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猛歷史
民國廟堂人物,身後事多是滄桑的。
北洋時代的略好些,大多還能落葉歸根,只是在後來也未能安享淨土,毀的毀,壞的壞。
蔣介石時代的就滄桑多了,很多都沒能落葉歸根,成了異鄉的遊魂。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蓋棺與歸葬是身後的頭等大事。
所以,聊宋美齡歸葬的問題前,咱們不妨來看看歷史親歷者對宋美齡的看法。百年後看,這一番番看法也算是一種鮮活的蓋棺定論。
美國史迪威將軍與宋美齡的交往不淺,他眼中的宋美齡是具體、生動並帶有某種坦誠的——
一位聰明、有頭腦的女人。持有西方的觀點。(我這句話的意思是,中國人在政治和鬥爭上往往採用拐彎抹角、間接、隱晦的方式,而她能夠理解一個外國人對此做出的反應。)她直爽,堅強,精力充沛,喜歡權力,重名譽,喜奉承,對於她的過去滿不在乎。在與外國人打交道時,她從不向西方觀點讓步。中國人永遠是正確的;外國人永遠是錯誤的。文筆引人入勝,但也失於膚淺,對西方的缺陷極盡諷刺,但從來不提中國任何一個微小的缺點。能夠隨心所欲地施展魅力。她知道該怎麼做。對蔣介石有很大影響力,主要是好的影響。有幾次幫了大忙。
和史迪威老熟人式的評說不同,美國總統尼克松則是另一番政治語境下的評說——
蔣夫人除了擔任她丈夫的議員,還具有其他意義,一般人認為:一位領袖的妻子系因夫而貴,與個人在歷史上的表現無關重要。這種看法,不但忽視一位領袖妻子在幕後所擔任的任務,且玷汙了領袖妻子所具有的特質與性格。我相信蔣夫人的智慧、說服力和道德力量,已使她自己成為一位重要的領袖。蔣夫人是一位文明、美麗、整潔、女性化及堅強的女性。
歷史的瞬間有時候就是歷史的永恆,《生活》週刊對宋美齡經典時刻的描述即是這種瞬間的永恆——
議員們全被夫人的風采、嫵媚和才華吸引了,驚愕了,繚亂了。議員們全體起立,熱烈鼓掌達四分鐘之久以後,蔣夫人開始演講,她的主題是:戰勝日本比戰勝德國更重要,美國應當讓她的人民去中國戰鬥,而不應該在太平洋花費那麼多的力量,當她說到,經過五年半的抗戰,中國人民相信,“與其忍辱接受失敗,不如光榮地冒失敗之險,去爭取勝利”時,歡呼的掌聲達到了高潮。
再來看看平民視角,文人視角的,冰心眼中的宋美齡其實就是民眾眼中的宋美齡——
在我至今為止見過的婦女中,確實從未有過像夫人那樣敏銳聰穎的人。她身材苗條、精神飽滿,特別是那雙澄清的眼睛非常美麗。宋美齡並不是一個政治的符號,一個令人生厭的達官貴婦,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女人,是一個極有中國傳統美德又受西方現代文明薰陶、善於交際的夫人。
就是這樣一位“亂世美人,以女性的非凡情感,影響了大千世界”的民國第一夫人,在2003年10月23日23時17分,最終迎來了屬於她的百年孤獨。
106歲的風雲老人葬在了美國紐約上州的芬克里夫墓園,與她同眠於此的還有她的姐夫孔祥熙、大姐宋靄齡和兄弟宋子文。
百年後,宋家三姐妹中唯有宋慶齡落葉歸了根,葬在了母親身邊。
關於宋美齡為何要歸葬異國他鄉,雖然很多說法有演繹的成分,但多多少少也折射出了宋美齡的滄桑內心。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宋美齡是渴望歸葬家國故土的,遺憾的是,殘存的國是尷尬的,故土更是回不去的。
從這個角度講,宋美齡身後是沒有選擇的。
據說,2003年的一天,宋美齡和一直陪伴自己的外甥女孔令儀去查看自己的墓穴,宋美齡邊看邊流淚說:“老先生去世前,曾告訴我最好能葬在大陸,可我已經沒有這個機會了。”
接下來的話更滄桑:“我痛恨政治,如果我不是年輕時過於熱衷政治,何止葬在這裡,我本是有祖國的啊——”
在家國情懷面前,宋美齡無疑是可敬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她最終遠離臺灣的一個重要理由。
因為反對臺獨,因為擔心臺獨,她害怕死後如果葬在臺灣,那裡可能不再是她心目中的中華民國。
當然,不能與蔣介石共葬一處,更多的還在於蔣介石身後陷入的蒼涼與尷尬。
蔣介石也是個傳統觀念很重的中國人,他是渴望能夠落葉歸根的。蔣緯國曾說過,蔣介石生前曾選定南京紫金山、枋山、四明山三個地點作為自己的歸葬地,但江山已失,他只能將靈柩停放在一方孤島上。
常年不能入土,入故鄉的土。
不知為何,聊這個話題總能想到南京的“美齡宮”,那座見證蔣宋權勢與愛情的官邸在百年後就像他們的衣冠冢一般。
那份浪漫一直凝固在那裡,如同那份蒼涼!
