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能不能成為一家成功的投行?

騰訊能不能成為一家成功的投行?

從騰訊2018年季度財報來看,這家互聯網公司正在轉型成為一家投行——遊戲等騰訊基本業務收入下滑,投資收益帶來了不錯的增色。問題在於,騰訊投行業務能不能成為這家公司的增長接力棒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指出,騰訊的遊戲收入已經連續幾個季度下滑:在2018年第一季度中,騰訊網絡遊戲收入287.78億元,而2017年第四季度騰訊遊戲業務收入合計297億元,而2017年第三季度是328億元。

那篇著名的《騰訊沒有夢想》文章中,對騰訊業務創新能力的缺失已經做了充分的闡述,但不談創新,騰訊在基本業務層面的盈利能力上也正在失守城池

騰訊遊戲收入目前的主要貢獻者還是《王者榮耀》和《QQ飛車》。

一款遊戲的生命週期很長,但能夠持續生產利潤的高峰期很短,最長不過兩年, 王者榮耀這款遊戲,每天為騰訊貢獻2個億,火了已經一年了,其利潤高峰眼看就要過去,騰訊不得不花重金打造下一個利潤接力棒—— 兩款吃雞遊戲。

但沒想到這款遊戲商業化遇到了困難。騰訊稱,兩款遊戲僅在海外市場開始商業化,尚未在中國進行商業化。 PUBG端遊國服版遲遲沒有落地。

在基本業務失守的情況下,騰訊更多的精力的確放在投資上。騰訊一季報顯示,僅僅是2018年第一季度,騰訊對外投資已經高達540億元人民幣,是其一季度淨利潤的兩倍有餘。不可謂不激進。

騰訊在財報中披露了對外投資細節:比如在聯營公司投資這一項上,騰訊披露它以10.19億美元(64.62億元)認購一家團購公司9%股權;33.17億元增持一家影視公司28%發行在外股權;29.85億元認購一家網絡遊戲業務公司12%股權;收購其他聯營公司及現有聯營公司額外投資共計83.45億元。

除了這4筆,騰訊還在其它兩類投資中披露了其它7筆投資,包括虎牙。

而騰訊整體收入也的確越來越依賴投資收益。在2018年第1季度財報中,而以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有60個億,在2017年第4季度財報中,騰訊在當季同樣獲得了79億元的投資收益,而在2017年第3季度,投資收益為39億元。

《華爾街日報》計算指出,2017年,在騰訊111億美元的淨利潤當中,將近四分之一來自持股公司上市後的估值上升,比如中資保險商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ZhongAn Online P&C Insurance)和搜索瀏覽器搜狗(Sogou Inc.)。而2016年前,這個佔比還只是7%。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依賴——以2017年第4個季度而言,兩個季度均刨掉投資收益,騰訊三季度業務淨利141億元,四季度129億元,環比下滑8.5%。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做實了騰訊已經轉型成為一家投行,騰訊能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行?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這個重點業務能不能持續給騰訊財報帶來穩定且保持增長的收入?

不是沒有隱憂。

1、失敗

騰訊總裁劉熾平在2018年騰訊投資年會上透露,過去數年騰訊共投資了600多家企業,僅這些投資企業新增加的價值已超過騰訊本身的市值,業內甚至出現了“騰訊投誰誰火”的說法。

但實際上,騰訊的投資中有失敗的時候

雖手握重金,並擁有無可比擬的流量優勢,但除了社交、遊戲等領域外,騰訊似乎一直沒找到有效開發利用流量的方式,相伴隨的,相關的投資即便在流量澆灌下,依然失敗了,比如電商領域。

2011年,騰訊在馬化騰牽頭的戰略會議上確定了做開放平臺思路平臺,當時,騰訊電商在經過6年運營後,始終沒有找到很好的流量突破口,決定開始用投資+收購的方式來補缺。

好樂買便是騰訊第一個出手的項目。從2011年5月騰訊5000萬美元投資好樂買到2014年這家公司宣告失敗,其時不過三年。騰訊內部高層在覆盤時也承認,在盡職調查階段騰訊就意識到鞋購買頻次低、退貨率高、上游供應商集中、壓貨嚴重,但在垂直電商遍地開花的特殊階段,騰訊還是決定賭一把,寧可投錯不能錯過。

也是在2011年,騰訊為了卡位珠寶電商,斥資數千萬美元投資珂蘭鑽石,讓其幫助運營QQ商城的珠寶頻道,根據媒體報道,珂蘭鑽石創始人王雍期間一直質疑騰訊電商珠寶的路徑,最終,2015年,剛泰控股收購珂蘭鑽石,這筆投資宣告失敗。

2、滑落者俱樂部

當然,更多的是碌碌無為的滑落者。

騰訊流量的有效性在這兩筆投資上受到了質疑。

直播平臺是騰訊看好的一個賽道,在這個賽道上,騰訊佈局了包括鬥魚、虎牙、映客、快手、嗶哩嗶哩(B站)至少5個平臺。

2016年騰訊投資映客之後,映客一直在尋求資本市場的出路,但並不順利。2017年,盈客試圖借殼宣亞國際成為“直播第一股”,經歷7個月的佈局,最終因為罕見而大膽的資本操作被監管盯牢而落空。2018年,映客又希望借道港股IPO,但是在招股書中,人們看到的是映客的焦慮,直播風口已過、用戶數下降、盈利模式單一。

如今的映客,非但沒有享受到騰訊鉅額流量帶來的紅利,反而想得更多的恐怕是如何妥協和破局。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17年四季度映客用戶增長率為7.3%,遠不及花椒、一直播等平臺,以日活百萬劃分,泛娛樂直播平臺第一梯隊裡已不見映客的身影。

回到騰訊投資回報來說,騰訊在映客上的這筆投資目前看來是難以退出了

股價上漲自然能夠給騰訊帶來投資收益,計入公允價值變動著一項,曾經一度,騰訊概念股在市場上遭受熱捧,騰訊二字也化身成了炒股神器,各種公司只要拿到騰訊投資,似乎就意味著烏雞變鳳凰,股價飆升。

但現在這個概念不管用了。搜狗上市即迎來巔峰,此後股價開跌綿綿無絕期,再也沒能回到13美金的發行價;在港股登陸的眾安在線、閱文集團和易鑫股份三家騰訊系公司,一度被譽為“新經濟四劍客”之三,承受了市場的厚望。如今再看他們的股價,和高峰期相比好似進行了一場自由落體運動。

就在騰訊發佈財報後的5月17日,剛剛IPO後的虎牙大跌超過11%,這家公司在上市幾天時間裡一直大漲,現在不知道會不會步上述公司的後塵。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騰訊的交易推高了某些並不賺錢的企業的估值,因此騰訊支持的一些公司在上市之初受到熱捧,之後就股價大跌

——二級市場並不願意接盤騰訊的溢價收購。

《華爾街日報》最近刊發名為《為了擠出阿里,騰訊精心佈下了怎樣的局?》的報道,報道說,據熟悉騰訊的人士透露,騰訊的很多行動反映了這家公司希望在中國競爭激烈的互聯網領域和消費領域攻城略地,從而擠出競爭對手阿里巴巴,不讓阿里入股這些業務。

在競爭領域,到底是投行策略管用,還是自築城池策略管用,還需要時間證明。

撇開競爭不談,對於騰訊而言,為了防禦還丟失了原本創新和盈利能力的騰訊,不得不做好一家好投行。

做投行這件事情,對騰訊越來越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