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子弟靠輾米起家,16歲已是生意場上的老手,如今成房產巨鱷

如今說起臺灣的富豪,你可能會想起王永慶、郭臺銘、蔡萬霖等人,其實在臺灣還有一位值得一提的富豪,他非常低調,幾乎不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很少人知道他。他就是臺灣最大的房地產商,林堉璘。

寒門子弟靠輾米起家,16歲已是生意場上的老手,如今成房產巨鱷

林堉璘沒有王健林的高調,沒有許家印的王者風範,也沒有王石的霸氣,更沒有潘石屹的年輕。可以說林堉璘是一個老頭子,一名隱形的富豪,他縱橫臺北地產界半個多世紀,從無敗績。林堉璘的宏泰集團,名震全臺灣,它覆蓋了建築、地產、銀行、保險、證券等綜合性的業務。

林堉璘1936年出生於臺北遠郊,祖籍福建泉州石獅。父親是個小商人,家裡有一間雜貨店和一個碾米坊。林堉璘是屬於經歷過大時代風風雨雨的人,當時全球正飽受經濟危機之苦,同時臺灣是日本殖民地。因此林堉璘從小就沒怎麼念過書,只能在父親的小店裡幫忙。雖沒有讀書,但是林堉璘16歲的時候,林堉璘已經是生意場上的老手了。

寒門子弟靠輾米起家,16歲已是生意場上的老手,如今成房產巨鱷

但是不久後,其父親去世了,林家有兄弟三人,林堉璘排行老二,上面有個哥哥,下面有個弟弟,此外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父親去世後,他們兄弟三人子承父業,從經營小型碾米生意和雜貨店起步,林堉璘擅長開新店,家裡只要開新店他就當大掌櫃,幹好後再把店面交給弟弟。

直到1950年末,世界經濟開始緩和,按照一般人的設想,林堉璘會這麼一直幹下去,然後從一個小米商起家變成一個大米商。但是林堉璘不甘心一輩子就這樣,於是他想轉行。

林堉璘發現了一個商機,隨著臺灣輕工產業的興起,大量農業人口進城務,臺北等重要工業區開始進行城市化,房地產就會快速發展起來,因此林堉璘決定要轉行進軍房地產。但是房地產門檻很高,初期需要很大的資金,可是對於輾米起家的林家來說這是一個大難題。

寒門子弟靠輾米起家,16歲已是生意場上的老手,如今成房產巨鱷

但是林堉璘非常聰明,從小就學做生意的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開始囤積最便宜的地皮,然後等待升值。於是,林堉璘開始專注幹一件事情就是獵地,林堉璘大膽將做小生意多年積累的資本,以極賤的價格,在臺北市南郊三重、蘆州、新莊一帶,購入了大片荒地。

對他們此舉,當時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嘲笑他們是不是發了瘋,為什麼要花錢買這些不值錢的郊外爛荒地呢?林堉璘對各種議論置之不理。果然,不到兩三年時間,臺灣經濟開始騰飛,這些荒地沒幾年就被政府規劃成為商業區或住宅區,林堉璘大賺了一筆。

寒門子弟靠輾米起家,16歲已是生意場上的老手,如今成房產巨鱷

之後林堉璘帶著兄弟一起繼續進軍進軍建築業,用“農村包圍城市”的辦法,由遠郊向近郊挺近,最後進軍臺北市,1964年,林氏三兄弟合夥成立了宏國建設公司,他們兄弟齊心協力很快就成了臺北地產界的新貴。

就這樣,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林堉璘兄弟即由小米商一舉成為全臺知名的建築業鉅子與大富豪。產業不斷做大之後,林氏三兄弟決定分家,老大繼承宏國集團,林堉璘自己成立宏泰集團,老三後來自己組建聯邦集團。雖然是分家,但是他們兄弟三還是非常團結,互相支持,共同發展。

寒門子弟靠輾米起家,16歲已是生意場上的老手,如今成房產巨鱷

1980年代中期,林堉璘他如法炮製了信義計劃區案,在別人都不敢出手時大舉買下33000平方米土地,後將其建成一片步行5~8分鐘的丁字街區。今天的信義區是臺北的CBD,臺北的各個行政單位都坐落於此,還彙集了國泰金融中心、南山人壽、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金融巨頭,同時還有新光三越新天地、寶麗廣場、君悅飯店等項目,這個片區被譽為臺北曼哈頓,而林堉璘是這片街區的老闆,信義區如今給他帶了不菲的收入。

寒門子弟靠輾米起家,16歲已是生意場上的老手,如今成房產巨鱷

林堉璘對於房地產趨勢分析的精準,一向為人津津樂道,隨後幾年,臺灣房價漲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全民都在炒房,當時幾乎沒有人相信房價即將暴跌。但是林堉璘已經預料到臺灣房地產的大行情到此為止,他並下指令不再買地蓋房子,而且更分析臺北市商圈將由西向東,宏泰從此儘量不買中山北路以西的土地。果然沒多久,房地產崩盤,當其他同業哀鴻遍野,林堉璘卻老神在。

走房地產沒有靈通的消息和通達的人脈往往是不行的,林堉璘之所以每次都能如此精準的判斷,不僅僅是因為國人的眼光,其中還有高人的指點,但最重要的是因為他手裡有大把的現金。在財務上,林堉璘一直很保守,從不高額負債,100元的生意他最多貸20元。正是因為財務穩健,所以才能穩贏一生。

寒門子弟靠輾米起家,16歲已是生意場上的老手,如今成房產巨鱷

林堉璘一生充滿傳奇,沒有讀過什麼書,靠輾米起家,16歲就成為生意場上的老手,經過幾十年的奮鬥,今成為房產巨鱷,身家371億的富豪。林堉璘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一個寒門子弟依然可以依靠遠見卓識和誠信經營發家致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