此外,臺灣對宋美齡而言也是個失意地、傷心所。1986年,客居美國11年的宋美齡以參加蔣介石百年冥壽紀念活動的名義重返臺灣,並且重新住進了士林官邸。
這一回,宋美齡是有東山再起之意的。
為此,她曾以紀念丈夫的名義發表文章《我將再起》,遺憾的是,她未能阻止李登輝。
所以,宋美齡最後遠去美國,還有一層敗走的意味。
但對宋美齡而言,歸葬美國還是有一絲精神慰藉的,因為她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可以說她的第二故鄉也是她的信仰家園。
能埋骨信仰家園,也算是善終。
比起姐姐宋慶齡墓園,宋美齡的墓室是簡約、質樸的。
宋美齡墓室位於芬克里夫墓園主陵園區建築第11單元,那是一棟獨立三層墓園建築。
三樓的宋美齡墓室內,參觀者第一眼看到的往往都會是墓室後牆上那扇穿衣鏡大小的長方形窗戶,窗戶上那幾株粉紅白底的梅花枝頭,很容易讓人想到對宋美齡的一句評語——“鋼鐵塑成的花朵”。
在陽光的照映下,花枝映印在安葬宋美齡骨灰的大理石匣牆上,民國第一夫人前生今世的歷史風華婉約盡表——
除此之外,墓室內的一切都是簡約、樸素的,一幅半透明的十字架、一個小石梳妝檯、一個花瓶、一束百合花——這簡單的一切告訴世人,這裡埋葬著一個女人,一個民國史上非凡的女人。
黑句本
在2003年的一天,影響著大半個時代的宋美齡在美國逝世了,在她死後,她被埋在了這片異鄉的土地上,與自己的兄長、大姐相伴,在這片她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被永遠埋在了歷史的土壤中。
有人說,是蔣介石成就了宋美齡的一世名聲,他們說如果沒有蔣介石,那宋美齡將會什麼都不是,雖然這句話有著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沒有宋美齡的話,那蔣介石就必定走不上他夢寐以求的位置,也坐不上權勢巔峰的寶座。
他們二人是互相成就的,如果沒有蔣介石,宋美齡將不會有那麼輝煌的人生,如果沒有宋美齡,蔣介石將可能得不到成功。
宋美齡和蔣介石的婚姻是一場政治婚姻,那個時候的宋美齡29歲,在那個年代來說已經遠遠超出了適婚年齡,而蔣介石當時39歲,家中有著兩個孩子、三位妻子。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他都不會是宋美齡夢中的白馬王子,但最後他卻與自己的三位妻子離婚,在1927年和宋美齡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蔣介石追求宋美齡的原因
當時蔣介石的位置是有些不穩的,他通過用黃埔學生北伐慢慢奠定了自己的位置,窺取起了國民政府的巔峰寶座,開始和汪精衛等國民黨大佬爭奪起了國民黨的掌控權。
除了國民黨內部的爭鬥之外,蔣介石還要提防當時各地的軍閥,那個時候的他處處是如履薄冰的,一不小心就可能會摔個大跟頭。
蔣介石想坐穩他的位置,但是他發現很多地方都是要花錢的,就比如買武器和各種各樣的軍餉以及買通軍閥的花費,都是要花大價錢的。
在追求金錢苦苦無果之後,他就將目標放到了浙江、上海的財閥身上,浙江和上海是當時中國的財閥雲湧之地,蔣介石因為是浙江人,所以他就想通過自己浙江人的身份跟財閥們搭上關係。
雖然蔣介石想求助於上海浙江的財閥,但是財閥們可一個個都是人精,豈能這麼輕易的就相信他?
