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新時代高端訪談」之二十:衛華 讓世界點贊“中國造”

——訪衛華集團董事長韓紅安

「致敬新时代高端访谈」之二十:卫华 让世界点赞“中国造”

5月18日,我如約來到位於長垣縣的衛華集團總部,就改革開放40年河南民營企業發展採訪了衛華集團董事長韓紅安。

“30年的不斷進取,衛華已經做到了橋門式起重機產銷量全國第一,但就目前來看,和世界頂尖水平還有一些差距。衛華的未來是走出去,更綠色化、智能化、國際化。”韓紅安說。

窮則思變:發現千億產業

談及父輩創業艱辛,採訪中,韓紅安幾次眼圈泛紅。

韓紅安的父親韓憲保出生於1958年。當時的長垣,老百姓“穿不上棉衣裳,喝不上糊塗湯,娶不上孩子娘”,又趕上“三年自然災害”,使得這個本來就非常拮据的農家,更顯得步履維艱。

為了有口飯吃,韓憲保15歲就輟學,想盡辦法討生活。他先後賣過“米花團”、收購生鐵廢料、修“千斤頂”等小生意,但都不足以餬口。

「致敬新时代高端访谈」之二十:卫华 让世界点赞“中国造”

16歲時,小有名氣的韓憲保和幾個老鄉遠走哈爾濱。這一去,發現了一個新天地,開啟長垣起重行業萌芽崛起的序幕。

當時的東北是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實力雄厚的大型國企擁有蘇聯引進的各種起重設備。這種用在冶煉、礦山一線的設備,常年曆盡高空、高溫、高寒,一旦發生故障維修極其困難。當時,這種最難、最苦、最累的維修生計,沒人願意幹。

腦子活、愛鑽研的韓憲保發現機會來了,利用敲敲打打維修的機會,弄懂了起重機械的原理,並且依靠維修設備,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積累。

1988年,藉助改革開放的春風,韓憲保拿出了所有積蓄和從親朋好友那裡東挪西湊來的20萬元,在村裡的3畝地上建起了有6名工人的“新鄉市衛華起重機廠”。

至此,一個改變中國起重行業命運的巨輪緩緩起航。

鹽鹼地裡長出來中國名牌

韓憲保當年創業的老廠區——三畝地,如今成了衛華人的創業搖籃和精神聖地。每一年的新人入職,都得到“三畝地”老廠區,汲取能量。

衛華的能量在哪裡?一是對信譽的堅守,二是對產品的執著。

「致敬新时代高端访谈」之二十:卫华 让世界点赞“中国造”

韓紅安說,30年來,“衛華做到了一不拖欠員工工資,二不拖欠供應商貨款,三不拖欠客戶交貨日期”,卓越的信譽形成了很多商業奇蹟:供貨商自願將產品放到衛華倉庫裡讓衛華代為保管,從未發生賬物不一情形;供貨商寧可利潤低點,也願意與衛華做生意;即使衛華的產品價格比同行業高,客戶仍願跟衛華建立合作關係……

正是這種商業信譽,從電動葫蘆的簡單維修,捲筒外罩的製作與銷售開始,衛華就踏上了裂變式發展的道路;1996年,投資600餘萬元位於魏莊鎮工業園區的新廠;1998年開始建造起重機生產線,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也逐年翻番;2002年在長垣工業區徵地500餘畝建設新廠區;2004年組建衛華集團有限公司,實現經營管理體制上的重大突破。目前,衛華集團已經成長為“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型企業集團。

基業長青的人才隊伍

衛華集團總裁俞有飛談到十幾年前由中國六冶副總經理的崗位上毅然決然加盟衛華時說:“實現人生價值,是我不懈的追求。當年衛華雖然剛剛起步,但我看到了韓總的氣魄和胸懷。這麼多年和團隊一起,改變了中國起重工業的面貌。現在看來,當年的選擇是對的。”

和俞有飛一樣,朝著衛華這棵“梧桐樹”,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陸續加盟。近年來,衛華僅吸納和培養的科技研發人員就達600餘人,成為全國起重行業最大的科研隊伍。

「致敬新时代高端访谈」之二十:卫华 让世界点赞“中国造”

實力雄厚的人才隊伍帶來了累累碩果——起重機電氣防搖擺自動定位控制系統、全自動冶金上料橋式起重機國際領先,建立了國內第一個起重機專利數據庫,獲得各類技術專利621項,居國內同行業首位,還主持或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行業標準73項。

“為加大綠色智能產品的研發,衛華每年將銷售收入的4%用於技術創新。”韓紅安介紹。

近年來,衛華圍繞產品綠色化發展,率先在國內推廣自重更輕、能耗更低的新型系列起重機,綜合能耗降低10%-30%;在智能化方面,衛華集團自主研發的精確防搖擺自動定位系統,把搖擺幅度從80釐米降至2毫米以內,成為世界首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