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越富的時代,普通人如何逆襲?

最近有一個紀錄片非常火,叫做《人生七年》,是英國BBC電視臺歷時50多年拍攝的,至今還沒有完成。

紀錄片拍攝於1964年,拍攝的內容是記錄14個7歲的孩子每過7年的變化。這15個孩子出生在完全不同家庭環境,他們有的來自上流社會的精英家庭,有的來自普通的中產階層家庭,也有的來自社會底層家庭甚至是孤兒院。

導演邁克爾·艾普特的初衷,是通過每隔七年就採訪回顧一下他們的人生的方式,試圖去回答一個問題:“你出身的階層,能不能決定你的未來?”

- 富人的孩子是否還是富人?

- 窮人的孩子是否依舊是窮人?

- 我們的社會階級是否真的已經固化?

- “七歲看老”是否真實存在?

富人越富的時代,普通人如何逆襲?

先留個懸念,你可以暫時帶著這個問題和自己的猜想,繼續往下看另外一個案例。

財富分配模擬實驗

這個也是我最近在網上看到的有人對“階級固化”做的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財富分配模擬實驗。實驗是這樣的:

房間裡有100個人,每人都有100元錢,他們在玩一個遊戲。每輪遊戲中,每個人都要拿出一元錢隨機給另一個人,最後這100個人的財富分佈是怎樣的?

以下是三個不同的答案,猜猜會是哪個?

富人越富的時代,普通人如何逆襲?

我們不妨把這場遊戲視作社會財富分配的簡化模型,從而模擬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

我們假設:每個人在18歲帶著100元的初始資金開始玩遊戲,每天玩一次,一直玩到65歲退休。

“每天拿出一元錢”可理解為基本的日常消費,“獲得財富的概率隨機”是為了……簡化模型。

以此計算,人一生要玩17000次遊戲,即獲得17000次財富分配的機會。

在上述規則下,遊戲運行17000次的結果如下圖所示:(當某人的財富值降到0元時,他在該輪無需拿出1元錢給別人,但仍然有機會得到別人給出的錢。)

富人越富的時代,普通人如何逆襲?

上圖中橫軸標籤代表玩家排序,排序越高的財富越多。初始時所有人的財富值相等,隨著遊戲的進行,財富值差距越來越大。

如果允許負債,也就是可以找親朋好友、銀行、投資人等借錢的話,圖表會成為下面的形態:

富人越富的時代,普通人如何逆襲?

沒錯,無論是否允許負債,財富的分配都接近於冪律分佈:

- 最富有的人的財富值約為初始財富的4倍;

- top10%的富人掌握著大約33%的財富;

- top20%的富人掌握著大約56%的財富;

- 大約25%的人揹負著債務,最高負債約為200元;

就這樣,大部分人的錢跑進了少部分人的口袋裡。即使在最公平的規則下,世界依然展現出了殘酷的一面。借債雖然能讓我們在走投無路時多一些週轉餘地,但最終會讓窮人變得更窮。

富二代會比普通玩家佔便宜嗎

在真實社會中,總有一些富二代、富三代,在財富遊戲的開始就佔盡了便宜。這一點也應該被考慮到我們的模型中。

為了簡化計算,我們假設只有兩類玩家:90個普通玩家+10個富二代玩家。

富二代玩家的初始財富是500元。遊戲結果如下圖所示(紅色柱子為富二代玩家,綠色柱子為普通玩家):

富人越富的時代,普通人如何逆襲?

雖然這個分佈形態與全是普通玩家的結果基本一致,但仔細來看,前10名中有7名是富二代,Top5全是富二代。

雖然富二代玩家中也有“敗家子”,但他們仍有很大概率將財富值維持在較高水平。富二代們和普通人生活在兩個世界中,偶有交集而已。

沒錯,普通人要有極好的運氣,才能到達與敗家富二代相同的高度。

這是一個殘酷的世界

回到我們開篇《人生七年》的話題,最終這14位小孩,經過50年後,他們各自變得怎麼樣了?

你猜的沒錯,和這個模擬遊戲結果幾乎一致:

- 那些來自上流社會精英家庭的孩子

有條不紊地從貴族學校畢業並進入牛津大學,然後成為著名的律師,過著上流社會的優越生活。

- 而中產階層的孩子

則更注重多樣性的發展,他們有的也進入了一流的大學,但畢業後更多從事公益性或者教師的職業,延續著他們父輩簡單、安靜的平凡生活。

- 而來自底層的那些孩子

無一例外地都過早輟學並開始工作賺錢,他們很早結婚,很早生孩子,是所有人中最早當上了爺爺奶奶的那批人,而且他們的子孫也很多,只是他們的子孫和他們一樣,沒有接受過過多的教育,並從事著低端的工作,例如修理工、保安或者清潔工。

富人越富的時代,普通人如何逆襲?

