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湖北孝感,孝心動天的三個故事

路漫漫:湖北孝感,孝心動天的三個故事

湖北孝感市,是中國第一座以“孝”命名的城市,古代二十四孝中,孝感佔了三孝,故成中國孝文化研究中心。

路漫漫:湖北孝感,孝心動天的三個故事

1

董永賣身葬父

“漢董永,山東千乘人,少失母,奉父避兵,流寓汝南,後遷德安。"(古德安,今孝感)

----中國人名大辭典

董永,從小失去母親,隨父遷往今孝感市孝南區毛陳鎮董家村。那一年,董永父親死了,當時家裡一貧如洗,沒錢辦喪事。可也不忍心就這樣把父親埋了,讓父親死後沒壽衣,沒棺材,這樣到陰間,有辱祖宗臉面。

想到父親生前受盡人間萬般苦,對不住父母的養育之恩。董永悲怮傷心欲絕,想到了死,可是自己一死了之,誰給父母墳頭填土?誰給父母守孝?

沒有辦法,董永擦乾眼淚,出去求街坊鄰居,想借點錢給父親辦喪事。跑了一整天,兩條腿直了,可是沒借到一分錢。有錢的怕他借了還不起,不借;沒有錢的,自顧自顧不上,沒錢借給他。

正在他走投無路之時,“急中生智,腦門大開”:他想起了有些人為了活命,賣老婆和孩子,自賣自身不是一樣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自己的骨身是父母所給,無力盡孝,把身體賣了孝順父母,不也算盡孝嗎?

主意已定,董永找來幾根毛草,綁了個小把,插在後衣領裡,從這個集市走到那個集市,從這個村來到那個村,沒一個人搭理問價錢。

後來,裴家莊的裴員外見其可憐,把他買去!雙方約定:借一萬錢,先安葬其父。無錢還債,甘為三年奴僕。盡心盡力,以傭抵債!

玉皇大帝的第七位女兒,號稱“七仙女",她久居天宮,寂寞難耐!便去南天門外偷窺人間。在茫茫人海,芸芸眾生中,她發現年輕英俊,勤勞善良的董永,賣身葬父,頓生愛慕之心。這日,她私下凡塵,變成村姑,在董永去裴家財主上工必經的槐萌樹下與之相遇!

董永遇七仙女,不敢正視。多次相避都被擋住去路,只得施禮相問:“這位大姐,欲意何為?"七仙女含羞帶笑,說出了對他的愛慕之情,意欲以身相許,董永以家貧相拒。

七仙女無奈,只得施法請土地公公化作槐萌樹作媒。董永不相信,隨口道:“若槐蔭樹真能說話,我即娶你為妻!"他怎知那村姑乃是天上七仙女?土地公公不敢違其“法旨",於是上演了槐蔭樹開口為媒的喜劇,成全了董永與七仙女一段天上人間的美好姻緣!

七仙女以一月時間,織成了二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百日之時,返家途中,行至槐蔭樹下,七仙女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

有詩頌曰:葬父貨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線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路漫漫:湖北孝感,孝心動天的三個故事

2

黃香扇枕溫衾

黃香,字文強。小時候,家裡非常貧窮,生活拮据。9歲時,母親就不幸病逝!黃香非常悲傷。他本來就非常孝敬父母,母親生世生病期間,他像個“小大人",端茶送藥,忙前忙後,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母親病床前,直至母親去世。後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儘量讓父親少操心。

夏天,天氣炎熱,蚊蠅成群,黃香家裡低矮的房子顯得特別悶熱。到了晚上,大家都到院子裡乘涼,手不停地搖著大蒲扇,仍覺不涼快。入夜,大家準備睡覺才發現黃香一直沒在這裡。

原來,為讓父親睡個好覺,黃香用大蒲扇在房間把父親睡的枕頭,席子扇涼了,並掛好蚊帳,此時自己一身大汗!父親進屋正好看到這一切,感動地說:“好孩子!真孝順!"趕緊心疼地為他擦汗。

冬天,北風呼嘯,寒氣逼人。那時農戶沒任何取暖設備,確實難以入睡。一天,黃香晚上正捧讀詩書,不一會,感到手腳冰涼。他想到父親白天干了一天活,“汗滴禾下土",晚上這麼冷,怎能睡個好覺?

