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幫扶築夢小康

精準幫扶築夢小康

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周家山鎮留旗營社區(供圖 勉縣縣委宣傳部)

國際在線陝西頻道消息:夏日的留旗營,山山卯卯披上綠妝,堰河河畔鬱鬱蔥蔥,新村民居白牆黛瓦,一幅美麗清新的鄉村畫卷。“產業有了,村莊美了,正氣濃了,群眾的心氣也鉚足了。”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周家山鎮留旗營社區黨總支書記殷金水深有感觸地說起周家山鎮留旗營社區兩年來的變化。

周家山鎮留旗營社區是勉縣縣委宣傳部幫扶的貧困村。2016年以來,按照產業發展與鄉風文明兩手抓的思路,“引路子、固根子、強裡子”,三輪驅動捏指成拳,用心用情真抓實幫,譜寫了一曲悠揚的扶貧之歌。在留旗營,處處能感受到濃濃的發展氣息和勃勃生機。

產業引路子 金疙瘩鼓起腰包包

立夏,村西頭大田。一把把遮陽傘下,村民們拿小鐵耙翻撿著一顆顆拇指蛋大小的“金疙瘩”,一張張笑臉容顏,洋溢著莊稼人收穫的喜悅。

精準幫扶築夢小康

留旗營村民在元胡基地裡刨挖元胡(供圖 勉縣縣委宣傳部)

精準幫扶築夢小康

留旗營村民在元胡基地裡刨挖元胡(供圖 勉縣縣委宣傳部)

“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最近,13組貧困戶老葉家的好事接二連三,自家1.5畝元胡賣了6000多元,老伴康復出院還領到了2萬多的補助款,前不久兒子葉龍又在八一鋅業公司上班。

產業帶,脫貧快。圍繞產業幫扶,勉縣縣委宣傳部率先在全縣出臺《留旗營社區產業發展獎補辦法》,出資10萬元對種養殖貧困戶按標準給予獎勵;社區組建產業合作社,開設扶貧田間課堂,150戶貧困戶全部納入其中;利用河灘地辦了中藥材種植基地,統一提供技術、籽種、管理、銷售等服務;針對無勞力貧困戶的元胡種植難題,建立村幹部黨員聯繫幫扶制度,由黨員幹部託管代管,70歲老黨員徐繼祥2018年為9戶無勞力貧困戶義務代管元胡13畝。

精準幫扶築夢小康

翻曬天麻(供圖 勉縣縣委宣傳部)

精準幫扶築夢小康

長青林業中藥材扶貧基地(供圖 勉縣縣委宣傳部)

建扶貧基地、扶貧車間。將延長產業鏈、產銷一體化作為穩固產業脫貧的長效舉措,多方籌資200萬元,建成4000平方米、年綜合加工能力2萬噸的集漂洗、烘乾、倉儲、保鮮、電商為一體的中藥材加工基地。觀念的轉變、基地的壯大、合作社的引領,貧困戶更有了搞產業的信心和動力。目前,已建成中藥材種植基地500畝,帶動和吸納113戶貧困戶;10戶貧困戶發展肉牛和生豬養殖,年出欄規模達100餘頭......

長遠固根子 美了鄉愁展新顏

“現在橋架上了,我再也不用繞冤枉路嘍!”11組村民何小蘭說。

道路通百業興。針對娘娘廟、立新2個自然村百餘戶群眾的行路難、過河難問題,勉縣縣委宣傳部聯手交通、發改、衛計、扶貧等部門,落實項目資金510萬元,先後架便民橋3座、維修加固橋涵2座、新修建水泥路6公里、拓寬路面8公里、開挖平整路基15公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留旗營社區八山一水一分田,轄5個自然村4165人,其中貧困戶150戶435人。面對林多地少,脫貧面廣的現狀,如何揚長避短,突破發展瓶頸?做美生態變資源稟賦優勢為發展優勢,先後規劃了堰河綜合治理、生態觀光農業等生態建設項目,啟動5公里的環山旅遊專線;成立了農業互助合作社,大力發展農家樂,已發展核桃經果林800畝、大櫻桃示範基地300畝、農家採摘園2家。做優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先後綠化道路3公里,硬化美化亮化廣場4處,粉飾裝修文化長廊500米,安裝太陽能路燈74盞,新建了標準化衛生室、垃圾填埋場和120平方米的室內健身場。

一張張生動的圖片、一塊塊沉甸甸的獎牌、一幕幕厚重的文字,訴說著先輩創業的艱辛和改革開放以來的鉅變。為留住鄉愁,勉縣縣委宣傳部多方籌集資金20萬元,建成勉縣首個村史館;鑼鼓傢什敲起來,歡快的秧歌扭起來,群眾樂享休閒生活的鏡頭隨處可見。強文化固根基,先後新建了群眾文化大舞臺、農家書屋,組建了文藝隊和老年協會,如今,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和城裡人一樣的休閒生活。

扶志秀裡子 鄉風文明樹正氣

鄉親們富了口袋,村莊美了容顏,勉縣縣委宣傳部又把眼光放在“富腦袋”上,健全“一約四會”、打造文化一條街、組建民間志願組織,讓文明新風勁吹留旗營。

鄉賢引領,崇德向善。2017年11月,7組貧困戶鄧瑞突發胰腺炎,住在重症監護室,每天醫藥費1萬多元,讓原本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84歲老黨員袁定基聽說後,自己捐款200元后,動員其他鄉賢力量在轄區內組織募捐活動,最終,在勉縣縣委宣傳部、社區黨組織和鄉賢的共同努力下,短短兩天為其募捐到3.7萬元善款。

設立“道德積分銀行”、脫貧紅黑榜、鄉賢榜、善行義舉榜,帶動鄉風文明新風尚;實施“明理感恩自強”“新農民新民風新家園”建設等活動,湧現了唐彩英、袁繼剛等20餘名道德模範;高建明、唐春英、黎富貴等15名脫貧致富明星。讓好人好事得獎勵、留美名、授表彰,不僅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也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樹立“勤勞光榮,懶惰可恥”的思想觀念,為扶志扶智工作匯聚了強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