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某基圈毒舌大佬,幾天前還在黑王菊,眼一睜一閉,他就搭上命也要捧她了。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真情實感

王菊剛出現在《創造101》,確實惹審美爭議。

《創造101》,pick小姐姐,大多是這種模樣: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吳宣儀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孟美岐

王菊呢?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讓燙頭的Tony老師給評評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他也會說,哦我的天哪

你還是找村口王師傅吧。

但現在,始於gay圈的造星運動,已經成為一場狂歡,粉絲宣傳物料的聲勢,宣發大佬杜蕾斯都要望塵莫及。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從墊底透明,到在某排行榜上“一菊成名”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組團控評,有禮有節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包下”地獄使者號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土味廣告語

看這名基圈大佬的轉變,就很耐人尋味。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毒舌大佬當年截圖是為了黑的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王菊卻接住了梗,重演表情包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還自嘲是來自地獄的使者

毒舌的基圈大佬,和粉絲互撕互懟的世面見得多,正主大方Cue的陣仗見得少。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這就是心動的感覺,棋逢對手

但這場狂歡,大有超越個人心動之勢。王菊這個名字,越來越多地與“Gay Icon”綁定。

Gay Icon一直是個模糊的概念。

那麼王菊真成了Gay Icon?

Gay Icon,大致可以翻譯為“同志偶像”,指的是被LGBT群體奉為標杆的公眾人物。

所以,能不能成Gay Icon,唯一標準是LGBT群體裡有多少人肯承認。

可就是這,也沒有量化標準,何況所謂群體,也從來不是鐵板一塊。

只能揣摩氣質。

01 又慘又美,愛誰誰

糙一點說,這種氣質包含:特別“慘”;hin好看;反傳統;愛誰誰。

從第一個Gay Icon說起。

由於歷史上,同性話題諱莫如深,要實錘誰是第一個,也是筆糊塗賬。

LGBT群體琢磨了一番,把這個榮譽頒給了聖塞巴斯蒂安。

說來詭異,聖塞巴斯蒂安是個宗教聖徒。

此處略去一萬字宗教與同性戀的恩怨情仇,但就算聖塞巴斯蒂安本人覺得飛來橫鍋,民意也Pick了他。

真不是賭氣,不信你品一品——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完美的線條,受虐而脆弱的姿態

聖塞巴斯蒂安,是因羅馬皇帝的宗教迫害而遭受酷刑。

但這個背景,也沒寫在畫上。

看畫的人完全可以腦補,認為這是對世俗迫害同性戀的隱喻,甚至實打實是因為出櫃而遭遇不幸。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腐眼看人基的力量讓聖塞巴斯蒂安無奈

這一次Pick,始於顏值。但最終,他成為Icon,是因為他承受酷刑的姿態,滿足了某種逆主流而一往無前的浪漫英雄主義。

相似的事情發生在奧斯卡·王爾德身上。不過他擔這個頭銜,更名正言順——他因同性取向而坐牢。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王爾德與情人波西

這場牢獄之災說來憋屈。波西慫恿王爾德告父親誹謗,最後王爾德反被告入獄。

在[王爾德]中,斯蒂芬·弗雷飾演的王爾德在法庭上回答,什麼是“不能宣之於口的愛”: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是對命運的最後反抗

又是一個遭受酷刑的聖塞巴斯蒂安。

除了和聖塞巴斯蒂安一樣受虐,王爾德還更有大殺四方的張狂氣質。

某些名言,就是傳說中的Slay:

我不願意暴露我的靈魂讓那些好奇的凡夫俗子瞧個沒完。

定義一樣東西,就意味著限制了它。

公眾驚人地寬容。他們可以原諒一切,除了天才。

這在聖塞巴斯蒂安之後的Gay Icon身上,是更為重要的一個特質:

主流價值有什麼所謂,多元取向才是正經事;你不能接受我,是你沒品位、愚蠢、狹隘;我帥我美我天才,不服憋著愛誰誰。

Gay Icon就這麼驕傲。

當然,Gay Icon未必要是Gay。

比如前任神奇女俠琳達·卡特。

近代到當代,王爾德的Slay氣質發揚光大,Gay Icon不僅是自己愛誰誰,還能改時代風氣。

而琳達成為Gay Icon,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神奇女俠這個角色,轉變了主流價值取向。

她是電視熒屏上,第一個女性超級英雄。

女性未必要做家庭主婦,也未必要柔柔弱弱,她也可以亮出麒麟臂,拯救世界。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何況衣品還這麼好

02 多元價值,就是幹!

