大世家中的張姚馬左方,均在龍眠河上游,置建別業。有明一代,據何永紹《龍眠遊記》中記載:龍眠山中“巨族之園林亭館居其半”。

人文桐城 | 龍眠山中名人別業知多少?

龍眠山莊舊址李莊元寶塘

龍眠山莊

為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晚年歸隱龍眠所建。位於縣城西北7.5公里的李家畈,今屬雙溪村李莊。坐北向南,面積4000平方米。背倚高山,面臨平疇,視野曠闊,龍眠河繞西側南流,四周環築土牆,朝南建樓門一座,兩端闢東西花園,植名木奇葩。山前有一“半月形”池塘(元寶塘),蓄魚種蓮。後山修竹影映,莊頭古木蔭翳。大學士張英晚年亦隱居於此。龍眠山莊四周,古有“建德館”、“墨禪堂”、“芸香閣”、“雨花崖”、“泠泠谷”、“玉龍峽”等二十勝景。今館、堂、閣已不存,崖谷諸勝,舊貌依稀。

人文桐城 | 龍眠山中名人別業知多少?

別峰禪寺

別峰禪院

何永紹《龍眠遊記》:“別峰者,禪院也,吾家文端公創闢之處,址當山之凹,四望層巒疊嶂,環列拱峙,靜若太古,時聞老僧經梵聲……”“吾家文端公”,即何如寵,福王時,贈太保,諡文端。

清順治四年、道光四年先後兩次修葺,距今400餘年,現存留主體建築後殿。2001年正式恢復道場。現殿宇面貌煥然一新,老殿坐南朝北,視野開闊,穿枋牆壁,古色古香。殿西是新建的齋堂,寬敞明亮。殿東為寮房。殿前場上,立有一座11米高的六角形千佛塔。塔基部,漢白玉欄杆相護。殿西邊的山坡上矗立著一棵古松,枝椏盤旋,綠蔭如蓋。

人文桐城 | 龍眠山中名人別業知多少?

千佛塔

瀉園

為明末東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何如寵所建,位於雙溪村別峰禪寺。背依青山翠竹,環境優美。《明史》載,何如寵,字康侯。父思鰲,知棲霞縣,有德於民。如寵登萬曆二十六年進士,由庶吉士累遷國子監祭酒。天啟時,官禮部右侍郎,協理詹事府。五年正月,廷推左侍郎,魏廣微言如寵與左光斗同裡友善,遂奪職閒住。

人文桐城 | 龍眠山中名人別業知多少?

椒子崖西麓

椒園

坐落椒子崖南麓。為明代大司馬孫晉別業。孫晉(1604—1671),字名卿,號魯山,桐城人,明代大理寺卿、兵部侍郎。遺存廂房側屋,佔地144平方米,磚木結構,青磚牆壁,齊簷封火,小瓦屋蓋,周布石硤雲峰,飛簷流泉,茂林幽壑,向稱“龍眠勝境”。孫魯山宦遊時,得異茶子,植於龍眠山椒園,由是椒園茶與顧渚、蒙頂並稱,明清為朝廷貢品。

孫晉出身貧寒,自幼聰慧過人,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中進士。他曾因疏劾大學士溫體仁任用私人、典試亂祖制一案被謫,後復起為給諫。崇禎七年(1634年),被魏忠賢閹黨賄賂吏部妄圖翻案,他堅決抵制,使閹黨未能得逞。孫晉任大理寺卿期間,將正直大臣劉宗周、金光宸、黃得功等救出冤獄,並將史可法推薦到吏部。

孫晉性格耿直,為官期間平冤獄、懲豪強、賑饑民,政績頗為卓著。中年迴歸故里,築

西山片野堂於龍眠山,教書育人,終老天年。

另,天啟五年(1625年)的進士孫頤,與孫晉、孫臨為三兄弟,曾授浙江仙居知縣,坐擁治內括蒼山之勝,卻依然念念不忘家鄉的龍眠山,於是,辭官歸裡,在頌嘉湖畔壘房三間,專門為兒孫侄輩共七人傳道授業。三代同堂,其樂融融,讀書習課,佈道論世。課業之餘,打柴種菜,捉魚撈蝦。一脈耕讀不輟,山水含蘊陶冶,加上教育有方,後來七人均有所成就,世稱“龍眠七子”。

人文桐城 | 龍眠山中名人別業知多少?