富人越富的時代,普通人如何逆襲?

但,其中有一位叫“尼克”的孩子,卻意外的打破了壁壘,從偏遠地區只有一間屋子的小學一路上了牛津,後來去美國當了物理教授。

似乎命運之手也有漏網之魚?

他是如何做到“屌絲逆襲”的?

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其實都和尼克一樣,沒有腰纏萬貫的親爹,沒有一飛沖天的運氣,我們都只是普普通通的一群人。想要改變命運,我們能怎麼辦?

還是那個數學模型,現在我們假設每個玩家的初始財富仍然為100元,但有10人比別人加倍努力,努力工作,努力學習,從而獲得了1%的競爭優勢,即贏得收益的概率比別人高出1%,模擬結果會如何呢?(紅色柱子為更努力的玩家,綠色柱子為普通玩家。)

富人越富的時代,普通人如何逆襲?

可以看到,社會財富的總體分佈形態沒有什麼變化。但是,10位努力玩家中的9位都進入了富人top20!

只要你比別人多努力一些,也許,你就能拼搏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感謝這個殘酷世界還給我們留下一條生路。

所以,我們該如何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

答案是兩個字:努力

好吧,寫到這裡,已經完全是一篇雞湯文了。

但,你真的以為我今天想說的是“努力”嗎?

其實不是,努力並不是重點,而且要做到努力也不難,誰沒努力過呢?可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離成功如此遙遠呢?

因為,真正難做到的不是“努力”,而是“堅持”!

如何學會堅持?

剛才的模擬遊戲,把“努力”的因素加入之後得到了“屌絲逆襲”的結果,但其中是有一個特別大的隱含前提的:

就是這個人從18歲開始到結束,必須每一天都比別人更努力,而不是1天、1個月、1年….是每一天!

這才是“屌絲逆襲”真正困難的地方!

從小我們看過很多勵志的電影,劇情大多是一個貧困家庭出生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獲得了財富與榮耀故事:比如《當幸福來敲門》、《三傻大鬧寶萊塢》還有在中國曾經挺火的一部電視劇《奮鬥》..

為什麼屌絲逆襲的故事經常用來拍成電影?

因為太少了嘛。

為什麼太少了?

因為這條路太難了,很多人堅持不下去,就放棄了!

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我們並不是沒有夢想,更不是沒有努力過,而是未曾堅持下去!

所有的成功學都在教導我們應該努力,卻從來沒有告訴我們該如何“堅持”。

而今天,我真正想給你講的,就是我們該如何學會“堅持”!

那我們應該如何讓自己持續“堅持”努力呢?

靠意志力硬抗嗎?

還是去爬個雪山,走個戈壁?

或者是要天天打雞血、日日喝雞湯?

還是把堅持寫上100遍,貼滿整個屋子?

都不是...

答案是:

不堅持!

任何需要靠”堅持"的事,往往都堅持不了多久。

而你每天樂此不疲,廢寢忘食在做的事,你的大腦里根本就不會跳出“堅持”兩字…

比如喜歡玩遊戲的人,他會說需要憑意志力堅持才能接著玩下去嗎?不會!

只要開始了,就根本停不下來,反而是想停下來才需要堅強的意志力呢!玩上癮了,你搶都搶不走!

你正在堅持的,說明這件事你內心就根本不喜歡。既然不喜歡,你又為什麼要期待有一天你能在這條路上獲得成功?

那些你不需要堅持的事,才是你正在“堅持”的事。

我們要做的事情,不是把不喜歡的事堅持做下去,而是去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然後一生都為它樂此不疲!讓自己“玩上癮”!

ok,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還有機會讓自己成功的事呢?

總不能天天玩遊戲吧?(當然,這個時代,如果你發自內心的熱愛玩遊戲,並確實很有天賦,你一樣也能獲得成功,很多職業玩家收入不比大公司的CEO們少)

第一:找到自己的天賦

我們從小就一直被教導說,從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來;你數學不錯,但是英語太差,你要補習你的英語;你挺有自我主見的,想法也很獨特,但是太自我,要收著點性子,多與人和睦相處….

因此,我們磨平稜角,補齊短板,收起天性….終於,我們變成了一位….普通人。

一個人只能從優秀走向更優秀!