在這個時候,宋美齡就成為了蔣介石一個取信於浙江財閥們很重要的介入點。
宋美齡家族的背景、影響力
宋美齡的父親宋嘉樹是在上海發家的,也是上海、浙江財閥的一份子,而且他的家族關係非常複雜,在當時很多不同層次裡有著盤根錯節的關係網。
宋美齡的哥哥宋子文早年憑藉著宋慶齡的關係在國民政府的財政系統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蔣介石的上位時期,宋子文更是成為了汪精衛武漢政府的財政大員,是一號很關鍵的人物。
(宋子文)
再加上宋美齡的姐姐宋慶齡在國民黨中特殊的地位,以及宋家憑藉進出口生意和英美國家之間緊切的聯繫,這些所有的條件無不對蔣介石來說是很大的助力。
如果追求宋美齡成功了,孫中山妹夫的身份對蔣介石的政治前途也有著很大的幫助,所以蔣介石就對宋美齡展開了激烈的追求。
最後在蔣介石被白崇禧、李宗仁、何應欽等人逼迫下野之後,他對和宋美齡的結合就越加迫切了起來,最後他成功說服了宋家的家長,和宋美齡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宋美齡早期的愛情以及遭受挫折後,選擇了權勢
至於宋美齡為什麼會選擇嫁給權勢,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其實年輕時候的宋美齡也向往過自由的愛情,她年輕時在美國留學期間就曾經愛上過一位美國人。
當時的她是燃燒在熊熊烈火之中,但是在她跟自己的父母家人提起這件事情時,卻受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對,她的家人不同意她和一個外國人結婚在一起,最終拆散了她的感情。
宋美齡的心也因此受到了挫折,心中一顆年輕的心徹底熄滅了下去,當時她就產生了一個想法,既然自己選擇不了愛情,那何不嫁給一個能改變自己命運的人?
在當時的宋美齡心裡,她就立志要給一個英雄人物,就像自己姐姐宋慶齡所嫁給的英雄人物一樣。
當時的蔣介石是具備這種些件的,所以她最後傾心於蔣介石,和蔣介石達成了政治聯姻,在婚姻中二人是相敬如賓、從未紅過臉吵過架,感情生活非常令人羨慕。
結婚後,身份地位發生改變的宋美齡和蔣介石
在婚後,宋慶齡也憑藉著蔣介石的身份地位成為了整個中國和世界最受人矚目的女性,她憑藉自己的外交能力遊走在歐美國家之間,用自己一己之力為抗戰中的中國贏得了翻倍的武器援助,贏得了盟軍各首領的一致讚賞。
(宋美齡在美國演講募集抗日物資的盛況)
蔣介石的位置也開始坐的越發穩了起來,他後來擊敗了汪精衛等國民黨元老,又在名義上收服了各軍閥,成為了當時中國真正的共主。
在這裡面宋美齡給他帶來的便利起了很關鍵的作用,所以蔣介石很多時候對宋美齡是有著深深敬意的,在很多涉及到宋美齡的問題上,他也會選擇做出妥協。
宋美齡和蔣經國的關係,以及宋美齡前往美國、葬身在美國
曾經宋美齡的外甥孔令侃就因為和蔣經國爆發衝突,在蔣經國準備殺雞儆猴處置孔令侃的時候,蔣介石選擇偏袒了宋美齡,迫使自己的兒子蔣經國放棄了處置孔令侃,最終也使得蔣經國大失面子,在心裡埋下了一顆對宋美齡深深的刺。
(宋美齡和蔣經國)
蔣介石去往臺灣後,宋美齡就因為和蔣經國之間無法緩和的關係,在蔣介石剛死一年就遠遁了美國,在美國度過了晚年。
不過畢竟宋美齡對國民黨也是有貢獻的,所以蔣經國和後來的臺灣政府就為宋美齡準備了一個醫療團隊和輔助人員,一直照顧宋美齡直到終老。