孫氏故宅

三都館

左光斗早年讀書所,築於龍眠山口,又名“抱蜀堂”。因修護不力坍圮荒廢,後四分為其諸子別業,皆茅舍竹蘺。左光斗季子子厚“沿竹徑浚溝渠,引溪水灌之,穿林繞屋而去。每暑時,列坐其旁,效古人流觴曲水為樂”。

寒知閣

寒知閣三都館後期建築,為左光斗長子左國柱所居。規模不大,景緻清雅。背倚山崖,極目群巒;溪水繞莊而過,泉聲經年不斷;萬千松竹屏蔽於樓閣之側,翠綠常存。身處其間,品其清幽貞雅,莫不身心舒愜。時屆中年的左國柱,微須,舉止儒雅,與弟國棅國林國材皆身著布大衣,無名門公子驕矜之態。

越巢

左忠毅公第四子左國材,字子厚,別業為越巢,建於三都館附近後山半嶺。因以越巢為號。左國材,字子厚。少為名諸生,與陳子龍、方以智等友善。著有《越巢詩古文集》20卷、《易學詩》、《學杜詩解頤》及雜著數百卷。

人文桐城 | 龍眠山中名人別業知多少?

頌嘉嶺左家灣

九峰

左光斗七弟左光先的季子左國治,號橘亭,龍眠別業“九峰”。左光先(1580-1659),字述之,一字羅生,號三山。天啟四年(1624)舉人,崇禎元年(1628)任福建建寧令,有政聲,後又官浙江巡按。南都亡後,返里,隱於漁樵。著有《左侍御公集》。

人文桐城 | 龍眠山中名人別業知多少?

寶山灣

杏花村

明代“嘉靖四傑”之一,官至中丞的趙釴,喜得養在寶山的龍眠真境,他在此置田建莊,將族中貧苦無產者遷來同住,形成了一處世外桃園式的趙氏家園“杏花村”,他如此描述寶山:“天合群峰勝,山崖百折奇。肯教流水去,不遣世人知。”

人文桐城 | 龍眠山中名人別業知多少?

雨後的龍眠黃燕(剩山)

黃檗山居

明末清初,“桂林方氏”另一房方拱乾,曾於流放之前,在剩山黃檗嶺建有山莊石房。嶺上飛瀑落入崖下深潭,謂之"龍井"。潭中碧波激盪,陽光下,光環四射,蔚為奇觀。

方拱乾,初名策若,字肅之,號坦庵,又號蘇庵、雲麓老人、江東髯史等。明萬曆二十四年四月初三日生,卒於1667年。明崇禎元年進士,官至少詹。清順治十四年,因受江南科場案株連於1659年被流放寧古塔,其五子方章鉞因與主考官方猷"聯宗"而中舉,皇帝令刑部將方章鉞"速拿來京,嚴行詳審",子亦謫寧古塔。順治十八年即1661年赦歸故里,1667年客死揚州,時年72歲。拱乾好寫詩,在絕域仍"無一日輟吟詠",留下不少描寫異地史詩,如《鬼妾嘆》是描寫黑龍江活人殉葬的陋俗。方拱乾著《絕域紀略》(又名《寧古塔》)一書,史料價值極高。方氏是桐城望族。其父方大美曾任御史、太僕寺少卿等職,生有五子,拱乾最小。拱乾少年聰穎,成童時能記六經,7歲"能屬詩文"。20歲時,詩文已為世人稱許,與同鄉姚孫森等5人為友,人稱"六駿"。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中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中進士,授官庶常。崇禎十三年授編修,累遷中允、左渝德,晉少詹事,充東宮(太子)講官。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闖王李自成率大順農民軍陷北京,明朝滅亡,拱乾被大順軍俘虜,初受酷刑,以行賄得免。清軍入山海關,李自成棄北京退山西,拱乾乘亂南歸。

崇禎七年,桐城民變之後,瞿庵方氏即方應乾等桐城鉅族多移家金陵,剩山別業後歸其外甥姚耕壺,即姚文燮,他在此建黃檗山居樂耕堂

人文桐城 | 龍眠山中名人別業知多少?

挈蘭館所在地

碾玉山房

方以智叔祖方大鉉在“碾玉峽”峽東崖畔構有碾玉山房挈蘭館等。方大鉉(1564—1618),學漸次子,字君節,號玉峽。萬曆四十一年(1613)進士,授刑部主事,補戶部主事。工詩歌古文,著有《聽峽齋草》、《搴蘭館集》,其中有詩云:“準提持罷坐軒西,竹氣香菸盡日迷。松鼠狎人巡苑戲,山雞引侶工牆啼。飽餘卻睡頻呼茗,興來尋詩遠杖藜,最愛朝來涼雨足,錚錚琴築響前溪。”方以智少年時就曾在挈蘭館中讀書養性。

方以智父親,方孔炤,字潛夫,號仁植,在碾玉峽之左寥一峰,建有跨澗之遊雲閣,邊研攻易理,邊教子課業。因避亂而流寓南京六年的方以智,於崇禎十二年春天回到龍眠故里併入山訪勝,尋找父兄學友當年讀書之所。著有《龍眠後遊記》。

人文桐城 | 龍眠山中名人別業知多少?

古塘

河墅

出舊桐城西偏門(宜民門),往西北約行三至四里,有一處背山面水、林木茂盛、幽雅清靜的地方,舊地名稱古塘莊(今毛河村附近)。清初,桐城著名詩人潘江隱居於此,至今此地仍有潘姓子孫繁衍。潘江,原名大璋,字蜀藻,生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晚年自號耐翁,因自名其居處為“河墅”,時人又稱為“河墅先生”。

人文桐城 | 龍眠山中名人別業知多少?