我們來看一個著名的實驗:

為了提高教授快速閱讀的方法,美國一所大學曾做了一個為期3年的研究:研究人員對10000名讀者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進行了測試:

在沒有培訓之前,一般讀者每分鐘讀90個字左右,而有些優秀的讀者每分鐘可以讀350個字左右。

然後,對所有人都進行了快速閱讀方法的培訓之後,一般讀者增加到了150字左右,增加了近2倍。但是你猜之前的那些每分鐘可以讀350字的人增加到了多少?

答案是:每分鐘2900字左右,增加了近10倍!

這個結果讓所有的研究人員都非常吃驚,因為一開始幾乎所有人都認定,水平比較差的讀者進步會更大。

所以,在你有天賦的領域持續投入,回報率才是最大的!

那我們應該如何發現自己優秀的地方,或者說有天賦的地方呢?

我們一般認為的天賦是顯性天賦,比如長得漂亮、身體協調、唱歌好聽、智商高...

其實還有一種天賦,是隱性天賦。你會對某些東西感到愉悅,這個東西持續給你滿足感,你可以一直花時間在這裡,不厭其煩。時間久了,其實你就會與眾不同。

我們都知道1萬小時天才理論,可一個人為什麼會在一件事上花一萬小時呢?靠堅持嗎?

有些人是不得已。但是多半人,是在深入體驗中,找到了滿足感,找到了自我存在的價值。只有持續的滿足和愉悅感,才能讓一個人“一不小心”就上了癮,“一不小心”就投入了一萬小時,“一不小心”就成為了高手,而不是所謂的堅持。

別人以為他在艱苦奮鬥,實際他是樂在其中。

為什麼讓你照著PPT練習2次,你就很痛苦;而喬布斯為了蘋果大會練習100次,卻依然樂此不疲?

為什麼同一個點上,有人痛苦,有人愉悅?

你搜索一下自己的過去,看看有沒有一些事,是你願意不厭其煩的一直做下去的?有沒有什麼事你做不到完美,你就無法忍受的?比如一個圖標改來改去改100遍?

這些讓你不厭其煩的地方、追求完美的地方、無法忍受的地方就是你的天賦所在,這就是上帝留給你的人生密碼。

第二:重新設計你的人生

找到自己有天分的地方之後呢?

寫個ppt,做份簡歷,然後告訴別人,你在這塊有天賦,這是你的興趣愛好嗎?

不是,你需要開始圍繞你自己的“天賦”和“優勢”重新設計你的人生。

富人越富的時代,普通人如何逆襲?

國內有個歌手叫:李健。

畢業於清華大學,算學霸級別的了吧?可他在班內真的算不上有學習天賦的,他的室友要不就是從小看黑格爾長大的,要不就是會六國語言的,要不就是獲得各種奧林匹克金牌的.....

每次考試他都需要非常勤奮努力,才可以考到六七十分,而那些真正的學霸,輕輕鬆鬆98分、99分….

相反,只要校園內有歌唱比賽,李健幾乎每次都能輕輕鬆鬆的拿到第一….

畢業的時候,他做了和大多數人一樣的選擇,去了對口的廣電總局上班,還算不錯的企業吧?可他卻感覺,自己每天做著不喜歡的工作,用著自己不擅長的技能,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下聽人使喚。雖然非常努力,卻還是沒能把事情做好,完全沒有存在感….只能在下班後去KTV唱歌發洩…

直到幾年後盧庚戌點醒他,邀他共同組建“水木年華”,這才有了我們後來熟知的中國著名歌手:李健!

就像我們前面說過的,當你在有天賦的地方持續投入的話,回報效率是最高的。

所以,如果你發現了你的“天賦”,千萬別再只把它當成“興趣”,它可能就是你“人生的密碼”,你需要圍繞它,開始重新設計自己的人生。

那如何設計呢?可以分為四個步驟:

1. 設定目標,並賦予偉大的意義

先設定“身份”,再賦予“使命”。

什麼是身份?就是你想成為怎麼樣的一個人?

比如你喜歡唱歌,你將來想成為“一名歌手”;

比如你喜歡畫畫,你將來想成為“一名畫家”;

比如你從小是個孩子王,有領導天賦,你將來想成為“一名企業家”;

先定義好身份。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別拿目標當技能,比如你喜歡賺錢,你將來想成為“一名有錢人”…這個沒有意義,賺錢不是你的天賦,而是你發揮天賦後可能帶來的結果。

然後再為這個“身份”賦予一定的“使命”。

什麼是“使命”?就是“利他”。

你成為這個身份之後,能夠給其他人帶來什麼好處?

