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產高鐵”胎死腹中,政府不作為令印度遠遠落後中國!

印度“国产高铁”胎死腹中,政府不作为令印度远远落后中国!

(圖為在印度洛尼,乘客搭乘一列超載的火車出行。新華/路透)

一度全世界都在談論中國和印度的崛起,認為在西方制度模式的支持下,印度將遙遙領先中國。不可否認,印度和中國曾面臨極為相似的發展機遇。但在今天,印度早已遠遠落後於中國。以交通領域為例,中國正在建設“八縱八橫”高鐵網,印度“國產高鐵”卻已宣告結束。

印度在鐵路建設上曾處於世界前列,比日本還要早了19年,最早的線路出現於1853年。但超過150年的歷史,卻讓印度6.6萬公里長的鐵路因老朽問題而事故頻發,幾乎天天發生致人死傷的嚴重事故。面臨如此嚴峻的形式,印度想學中國建“國產高鐵”, 耗時6年卻被自己打臉。據印媒報道,由於印度國內交通運輸需求大,印度政府6年前就開始計劃建造孟買和達哈努之間的國產“高鐵”,預計時速達140至145公里,雖然與國際高鐵標準的時速200公里依舊有差距,但已直逼印度最快列車的時速160公里,然而沒想到6年過後,這個計劃宣告失敗了。2017年9月14日,印度總理莫迪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啟動了建造316英里高速列車線的計劃,因現實條件、政黨因素該項目同樣不被外界看好。

與之相比,過去10年間,中國的高鐵事業則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頻頻刷新世界紀錄,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2萬公里,是世界上高鐵建設運營規模最大的國家,比日本、德國、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擁有高鐵的國家和地區的總和還多,其運營速度和整體配套處於世界前列。不僅如此,有著中國“外交名片”美譽的高鐵還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重要載體,承擔著互聯互通的時代使命。中國所生產的高鐵動車組和基建能在沙漠、草地、高原、沼澤、沿海等複雜地質環境和高寒或炎熱氣候中穿行無阻,強大的科研實力能較快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和非洲、美洲等地複雜的地理條件需求。

中印在高鐵發展上的現狀,表明西方制度加持下的印度,並不比中國有活力、有創新力。印度“The Wire”新聞網1月23日刊文稱,印度政府的“不作為”令印度的科技水平已遠遠落後於中國,比起高鐵項目建設的實際情形,印度執政黨看重的是通過對項目的各種宣傳,在民眾中建立更高威望。此外,印度領導人從骨子裡反對科學,部分高級官員還表現出無知和迷信。比如:印度人力資源部國務部長薩蒂亞帕爾•辛格就對達爾文的進化論提出質疑,稱“沒有任何人曾看到一隻猿變成了一個人”。與此相反,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和國家科學委員會(NSB)發佈的《科學與工程指標》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即將或者已經成為科學技術強國,中國正在為核心領域投入大量資金,旨在於下一個十年期間成為這些核心領域的世界引領者。

(參見:《被坑慘!日本“割肉”拿下印度高鐵後腸子都悔青了 中國實在太明智》《中國的自建高鐵為什麼成功?印度的高鐵為什麼打臉?》《印媒:印度科技水平遠落後於中國 領導人還很迷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