宋美齡的晚年除了這些醫護人員之外,更多時間陪伴著她的是她的外甥女孔令儀。
孔令儀給宋美齡的晚年帶來了很多安慰,讓她不用承受孤獨地活到了106歲的高齡,在2003年的紐約了結了自己的一生。
宋美齡最後被葬身在了紐約最出名的墓園, 芬克里夫墓園。
芬克里夫墓園在紐約有著很特殊的地位,因為這裡是很多名人的埋葬之所,尋常人是不能安葬的,葬身在這裡的有很多政客、歌手、演員、作家、NBA球星,甚至連黑暗世界的黑手黨大佬都選擇將自己安葬在了這裡,宋美齡的安葬很快得到了墓園管理人員的重視,他們在墓園的名人手冊上添加了宋美齡的歷史功績以及個人簡介,表示了對宋美齡的肯定。
所以說宋美齡逝世後是安葬在紐約的,她在美國度過了自己最青蔥以及最年邁的時光,如果說大陸是她的第一故鄉的話,那美國就是她的第二故鄉,她在國內度過了大半生,在美國度過了前半生和後半生,在這裡她生活的時間是要比在臺灣長久得多的,因為許許多多的原因,她無法回到故土葬身在自己的父母身旁,臺灣對她來說又無太多的牽掛,最終她所能選擇的就是葬身在美國了,在這片異鄉土地上揮灑著自己昔日的英華。
孤客生
宋美齡,1898年2月12日出生中國上海,廣東文昌縣人,與宋靄齡、宋慶齡並稱為宋氏三姐妹,父親為富商宋嘉澍。
宋美齡是中國近現代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中國國民黨和中華民國的卓越領導人,在1943年6月至1949年1月期間擔任中華民國第一夫人。
宋美齡晚年長期定居美國,於北京時間2003年10月24日在美國逝世,享年106歲,葬於美國紐約上州的佛龕瑞福墓地,距紐約二十五英里。
宋美齡的私人墓室位於玫瑰紀念館的三樓.拾級而上,位於樓梯右手的墓室約三米見方,一扇長條窗上畫著盛開的梅花,梅花下是一個晶瑩的十字架.側面的供品臺上擺著她晚輩送來的鮮花和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原中華民國國旗.左側上方的靈柩以中英文鐫刻著""蔣介石總統夫人-蔣宋美齡 1897 2 12 - 2003 10 23""的字樣。
宋美齡在人們心中始終是一個傳奇人物。她跨越了三個世紀,經歷了百年中國政治變遷,對近現代內政外交產生了重要影響。蔣介石去世後,她淡出臺灣政壇,客居紐約,晚年仍關注臺灣政局,反對“臺獨”。
1928年宋美齡擔任國民革命軍貴族學校校長。
1935年,在宋美齡的促成下,中國成了美國武器和飛機的最大進口國。
1936年12月12日發生了舉世聞名的西安事變。宋美齡竭力與共方談判,12月25日下午,蔣中正偕宋美齡等人飛離西安,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1943年11月,宋美齡隨蔣中正出席中、美、英三國首腦開羅會議。穿梭於蔣中正和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之間的宋美齡,充分顯示了她的外交才幹。
1945年宋美齡在陪都重慶親筆寫作完成了小說《往事如煙》。
1950宋美齡自美國來到國民政府所在的臺灣與夫蔣中正會合,開始了在臺灣的生活。
