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挖薺菜

陽春三月,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田野裡麥苗陸續返青。這時,地裡的薺菜也跟在麥苗的後面,悄悄地破土而出,在春風和暖陽的沐浴下,噌噌噌地往外長。每年到了這個時候,田野裡,小路旁,總少不了那些想吃點野味兒而到鄉下來挖薺菜的城裡人的身影。

看見這種情景,兒時挖薺菜的場景便浮現在我的眼前。小的時候,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人們總是覺得糧食緊缺,尤其是鄉下的人們,每每過完年開春,青黃不接,大人們帶著孩子,或者幾個小夥伴一塊兒,三三兩兩,提上一個竹籃子,拿上一把小鐵鏟,一溜一串地到麥田裡去挖薺菜。那個時候,地裡也不噴灑農藥和除草劑,因此薺菜特別多,人們通常一晌能挖一大籠。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跟著父母學會識別哪些野菜可以吃,哪些不能吃。也知道了什麼面面條,羊蹄莢,勺勺菜,響棒槌之類的都可以食用,而雞腸草,麥蘭子等野菜是不能要的。

陽春三月挖薺菜

跑了一大晌,挖了一大籠,把薺菜帶回家,到了做飯的時候,母親把薺菜用水洗淨,控幹,然後切碎,放上適量的調料,用它給我們一家人包餃子,薺菜餃子吃到嘴裡,有一股原生態的香味兒。也可以把薺菜當做下鍋菜,當面條快煮熟的時候,在鍋里加上一把薺菜,綠個鋥鋥的,無疑會增進一家人的食慾。當然,還可以把薺菜用開水焯熟晾涼,用刀切成一公分長的小節,滴上幾點油,撒上少許鹽,涼拌著吃。那時候,人們是不用“香”這個詞來形容薺菜味道的,因為人們只是為了解決飢餓的難題,因此,春季這段時間,幾乎天天都有薺菜可吃,家家都差不多,吃習慣了,習以為常了吧。

陽春三月挖薺菜

哪像現在,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實施,國家經濟發展一日千里,無論城市還是鄉村,人們的吃飯問題早已解決,挖薺菜至今倒成了一件散心休閒的事情來了。況且,現在的薺菜還真的不好找了,一是數量極少,二來必須趕在麥田噴撒除草劑之前,所以現在要挖薺菜,還真成了一件難事。於是,一些城裡人就趁著剛過完年,農村人農活還沒開始的時候,就找個春和景明的好天氣,一家人開上車,來到鄉下田間地頭,將車往地頭路邊一放,便開始了一場挖薺菜的遊戲比賽。大家有說有笑,眼睛不閒,手裡不停,一晌下來,比比看誰挖的多。在這場勞動競賽中,一方面大人們可以重溫當年挖薺菜時的情景,尋找那種感覺,又使得久而不太活動的身體得到了鍛鍊。在挖薺菜過程中,仔細搜尋,腰部一彎,雙腿一蹲,時而一起,這一連串的動作中,活動

了筋骨,放飛了心情,同時,也對孩子進行了一次憶苦思甜的教育。

最後,回到家裡,把那一家人通過勞動付出挖來的為數不多的薺菜放在一起,作為一頓稀有的食材,不也是一件快樂而有意義的事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