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抗亞馬遜,微軟收編了一個程序猿的大本營

為了對抗亞馬遜,微軟收編了一個程序猿的大本營

6月4日,微軟(NASDAQ:MSFT)宣佈,以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開源編程平臺GitHub。

GitHub是一個面向開源及私有軟件項目的託管平臺。因為只支持git 作為唯一的版本庫格式進行託管,故名GitHub。目前,它已成為蘋果,亞馬遜和谷歌等一些最大科技公司的必備工具。

GitHub於2008年4月10日正式上線,迄今註冊用戶已經超過350萬,託管版本數量也是非常之多,其中不乏知名開源項目 Ruby on Rails、jQuery、python 等。

分析人士認為,微軟此舉背後有其深意:將GitHub融入自家的產品,並將800多名技術大牛收於麾下,那麼就能擁有與亞馬遜 (NASDAQ:AMZN)雲計算平臺AWS一較高下的籌碼。

01

微軟買Github不為賺錢

微軟的這筆交易,並不是衝著Github的收益潛力去的,至少是在未來幾年內。

目前看來,估計GitHub 2016年的經常性營收僅為1.3億美元,同比增長率為37%。

按此增長率計算,GitHub的2017年收入預計為1.78億美元。這相當於微軟2017財年0.2%的營收,或智能雲分部銷售額的0.6%。

對於微軟而言,這顯然是微不足道的。

考慮到微軟希望GitHub在2020才達到年運營利潤正增長,故而很難從財務結果的角度來看待這筆投資的財務收益價值。

02

微軟買的是人才

微軟的CEO薩提亞·納德拉,經常被圈內人士稱讚其遠見卓識和領導才能。對他主導的這筆交易,可以確認是基於戰略考量。

首先,在GitHub的支持下,微軟可能會更好地引導用戶進入其快速增長的雲計算Azure平臺。將雲和開源平臺相結合,可使微軟能夠以更高的利潤為企業客戶提供每月的服務,同時助力Azure版圖的擴張。

其次,微軟目前是GitHub最重要的客戶之一,其子公司領英(LinkedIn)的一些功能就是通過開源編程平臺創建的。

因此,微軟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節省GitHub服務成本,即使它們起初可能對公司整體業績影響不大。

但也許最重要的是,擁有GitHub可能會讓微軟更好地獲得硅谷人才。

這次的收購,不能讓炙手可熱的技術大牛——Github的聯合創始人Chris Wanstrath為協助升級微軟的“科技樹”,Github的800名員工更是寶貴的人才庫。

人才是吸引人才最好的方式。收購GitHub之後,微軟將能直接與2700萬開發者直接建立聯繫,或能說服更多開發人員為其雲計算業務開發應用。而這無疑使對抗亞馬遜與計算服務平臺AWS的重要籌碼。

由此可見,此次收購GitHub對微軟的財務業績起初意義不大,如果說對股價有任何影響的話,可能完全由市場情緒波動驅動。

其實,微軟收購GitHub也可看做是一個歸本溯源的行為。

當初微軟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人們使用微型計算機套件MITS Altair。但是,微軟過去一直對開放源代碼持懷疑態度,因為它威脅到了依賴專有技術的商業模式。

近年來,在薩提亞·納德拉的領導下,該公司已開始接受開源技術。甚至有傳聞稱,微軟的核心操作平臺Windows可能成為開源軟件。隨著公司業務模式的發展,GitHub已經成為與開發人員進行聯繫的重要方式,並允許其開放自己的開源代碼。

03

GitHub為何選擇微軟?

有傳言稱,GitHub之前曾計劃於上市,但與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見面後印象深刻,就選擇了投奔微軟。

傳言有待證實,但GitHub最近兩年來在運營過程中正面臨諸多難題——包括但不限於財務壓力:

儘管GitHub在開發者社區中佔有核心地位,但該公司最近遇到了一些財務和管理方面的問題。除了2016年公司的虧損之外,他們自2017年8月以來一直在尋找新CEO。之前的CEO被指控性騷擾而離開了公司。

這樣的現實問題,被認為是促動該公司管理層簽下賣身契的一個重要原因。

實際上,Github的內部也並不是認同這一收購交易。Gitbub內部一些開發人員表示,他們擔心微軟會利用其對平臺的所有權來監控軟件開發的趨勢,以便推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並使用大型軟件來消除競爭。

由於擔心GitHub基因的滅亡,一些開發人員跳槽到了GitHub的競爭對手那裡。

與此同時,GitHub投身微軟也引發了大量開發者的信任問題。

擔憂情緒主要來自開源社區歷史上的一些衝突,他們會在網上自由發佈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而微軟則通過出售專有軟件並保護自己的技術成為全球頂尖企業。

其中一家對手公司GitLab在推特上宣佈,在這筆交易被報道出後,他們看到用戶對於公司服務需求的暴增,相當於正常存儲量十倍的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