1975年4月5日蔣中正病逝於臺北,而此時宋美齡與蔣經國矛盾漸現,臺灣當局舉行“國葬”,宋美齡旋於隔年離開臺灣,遠走美國。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評價宋美齡:一位亂世美人,以女性的非凡情感,影響了大千世界,值得我們永遠品味和思考。
丘吉爾曾對羅斯福說:“這個中國女人可不是弱者!”丘吉爾這個驕傲有名的英國首相,曾不止一次公開表示,宋美齡是他在世上最欣賞的少數女性之一,她的驕矜和嫵媚,都讓人極為心動。
張學良盛讚宋美齡絕頂聰明,是“近代中國找不出第二個來”的人物。西安事變之後,我之所以沒有被殺,是因為蔣夫人保護了我。
宋美齡在美國逝世後,美國總統布什表示沉痛哀悼:“蔣夫人是美國人民的親密中國朋友,為她的過世感到難過。”
宋美齡是蔣介石的第四任妻子,她憑藉孔宋家族的強力支援與美國留學背景,活躍於政治、外交等領域,是蔣介石的外交助手,是第一個在美國國會演講的中國人,對近代中國歷史與中美關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一
2003年10月24日,中國大陸剛剛從非典疫情的恐怖氣氛中走出來,開始平靜的生活。就在這一天,宋美齡在美國去世。
埋葬的地方是不用選擇的,紐約上州的芬克里夫墓園就是最好的選擇。宋美齡的兄長宋子文、她的大姐宋靄齡、大姐夫孔祥熙都埋在這個墓園,甚至她非常尊敬的中國知名外交家顧維鈞也埋於此。
芬克里夫墓園建設於1903年,是美國最知名的墓園之一,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距離紐約市僅40公里。
二
作為在美國長大,並且操持一口流利美式英語的女人,宋美齡選擇埋葬在美國並不奇怪。
第一,蔣介石並沒有安葬,一直停棺在臺灣。根據一些資料的介紹,蔣介石生前希望自己能埋葬在中國大陸,並且希望宋美齡也能回大陸安葬。然而蔣介石死於1975年,這個願望很難如願,直到現在也沒能完成。宋美齡晚年更是孤懸海外,更多的身不由已,也許埋葬在美國對他而言就是最好的選擇。
第二,宋美齡是一個基督教徒。基督教認為,人生就是一場旅程,類似中國人常說的: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作為一位百歲老人,經歷了中國近百年的動盪,再走過世事變幻的臺灣,她對大陸和臺灣只有深切的懷念,再無迴歸的想法。
第三,最後一點,就算宋美齡想回臺灣或大陸安葬,又和誰葬一起呢?尤其是臺灣,出現了太多反對蔣介石的聲音,甚至打砸蔣介石像的事件,甚至向蔣介石像潑糞、噴綠漆等事件屢出不窮。臺灣的局勢不容許她回去,埋在美國,還有家人,師長陪伴。如果回到大陸和臺灣是什麼結果,她自己無法相像。
三
宋美齡一生中最高光的時候,總是與美國相伴。
當她年幼到美國讀書時,享受的是公主一般的生活條件,過著無憂無慮的優越生活,學的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教育。
在這裡,宋美齡有自己的初戀,一個美國年輕人,他們也曾有太多美好的回憶,後來卻因家族反對的原因,被迫結束戀情。
30歲的宋美齡在與蔣介石結婚後,最高光的時刻,就是在抗戰中間,她在美國國會的演講,打動了千千萬萬的美國人。她向全世界展示中國女人最有魅力的一面,向全世界展示中國人民抗擊日軍的堅強決心。
這一年,宋美齡上了美國時代週刊的封面,代表著她一生的最頂峰。
如今,宋美齡老了,歸去來兮,這也是她最好的歸宿!