比如你想成為一名歌手,那是一名怎麼樣的歌手?你在為誰發聲?你在為誰歌唱?你的歌聲能夠給別人帶來力量?治癒?還是愉悅?

比如你想成為一名畫家,那是一名怎麼樣的畫家?你打算主要畫什麼主題?為什麼要畫這個主題?你在傳達一種什麼精神?

沒有這些意義,你如何打動人心?

沒有這些意義,如何形成自己風格?

沒有這些意義,你的用戶為什麼需要你?

用戶不需要你,你如何商業化?

2. 思考商業化,把天賦變成事業

如果是想重新設計自己的人生,那就不能只是把它當原來的興趣一樣玩玩就可以了,因為也許這個時候,你可能已經沒有了其他的經濟來源,你必須要思考如何商業化。

至於如何商業化,本專欄最後一個季度的全部內容都會圍繞這點展開,如何從你的使命出發,理解你的用戶,如何把你的想法落地,變成一個產品,如何構建自己的商業模式,如何搭建團隊,如何賺錢...

這裡就不詳細講了,講了也沒用,因為中間還有2道關卡你需要過,後面2個季度的課程我們都會講到。

3. 刻意練習“套路”,完成一萬小時的積累

有天賦當然不夠,它只是告訴你,你在這裡持續投入的話,會得到最高的回報率,但並沒有說,你找到天賦,就不需要再投入了。

從一個有天賦的人進化到這個領域裡的高手,你還差“套路”!

什麼是“套路”?就是前人總結的經驗。

還是比如你喜歡唱歌,不是天天去KTV吼兩嗓子,就能直接發唱片了,你需要專業化的訓練,比如如何用氣唱歌,練習音準,學習樂理知識,學習舞臺表演…..

你所擅長的技能,在這個領域裡一定已經有人總結了非常多成熟的“套路”供你學習,這些套路能夠讓你少走很多彎路,減少無用的練習,幫助你更加快速的達到專業水準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刻意練習的是“套路”,而不是你的“興趣”…

頂尖的高手,比如職業運動員,職業歌唱家,藝術家,企業家,都是在熟練掌握了套路之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然後再往前邁出自己的一步!

而這一步,是你的一小步,也許卻能成為人類在這個領域裡的一大步。

4. 設立一個個小目標,逐個完成它們!

你要將這個新的人生目標,按時間和階段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

除了因為那些:“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吃不成胖子”等爛大街的大道理之外,最主要的是,你得給自己在過程中,設立一個個“正反饋”。

什麼叫“正反饋”,就是“經驗值”。

如果玩過任何一款網絡遊戲的話,你就對這個概念很熟悉,你每殺掉一個怪,就會獲得一些經驗;你完成一個任務,也會獲得一些經驗;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你就會升級;升級了你就會變得更強大,獲得一些新的技能和新的能力;然後展開一段新的旅程,過程中還會給你一些意外的驚喜…

這個“經驗”和“升級”就是你的“正反饋”,他是在告訴你,你目前做的這件事是正確的事,是有意義的事,並且會給你帶來一些獎賞,持續的激勵你不斷的朝這條路繼續前進。

這些穩定的獲得感、成就感和不確定的意外驚喜疊加起來,就會讓你“上癮”。

而你在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就要為自己設置這些“上癮”點,讓自己樂在其中。

具體拆成多長的時間?多小的目標?

沒有標準,越多越好,讓自己不斷的達到這些小目標,並記錄下達成的那些時刻,讓你自己看到自己成長的進度條,激勵自己持續前進,並在過程中遇到那些命中註定的“意外之喜”…

你只要追求卓越,成功便會自動找上門來!

富人越富的時代,普通人如何逆襲?

回到《人生七年》裡那位逆襲的尼克:

他真的是靠的“努力”完成的逆襲嗎?

不是。

真正的原因,是他從小對物理的狂熱和對自己理想的堅持!

他7歲那年,就夢想著要探索月亮的奧秘,進而推動著他更努力的學習物理;他在21歲那年考入牛津物理系;

後來,揣著推動核物理發展的夢想移民到美國...雖然他的天賦沒有支撐他再更進一步,最終只成為了大學物理教授,但他已完成了階級的穿越!

再回到那個模擬財富計算:

那個能貫穿人生的,能讓你始終比別人多的1%的競爭優勢,是“努力”嗎?

不是。

而是你在某個領域裡的“天賦”!

因為只有天賦,才能貫穿一生,而你要做的事,就是發現他,保護他,並不斷加強他!

用你的天賦,重新定義你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