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職場人危機深重?事實上真沒你想象的那麼嚴重

文|鄰章

金三銀四,對於人力資源市場而言,更是如此。上週六,作為媒體一員,受邀參加了獵聘在北京舉辦首屆獵頭見面會。在這個會上的所見所聞,其實還顯得頗為有意思,其在一方面刷新了自己過往通過所謂大數據對35歲職場危機的狹隘認知,而另一方面其也算得上是提前培育了一點職業危機感。

35歲職場人危機深重?事實上真沒你想象的那麼嚴重

一、不安現狀的35歲職場人

在這場匯聚了CGL Consulting、Hays瀚納士、嘉馳國際、BRecruit、FMC、REForce、華德士、MichaelPage等多家頂尖獵頭機構的數百位資深獵頭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名與會者的見面會上,“樹挪死,人挪活”這句話倒是彰顯得特別明顯。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名求職者,總的來說一個共同目的就是想衝破當前瓶頸,想在一個新的環境中去試試闖闖,提升一下薪資職位水準,挖掘自身的最大潛力,夠施展才華,實現個人價值。

從現場來看,這些參會者大致可以劃分為三類人:

第一類是目前在現公司,發展有所限,希望有更大的平臺,有升職、加薪的意願的。

第二類是已經不把薪酬當做換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而更多的考慮平臺、未來發展路徑。更為關注的是這個崗位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能夠多有挑戰性。

第三類人員則是國企和公務員,他們希望跳出體制,去探尋更大的空間,想以此找回曾經的激情和拼搏的動力。

誠如會上一位來自國企的求職者朱先生所言:“我在國企待到現在,曾經滿滿的激情已經被消磨殆盡,生活和工作變得索然無味,打算重新思考職業方向,找回曾經的激情和拼搏的動力。

而事實上,35歲左右求職者們的不安於現狀,也與此前獵聘發佈的《職場人春跳意向報告》數據不謀而合。

數據顯示:35-40歲職場人總體跳槽意向指數(注:綜合求職者登陸、搜索、投遞等行為相關數據得出跳槽意向指數,指數越高,則跳槽慾望越強烈)比30-35歲職場人高出0.24個點,達到了6.13。

35歲職場人危機深重?事實上真沒你想象的那麼嚴重

35歲職場人的最高跳槽意向指數,所展現出來的一點現實是:無論是主動辭職還是被動離職,35歲儼然已是職場危機最為明顯的年齡。

二、35歲職場危機存在兩極分化趨勢,因人而異

從現實來說,這種“危機”事實上也存在著兩極分化趨勢,得因人而異。

對於許多在35歲這個年齡還未走上管理崗位的人而言,這的確是危機,其職場的發展前景的確呈現出不容樂觀的局面,因其“剩餘價值”不大,有著被性價比更高的年輕一代所取代的風險,特別是在經濟大環境不太景氣,企業也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現實下,這部分人顯然會成為企業動刀的對象。

但對於另外一部分職場人而言,所謂的35歲危機,其實可以說並不是真正的危機,更為確切的說,他們只不過是又進入了職場的另一個迷茫期。

在這個階段,十多年的工作積累,使其擁有了充足的工作經驗、技術能力,人脈能力等等,但是卻也在一定程度上相對的害怕變化,不能正確的評估自己的價值,自己給自己設置了一些限制。使得看起來到了職業危機期,但事實上如果走出去,就能發現其是非常受獵頭和企業歡迎的。

就如許多在政府機關或國企裡面待了那麼多年的人,就害怕自己出來會找不到合適的職位,但事實上是他們對政策走向的瞭解、人脈資源的廣佈,使其成為了許多企業政府關係經理類職位的理想人選,在市場上可以說是供不應求。

35歲職場人危機深重?事實上真沒你想象的那麼嚴重

在這次獵頭見面會上,這類人員展現出了的另一特質則是:他們認可獵頭的專業度和價值,認可簡歷顧問能為他們的簡歷添光彩,在見面會上我們能夠看到的是,獵聘的簡歷顧問大受歡迎,許多人甚至是排起了長隊去爭取與簡歷顧問交流的機會,尋求專業簡歷顧問意見。

的確,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簡歷是求職的必備工具,作為求職的敲門磚,但往往還未敲門就被HR丟盡了垃圾桶。數據顯示的是,在初選中,一份簡歷能在HR眼中停留的時間僅為6-8秒,那麼如何在這6-8秒的時間內,讓HR留住你的簡歷進行後續的詳細篩查?

顯然在你的簡歷中需要呈現的是乾貨,而不是廢話。但如何製作出一份乾貨滿滿的簡歷,事實上卻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或者精力做到的,他們對於自己的職業概括、工作亮點、核心優勢,在很多時候並沒有形成明確認知,這使得他們在簡歷中只能進行常規羅列,囉囉嗦嗦的說自己的所負責的工作等等。難以吸引到企業HR的注意力。

而事實上,對於職場人而言,不僅在現場可以與獵聘的簡歷顧問進行交流、梳理自身職業亮點,其實現在更可以通過獵聘的線上簡歷顧問服務,就可以獲得知名企業HR或是資深獵頭的無差別簡歷指導服務。

只需一鍵下單,大數據就能根據用戶的所在地區、所屬行業、工作年限、期望職位等信息自動匹配適合的職場顧問,而後在90分鐘的電話溝通中,將你的每一份工作經歷進行亮點梳理、發掘,進行專業化乾貨總結,最終幫助你製作出一份專業簡歷,展現職場亮點,發現競爭優勢乃至是做出職業發展規劃輔導等等,助力求職者認清自身價值以及明確職業發展路徑,幫助求職者們在正確的道路上更快的走向成功。

35歲職場人危機深重?事實上真沒你想象的那麼嚴重

三、35歲職場人境遇兩極分化的背後是前期準備工作的差異

作為媒體一員受邀參加這場活動,在看到現實中兩極分化的35歲職業現實,倒也是感觸良多。為什麼有的人在35歲就步入了剩餘價值不大的象限,而另一些人在35歲時卻依舊是企業爭相爭取的香餑餑?

用現場獵頭們說得頗多的兩句話來理解這種差別,則是“提前梳理危機感、做好職業規劃,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一個不容否認的現實是,多數人只顧著活在當下而忘記了投資未來,沒有抓住年輕的大好時機拼搏、學習,構建自己的專業優勢;而在面對職業選擇時,也沒有做好自己的規劃急,而是功近利,想著的是通過跳槽獲得更高的工薪資待遇,但對於職位的發展空間、挑戰性以及自身的助益性,卻並沒有太多的關注。這使得許多職業人在跳槽選擇時,往往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寫在最後:

近年來,職業危機正成為一個越來越被關注也越來越現實的問題,對於任何一名職場人而言,這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那麼如何衝破危機?從此番獵聘首屆獵頭見面會的現實來看,其最為核心的一點是:不斷的提升自己價值,不讓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流逝,而是讓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遞增。在這其中,你需要做到的是提前樹立危機意識、做好職業規劃、培育提升自身專業知識以及擁有一份能夠做好乾貨簡歷的技能或者好幫手。

機遇,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

注:本文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