新知傳習閣
宋美齡死後葬在美國紐約芬克里夫墓園,該創始於1903年,坐落在紐約市北40公里處,佔地約26萬平方米,是美國東部最有名的墓園。和美國其他墓地一樣,這裡也分為室內安葬和室外安葬。宋美齡與姐姐宋靄齡及宋子文、孔祥熙等人士及外交家顧維鈞身後均葬在此。
宋美齡墓室在芬克里夫大樓,建於1927年,共三層,內部分為壁葬和私人墓室。在長長的過廳兩側建造了高及天花板的壁龕,用來安葬遺體或骨灰。
無邪秦淮
宋美齡,1897年3月5日出生於中國上海,廣東文昌縣人(今海南省),與宋藹齡、宋慶齡並稱為宋氏三姐妹,父親為富商宋嘉澍。
蔣介石一九七五年病逝後,宋美齡因與後繼執政人政見不和,不定期往返美臺居住,於一九九四年才定居美國紐約,直到二00三年去世,享年106歲。
宋美齡晚年隱居謝客,不著書,不立傳,秉持"一生功過,歷史自有定論"的信念。她之所以選擇葬在紐約,據說是因為她在參加一個晚輩的葬禮上,看到墓地的肅穆和幽靜,聯想到自己的百年歸處,才留下身後葬在紐約的遺言。
宋美齡墓位於紐約上州的佛龕瑞福墓地,距紐約二十五英里。 宋美齡的私人墓室位於玫瑰紀念館的三樓,拾級而上,位於樓梯右手的墓室約三米見方,一扇長條窗上畫著盛開的梅花,梅花下是一個晶瑩的十字架.側面的供品臺上擺著她晚輩送來的鮮花和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原中華民國國旗,左側上方的靈柩以中英文鐫刻著"蔣介石總統夫人-蔣宋美齡 1897 2 12 - 2003 10 23"的字樣。
玫瑰紀念館,這是一九九年新建的,全部採用優質大理石修建,裡面長眠著不少美國的文化界名流、導演、作家、演員,電影《超人》的演員克里斯托佛也在這裡。
據說,宋美齡在紐約時從沒提起過身後與蔣介石合柩的事,死後也就沒人提這事,老蔣孤身一人躺在臺北,等著將來能移靈家鄉入土為安,小蔣則指望有朝一日能安葬在南京紫金山。
宋美齡則選擇留在美國,好在她也不孤獨:她墓室的隔壁就是她孃家親戚——大姐宋藹齡,孔祥熙一家子都在這兒,大哥宋子文也在這兒,看來還是孃家人兒親!
進入墓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精心修剪的草坪與高聳的雲杉和楓樹,這景緻使人彷彿置身在景色優美的公園中。宋美齡墓室安葬在三個室內陵園之一的玫瑰紀念館建築內。
宋美齡墓室共三層,內部分為壁葬和私人墓室。在長長的過廳兩側建造了高及天花板的壁龕,用來安葬遺體或骨灰。壁龕的表面鑲著拋光的大理石板,用金色的字鐫刻著主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一切是那麼樸素、簡潔。
墓室一側
墓室左側上方的牆壁以中英文鐫刻著“總統夫人蔣宋美齡(及生卒年月日)”等字樣。
宋美齡的私人墓室內有祭臺、石條凳和長條窗畫著盛開的梅花。陵園為墓主擺放鮮花,這些鮮花使得大廳有了勃勃生機,也顯示了人們對逝者的縷縷追思。
參照宋美齡左鄰右舍的幾個墓室,她的墓室不算是奢侈豪華的。與勞苦大眾存骨灰所用的小格子相比,僅僅是所佔面積稍大而已。
宋美齡與姐姐宋靄齡及宋子文、孔祥熙等人士及外交家顧維鈞身後均葬在此。此圖中就是與宋美齡墓毗鄰的孔祥熙與宋靄齡合葬墓室。
陵園是三個室內陵園的主體建築之一,墓園也由此而得名。陵園的外牆為灰色大理石或花崗岩,肅穆莊嚴。花色玻璃窗和精美的雕像,柔化了冷峻的氣氛。
生猛歷史
宋美齡於2003年10月23日在美國紐約長島去世,享年106歲。她去世後一沒有將遺體運回臺灣和蔣介石合葬,二也沒有葬於上海的父母與二姐宋慶齡墓地旁,而是選擇了紐約上州的佛龕瑞福墓地,這裡也是她大姐宋靄齡和兄長宋子文的長眠之地。
宋美齡的一生,因為與蔣介石的結合,深刻的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進程,無論是1936年西安事變時她的極力斡旋,還是抗戰時她去美國爭取到的大量援助,甚至積極參與組建空軍(因此她被稱為民國時期的空軍之母),力邀陳納德組建飛虎隊赴中國抗日等,都展示了她是一個極富個人魅力,極有外交才幹的女人,同時又是一個為國家和民族抗戰做出了卓越貢獻的女人。
至於她和蔣介石的感情,兩人一生雖未生育子女,但一直恩愛如初,在一份蔣介石寫於1934年的遺囑中,他希望自己去世後能與宋美齡一起合葬於南京中山陵。
但1975年4月,蔣介石去世後,棺槨被移送至桃園慈湖的一處“總統行館”內停放(暫厝),一直未能入土,直到如今。而宋美齡辦完喪事後,當年即飛赴美國紐約,並從此隱居在了那裡。
至於宋美齡為什麼會選擇葬在異國他鄉的美國,而不是與蔣介石合葬,首先是蔣介石去世後,遺體並沒有下葬,所以即便宋美齡想跟他合葬,也只能和他一樣暫時停放在那裡,無法下葬,更無法合葬。其次宋美齡是在2003年去世的,此時蔣家在臺灣已經完全失勢,這種情況下她的遺體又何必回到臺灣受人指指點點呢?