披雪瀑前瀑

太古山房

據《戴氏宗譜》載:戴名世曾祖戴震(東鮮)“……卜居龍眠(西龍眠),築室數楹,極竹木之勝,取唐於西‘山靜似太古’之意,名曰‘太古山房’。又於舍房搜得懸流千尺,築亭曰‘響雪亭’。”明人林胤瀘《披雪瀑春遊》詩云:“絕嶂千峰合,清溪一徑通。聽泉來石上,看竹到山中。瀑布晴飛雪,桃花帶晚風。前村歸路遠,明月影朧朧。”清桐城派著名作家姚鼐曾結伴來遊,撰有《 觀披雪瀑記》,譽此瀑為“吾邑之奇”。

人文桐城 | 龍眠山中名人別業知多少?

雙溪小河口

賜金園

坐落今龍眠雙溪村。大學士張英以康熙二十一年(1682)皇上賜金的一半,“謀山林數畝之地為憩息、休養之圃”,因以“賜金”名園。《桐舊集》:“桐城張文端公(張英)以山水為性情,自稱曰圃翁。嘗以水衡錢構園居之,名‘賜金園’。”“雙溪上有碧潭奇石,中有愛吾廬,折而北有‘賜金園’,文端公優遊於此間。”

人文桐城 | 龍眠山中名人別業知多少?

雙溪村賜金園村民組

雙溪草堂

張英(1637-1708),一生樂善好施,喜玩山水,善交百姓。康熙二十年,以葬父再次請假歸裡,築墅龍眠山,居四年召回京師。他於“賜金園”築“雙溪草堂”、“佳夢軒”、“愛吾廬”,後又購芙蓉島

書齋門聯題“儉勤自是持家本,和順端為受福基”。康熙皇帝為“雙溪草堂”題聯:“白鳥忘機,看天外雲舒雲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開。”

人文桐城 | 龍眠山中名人別業知多少?

頌嘉嶺

頌嘉草堂

姚孫棐晚年歸隱頌嘉嶺,構築“頌嘉草堂”,其歸隱處稱“瑞隱窩”。姚孫棐(1598—1663),字純甫,號戊生,姚之蘭第四子,明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滿門冠興,父姚之蘭按察副使;子姚文烈雲南楚雄知府、姚文然刑部尚書、姚文燕知縣。

姚孫棐,初授浙江蘭溪知縣,調東陽。未幾,有許都之亂,東陽城陷。孫棐一面派人請求援軍,一面聯絡義勇,克復東陽。因功升兵部職方司主事。姚孫棐自傳稱“樗七歲知文,十歲曰詩,三十餘後成士,五年而廢。性好名山水,所涉歷輒徘徊不能去。性急,少容忍,有逆於心,必衝於口。過輒忘之,胸無宿怨,以是容於人焉。”其風骨可見,詩雋永。孫棐有八子三女,均有才名。著有《亦園詩集》六卷,《戊生詩集》數卷。

人文桐城 | 龍眠山中名人別業知多少?

鳳形桃花洞

桃花洞

何永紹《龍眠遊記》:取道至龍眠口,過大溪(龍眠河)而上,直行六七里,逾嶺將至,見春山一路緋紅若錦者是也,姚給諫之別館,林木內帀,巖壑外護,晨霧夕嵐,紫綠萬狀,是殆別有天地非人間。

順治十年(1653),清初刑部尚書、封光祿大夫姚文然(諡端恪),以養病為由辭官返鄉。他在父親姚孫棐的“瑞隱窩”邊山谷中植竹千竿,構屋數椽,作為讀書處,名之為“竹隱”、“小隱堂”。桃花洞即為姚文然別業所在。

人文桐城 | 龍眠山中名人別業知多少?

頌嘉湖

玉屏山莊

馬孟楨別業。馬孟楨,明太僕寺卿。為清代漢學家馬宗璉,考據學家馬瑞辰,太常寺典簿馬樹章,清末民初著名學者馬其昶等桐城馬氏族祖。

桐城馬氏,世居桐城縣城,宗祠亦在城內。先祖馬憲以義俠著稱鄉里。馬憲曾孫馬孟禎官至明光祿寺少卿、轉太僕。孟禎孫之瑛,官明兵部督捕主事,在縣城建住所“怡園”,生有六子,均以文采知名,時人譽為“怡園六子”,著名漢學家馬教思為“怡園六子”之一。馬氏後裔有桐城派殿軍馬其昶、當代著名學者馬茂元等。

據方宗誠《伺遊圖記》中記載,大父遷龍眠,又遷古塘,最後餘父築室毛溪……去宅西行裡許,有玉屏蘭,若其上為屏風嶺。據此推測,玉屏山莊應坐落今毛河附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