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與科技扶貧在懷化│向華電子:讓希望在家門口生長

6月1日,走進沅陵向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一股現代高新企業的氣息撲面而來:廠區綠意盎然,生產車間井然有序,一條條自動生產流水線不知疲倦地進行高精度作業,將研發人員的智慧與努力變成一個個只有米粒大小的電感元器件,讓人歎為觀止……

2015年 銷 售 收 入 8000 萬 元 ,2016年銷售收入1.6億元,2017年銷售收入達 3 億多元……4 年來,向華電子注重技術創新,致力提高核心競爭力,不僅使企業自身日益壯大,更在帶動產業、助力扶貧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將工業車間搬進村裡,通過讓貧困家庭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帶動全家脫貧。

6月1日下午 4 點 45 分,明溪口鎮高砌頭村向華電子的“扶貧車間”內,32 歲的貧困戶石曉豔緊盯著門外,隨著8歲的兒子羅俊走進門口,石曉豔的臉上笑開了花。

“‘扶貧車間’進村,對於貧困戶的幫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明溪口鎮負責扶貧工作的黨委委員田靜告訴我們,“扶貧車間”把“車間”辦到貧困戶家門口, 貧困戶每月保底收入 1500 元以上,激發了他們的脫貧鬥志,讓他們重新找回了獲得感和尊嚴。而“扶貧車間”讓留守兒童留住了媽媽,更是實現了農村地區的和諧健康發展。

2018年2月,向華電子廠又一新的“扶貧車間”在沅陵縣太常村成立,廠房面積約600平方米,最多可建生產線 6 條,容納 150 餘人就業。現有生產線2條,目前,解決當地群眾 30 餘人在家門口就業,其中有貧困戶 9 人,人均工資 1800 元至 2400元左右。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錢”給“物”不能長久脫貧,只有給“事”才是脫貧有效途徑。脫貧攻堅要由“輸血”向“造血”轉變,“扶貧車間”便兼具了“漁”和“造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