至於為何沒有歸葬大陸,也許是宋美齡心中覺得因為她身份特殊,不能歸葬大陸吧,據說她臨去世前,和孔令儀去查看自己的墓穴,邊看邊流淚說:“如果不是年輕時過於熱衷政治,我何至葬在這裡,我本來是有祖國的啊,我痛恨政治。”其實,她心中應該是想葬在父母身邊的吧,只是身不由己罷了。
漁樵侃史
宋美齡去世後葬在了哪裡?在美國紐約上部地區的芬克里夫墓園。其實在宋美齡死前,關於她會葬在哪裡,當時的人們曾經有過很多猜測,但宋美齡似乎對此則很早就拿定了主意。
關於宋美齡安葬地的猜測
其實在宋美齡晚年移居美國之後,外界關於其身後會葬在哪裡的猜測就一直很多。按說宋美齡是蔣介石的遺孀,和蔣介石葬在一起是常理。但問題是蔣介石死後卻根據其遺願一直沒有下葬,而是“暫厝(cuò)慈湖”。也就是其靈柩暫時安放在臺灣桃園的慈湖,因為按其遺願,他的靈柩是要“反攻大陸”成功之後才能在大陸下葬的。但宋美齡可不願意自己死後也不下葬,所以很早宋美齡其實就排除了和蔣介石一起下葬的可能了。而蔣介石在臺灣的“暫厝”地,則成為了一個旅遊景點,特別是大陸去的旅行團,基本全部都要強制安排到此參觀。
(臺灣慈湖蔣介石“暫厝”地)
其次的一個選項是回上海,安葬在上海宋家家庭墓地。這樣做是因為宋美齡的父母和二姐都安葬在那裡,而當時兩岸之間的政治形勢已經緩解,葉落歸根其實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有些人也曾猜測她去世後會安葬在這裡。
第三種可能就是在美國和自己的大姐宋藹齡以及弟弟宋子文安葬在一起了。宋藹齡和宋子文從小都是在美國接受教育並長大的,也許他們還是更習慣美國的生活。所以早在1947年,宋藹齡就移居到了美國。而在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陷入崩潰之時,宋子文也於1949年移居美國。此後他們基本就完全生活在美國了。
而宋美齡儘管礙於蔣介石夫人的身份,在蔣介石在世時不便去美國生活,但在1975年9月16日,蔣介石剛剛去世5個月之後,宋美齡就也赴美定居了,期間只在1986年到1991年曾經返回臺灣居住過五年。
最終魂歸美國
但在蔣經國1988年去世之後,宋美齡漸漸受到國民黨的冷落,最後在1991年再次赴美定居,此後除1994年曾經返回臺灣探望病危的外甥女孔令偉之外,再未離開美國。
而其在美國期間的生活,則主要由其另外一個外甥女孔令儀負責打理。所以她死後和孔令儀的父母,也就是自己的大姐和大姐夫,以及自己的弟弟宋子文葬在一起,其實是最自然的選擇。
果然在宋美齡在2003年10月24日去世之後,就安葬在了自己晚年居住地紐約的芬克里夫墓園。這個墓園是紐約的一個著名墓園,安葬了大量的美國名人,如著名女演員瓊·克勞馥和朱迪·泰勒等,而知名搖滾樂隊主唱約翰·列農去世後,也曾先在此火化,不過之後安葬在別處。而在定居美國離世的中國近代名人中,也有很多人安葬於此,除了宋藹齡、孔祥熙和宋子文之外,還有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和民國外交家顧維鈞等人。
而宋氏家族多人安葬於此,也讓此地常常被稱為美國的宋氏家庭墓地了。
桃花石雜談
1丶宋美齡(1898.2.12一2003.10.24),蔣介石第4任妻子。中國民國期間,著名“宋氏三姊妹”中的老三。早年在美國學習丶生活。1927年在蔣介石改信基督教並與前妻離婚後,與蔣結婚。
3丶日本投降,國共內戰後期,宋美齡受蔣之託,又去美國爭取美援失敗,滯留美國。1949年蔣介石在內戰中潰敗,退守臺灣。1950年宋美齡自美國飛到臺灣與蔣介石會合。