說回王菊。

顏值方面眾口難調,何況也不是成為Gay Icon的最重要指標,略去不談。

而“愛誰誰”和反抗傳統方面,王菊是妥妥的。

有人說她不符合女團定義。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她就請大家重新定義女團

有人說你以前又白又瘦,很主流審美啊,想回去嗎?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她說美不美我自己說了算

儘管在節目中,她也只有1/101的露出機會,但每一分每一秒,她都在用強大的氣場,輸出獨立自信的價值觀。

但我還是保持謹慎。不是王菊不能——而是這話說得太早。

王爾德入獄後,寫了一封長信,最終成書《自深深處》。

營銷號們所言“給同性戀人的長信”聽來浪漫,但並不準確。

這封信,始於對波西的吐槽:因你愛玩樂,耽誤了我對藝術的追求;你生病時我端屎端尿,我生病你卻不聞不問;我的牢獄之災,也是因為你。

寫著寫著,王爾德卻在對波西的埋怨和諒解中游移不定,最終由此自省,開始對藝術、對生活的思考。

我必須把所有的東西,變成心靈的體驗,我必須去嘗試每一種肉體的羞辱,並把他變成我靈魂的淨化。

他把這一切苦難,把對苦難的態度,變成了一本《自深深處》,小冊子,卻在美學史上閃閃發光。

不僅僅是價值觀,不僅僅是態度,而是可以用真正的故事、作品、人生去佐證的價值觀與態度。

或者把眼光放向流行文化中的更多Gay Icon。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大衛·鮑伊

1967年,英國《性犯罪法案》出臺,男性成年人之間的同性戀關係合法化。

但事實上,法案中仍諸多限制,因同性戀行為遭到逮捕的人數不降反升。

1966年,因同性戀被定罪的案件,是420樁,到了1974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700+。

就在這中間的1972年,大衛·鮑伊出櫃,稱自己是同性戀。

1976年,他再出櫃,表示自己是雙性戀。

在對LGBT態度曖昧的年代裡,這兩次自白,是種勇氣。

但他是大衛·鮑伊,他的勇氣,不光是個人的勇氣

2016年,鮑伊去世,《達拉斯之聲》紀念他時,使用了這樣的標題:《是大衛·鮑伊允許你成為同志》。

改變人們觀念的,不光是略顯苛刻的進步法案,更是一個個大衛·鮑伊。

法案告訴你,同志也行吧,不違法,鮑伊們告訴你,同志很驕傲。

鮑伊成為Icon,自然是因為他的巨大影響力,領時代之先,讓世界換了風氣。

《滾石》最偉大的500張專輯中,他佔了六張;截至2016年,他的全球唱片銷量為1.4億張……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他展示的,是一種雌雄同體的美

但又不僅把自己侷限在性別認同話題裡,還關注更多社會議題。

如果再看更近的麥當娜、碧昂斯、蕾哈娜……無一不是以行動、作品,展示價值多元能帶來的巨大力量。

03 不是Icon,只是開始

華語地區渴盼這樣一個Icon。

社會新聞總讓人看得很絕望,彷彿世界還被一種陳舊的男權思想所統治。

男孩應該怎麼樣,女孩應該怎麼樣。

哪有什麼應該不應該。

王菊的每次言論,都和“甜美女孩”劃清界限,強調著自我應該由自己定義。

久旱逢甘霖。

成為Gay Icon的路徑,也是有跡可循的:

背離主流,堅持自我,不理紛擾,最終逆天改命。

王菊完成了前三段,也因此,菊粉們爭先恐後幫她完成最後那一步。

基圈空蕩蕩,王菊Gay Icon

“送菊出道!”

但這條路,始終要王菊自己走。逆天改命這件事,也絕非一個綜藝節目所能做到。

選秀在國內沉浮了十幾年,結果出來的那一刻,都以為是選手命運改變的瞬間。但後來才知道,命運很長。

所以我不願過早下斷言,王菊是不是Gay Icon。那樣的Icon來得太廉價,也是捧殺。

刷屏、爆紅甚至出道,都只是開始。

只有一次次實打實的成績,將態度堅決注入在出類拔萃的作品裡,才能證明,那些“獨立宣言”,不只是口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