為了讓父親少挨冷受凍,讀完書後,黃香悄悄走進父親房間。只見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被窩裡,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溫暖了父親的心。鄰里左右人人稱讚!

黃香“扇枕溫衾"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時人稱“江夏黃香,天下無雙!"一個能孝敬自己父母的人,一定懂得愛百姓,愛國家。

長大後,黃香果然不負眾望,做了地方官,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千古傳揚!

有詩頌曰:“冬月溫衾被,炎天扇枕涼。兒童知子職,知古一黃香!”

路漫漫:湖北孝感,孝心動天的三個故事

3

孟宗哭竹生筍

孟宗,字恭武,三國時期江夏人(今湖北孝感市孝昌縣)官至“司空"。

孟宗幼年喪父,生活雖然困苦,但他寡母傾心盡力讓他念詩書,學禮儀。一心一意讓孩子發奮讀書,堅信知識改變命運。

孟宗對母親非常孝順,他感到虧欠母親太多,因為母親歷盡千辛萬苦才把他養育成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一個冬天,孟母突然病倒,病了好幾天,什麼食物都不想吃,身體虛弱。一天早上,她對孟宗說:“孩子,醫生說我要是能喝點筍尖湯,就會好起來!”

孟宗一聽,十分高興,母親想喝點湯,終於想吃點東西,可以補補身體了!可是此時正數九寒天,大雪紛飛,北風呼嘯,而竹子要等到春天才發芽,到哪裡去找呢?

母親見狀,便說:“哦。大概是我病糊塗了,算了吧!"孟宗還是堅定地說:“媽媽!您別急!我會想盡辦法找點筍尖回來燉湯給您喝的!"

於是,他扛著鋤頭,拎著斧頭冒著風雪向雙峰山走去!苦苦掙扎半天,才找到一小片竹林。白雪像地毯似的厚厚鋪了一地,令他心驚!“天啦,幾乎連青綠的竹葉都看不到,上哪兒找新筍尖呢?這實在是辦不到呀!老天爺,你可憐可憐那苦命的媽媽呀!病得那麼厲害,若是找不到筍尖燉湯給她喝,她老人家將身體衰竭而逝,我將一輩子於心不安啦!”

一想到病床上的母親,他鼓起勇氣,對自己說,為什麼不試著挖一挖呢?我可以一寸一寸地挖,直到挖出筍尖為止!土硬得像鐵一樣,他一鋤鋤挖下去,一直累得精疲力盡,仍未看到半點綠色筍尖。

孟宗既挖不出竹筍,又想著病床上的母親,不由對著土坑哭起來!他越哭越傷心,忘了自己,忘了周圍的一切……就這樣哭著哭著,好一陣子,當他張開淚眼一看,不禁吃了一驚:原來面前冰融化了,竹根四周的冰土都成了軟泥,軟泥中間居然有幾個綠尖冒出來了!

“啊,筍尖!筍尖!"孟宗感覺做夢般,拔出一個一摸,是活筍尖!於是他尖叫起來:“母親大人能活命了!能活命了!"他簡直不相信筍尖真的長出來,莫非是上天的恩賜!

人有善願,天必佑之!孟宗對著上天叩首:“哦,天神,感謝您的千慈萬恩!"

他挖出筍尖,回家給母親燉筍湯,孟母看到兒子挖到筍尖,驚喜不已,病好像好了一半。她喝了筍湯後果然全愈!

這才是:你是善人,自有福報;你是吉人,自有天助!

後來孟宗發奮讀書,考取功名,官居孫權的司空!為國為民做了不少好事,他的孝心感天動地!

至今在孝感市孝昌縣周巷鎮還留有孟宗書屋,孟宗哭竹港、泣筍臺、雙峰山滴翠園等孟宗遺址。

有詩頌曰:“滴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這正是:純孝動天地,至情傳古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