4丶1975年4月5日,蔣介石病逝於臺北。宋美齡因與蔣經國不睦,為避政治糾葛,次年去美國定居。住美國紐約曼哈頓上東城“葛萊西”寓所,在此渡過了其生命的最後歲月。2003年10月24日辭世,享年106歲。既不能回大陸,亦不能到臺灣安葬(此時臺灣已變天,蔣氏威權已失勢),由親屬孔令儀決定,將宋美齡葬於美國紐約市西北40公里處,著名的芬克里芙墓園。宋氏家族的大姐宋靄齡丶兄長宋子文亦葬於此墓地。
趙凡丁201
2003年10月24日,這是一個普通的日子,在美國紐約長島寓所,世紀老人宋美齡女士走到了人生終點。而在萬里之遙的東方,曾令她魂牽夢繞的祖國,一切應儀如常。人們在剛剛經過大半年的"非典"肆虐後,彷彿劫後餘生,倍加珍惜當下。
所以,對於宋美齡女士的離世,人們並沒有太多的關注。多少懂點歷史的無非感嘆一聲,然後,又忙活自已的生計去了。對歷史一竅不通的或漠不關心的,反過來問宋美齡是誰?是明星嗎?長得漂亮嗎?
這時,不禁讓人產生錯覺,彷彿置身桃花源,不知有漢。
人們追求長生,追求不老。可有時活得太久未畢利好。比如,宋美齡女士辭世的日子不是2003年,而是往前推過去一甲子,即上世紀1943年又如何呢?當時,東方災難深重的大國正與日寇激戰正酣。作為為抗戰奔走呼號,不遺餘力的"第一夫人”,突然辭世,那人們一定會稱之為"重大損失“。
然而,歷史不能假設,更沒有重來。只能無奈地說,宋美齡女士的離去,是發生在錯誤的時間,還有錯誤的地點。
作為中國二十世紀上半葉,風雲一時無雙的"宋氏三姐妹”之中的老么,宋美齡較之兩位姐姐,無論美貌,還是才華更勝一籌。這位出生於1897年的大財閥宋嘉澍的三女,才貌雙全,琴棋書畫,樣樣拿手。此外,還精通六國語言。
當宋美齡來到30歲那年,在工於心計同時作為宋家掌門人的大姐宋靄齡一力促成下,宋美齡嫁給了蔣介石,實現了蔣宋聯姻,同時,也標誌著當時中國最有權勢的蔣介石和最有財力的宋氏集團成功實現了結盟。
婚後,宋美齡並不滿足於"蔣夫人“或"第一夫人“的名號,而是從幕後走到了前臺,開啟了她活躍在政治,外交舞臺的大半生。
1936年12月24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為了營救蔣介石,宋美齡不顧個人安危,親自飛抵西安,參與談判。在與各方的談判,斡旋中,體現了她能屈能伸的個人魅力。
"停止剿共,三個月後抗日發動“,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也為後續的一致抗日奠定了條件。
當抗日戰爭進行到如火如荼的時刻,宋美齡女士於1943年2月18日,在美國國會發表了二十分鐘的演說。震驚全美朝野,掀起了"宋美齡轟動"。她呼籲,"建立進步理性的國際社會,讓自視優越的窮兵黷武的鄰國再無法肆意殺戮我們的後代子孫“。隨後,又遍訪美國多個州,發表演講,讓美國公眾也更加關心支持中國的抗戰進程。
內戰結束後,敗逃臺灣,偏安一隅,被劃入43名甲級戰犯之列。至此,真個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最後,客死異國他鄉,或許是"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吧。不肯葉落歸根,葬於美國紐約上州的佛龕瑞福墓地。
臨終遺言:如果不是年輕時過於熱衷政治,我何至葬在這裡,我本來是有祖國的啊,我痛恨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