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應該選擇生產方式?

健啖客

分娩方式在孕期媽媽們就會互相討論怎麼的分娩方式好。影響分娩方式的因素很多,有可能胎位不正,臍帶繞頸,雙頂徑過大等等很多因素影響著分娩方式的判斷,如果醫生沒有給出明確答覆,可能某些順產因素還不成熟。這時候寶寶需要耐心,並且大膽的詢問醫生並說出自己的顧慮和想法最重要。



我們先來說一下影響自然分娩的幾個因素。

1.產力。‘產力’就是媽媽們分娩寶寶所需要的氣力,產力是有對稱性,規律性和積極性的。明顯的特徵就是規律性的宮縮。後期規律性的宮縮會使子宮下部,子宮口,陰道逐漸的擴大最後形成適合寶寶的娩出環境。



2.產道。產道是寶寶分娩而出的通道。包括:軟產道和骨產道。

①軟產道:子宮下部,子宮口,陰道以及盆底的軟組織。軟產道在宮縮的作用下被動擴張到10cm時寶寶就會成功娩出。所以軟產道的軟化彈性程度的成熟度影響著分娩。

②骨產道:是由骨盆和坐骨棘形成。骨盆是不規則的橢圓形管道,而在這個管道中還有兩個難過的障礙就是坐骨棘。坐骨棘所能開的尺度也就是10cm,因此頭較大的寶寶是不容易分娩的。因此,媽媽們的分娩和自己骨盆,坐骨棘的成熟度也有著密切的關係。



3.娩出條件。這裡的娩出條件主要為寶寶的因素。

①雙頂徑尺寸。一般的平均尺寸在91-93mm之間如果大於等於媽媽骨盆的100mm尺寸娩出就有困難了。

②胎位。正常胎位是寶寶頭垂直向下,如果寶寶的胎位不正或者頭部在上分娩時容易完成卡住,影響到寶寶的娩出安全。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各位媽媽

如有不同見解,請於下方回覆交流。


Yin愛er行

什麼時候應該選擇生產方式?



懷孕九個月是36周,胎兒37周才足月。如果媽媽有剖腹產指徵的,那麼孕38-39周,醫生會跟孕婦確定剖腹產的日子。反之,沒有剖腹產指徵的,會讓媽媽繼續妊娠到孕40周。孕37或孕40周,媽媽會做一次B超,醫生會根據胎兒發育程度和胎盤成熟度等情況,來判斷胎兒是否需要繼續妊娠,而決定生產方式的是臨產徵兆。

臨產徵兆決定生產方式

預產期前後兩週內,胎兒出生,都是正常的。所以分娩時間是不能確定的,臨產徵兆能決定分娩方式。

1.羊水早破,有宮縮。

如果胎兒還沒有足月,羊水量還算正常,那麼醫生會保胎並抑制宮縮到孕37周。但是如果胎兒已經足月,那麼醫生會安排產婦自然分娩。

2.羊水早破,無宮縮。

如果胎兒沒有足月無宮縮,那麼可以繼續保胎。如果羊水量過少,那麼需要緊急剖腹產。如果胎兒足月無宮縮,那麼就是打催產素催產。我懷小寶就是破羊水無宮縮,打催產素,當天下午成功分娩出寶寶了。

3.見紅有宮縮。這種情況自然分娩就可以了。


4.無見紅和宮縮。這種情況需要打催產素催產,如果催產素無效,那麼只能剖腹產。

常見的剖腹產指徵

1.胎位不正。比如:臀位,橫位。

2.完全性胎盤前置。

3.疤痕子宮過薄。

4.巨大兒。

5.頭盆不對稱

6.臍帶脫垂,臍帶繞頸週數過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