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為何打不過徐晃?只因曹操給了徐晃1件東西

自古道: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陝西黃土埋皇上。古代北方地區,由於與遊牧民族有著廣大的接壤地帶,很多戰事由此而生。頻繁的戰火中,也促使古代北方地區形成了濃郁的彪悍尚武之風,能征慣戰的勇將代不乏人。三國時期,僅僅山西地區,就出了很多名震一時的大將。比如五虎上將之首屈一指的關羽,是山西運城人。曹魏五子良將中的張遼,是山西朔州人,徐晃則是山西洪洞人。

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為何打不過徐晃?只因曹操給了徐晃1件東西

三國初期的下邳之戰中,劉備一方勢小力弱,被曹操擊破,關羽也在激戰中被曹操生俘。曹操憐惜關羽的勇武,不忍加害,於是把關羽留在曹營,想讓他為自己賣命。關羽在曹營度過的時間中,與老鄉張遼和徐晃意氣相投,結下一段友情。不幸的是,他們的友誼未能持續多長時間,因為各為其主,他們最終分道揚鑣,各奔前程。

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為何打不過徐晃?只因曹操給了徐晃1件東西

此後,他們一直為自己的主公效力疆場,很少謀面。但山不轉水轉,建安二十四年的一場大戰中,關羽和徐晃再度相逢,只不過這次相逢,是在戰場上刀兵相見。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此次卻敗在徐晃手下,其中有個原因。話說當年七月,蜀漢大將關羽從荊州出兵,北伐曹魏,向曹魏控制的襄樊一帶發起猛攻。關羽在此戰中,達到了他軍旅生涯的巔峰狀態,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並且把重鎮樊城重重包圍,旦夕可破。

曹操慌了手腳,急忙調集人馬南下抵禦關羽。大將徐晃臨危受命,帶領一支人馬趕往樊城前線。因為于禁的大軍剛剛全軍覆沒,此次出征,徐晃的兵力捉襟見肘,《三國志》記載,“晃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倉促之間,徐晃的手下是一批剛剛招募來的新兵,戰鬥力與關羽精銳的荊州軍相差甚遠。曹操很是擔心,再三囑咐徐晃:“須兵馬集至,乃俱前”,等他隨後調集的大部隊趕到後,再與關羽開戰。

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為何打不過徐晃?只因曹操給了徐晃1件東西

徐晃在前線與關羽緊張對峙,曹操在後方也沒閒著,一方面從各地抽調兵力,一方面積極與江東孫權聯絡,想讓他襲擾關羽後方,以緩解曹軍前線壓力。孫權的回信很快來了,《三國志》記載,孫權在信中說,他馬上出兵襲取關羽後方的江陵公安兩個重鎮,到時候關羽必將回師自救,樊城之圍即可自解。他在信中再三囑咐曹操:“乞密不漏,令羽有備”,讓曹操注意保密,不要讓關羽獲知,以免他提前防備。

曹操不愧是一代奸雄,他看完信後心中一動,有了一個想法。他召集大臣們,商議這封信是該公開還是保密。《三國志》記載,謀士董昭認為,這封信應該公開。董昭說:“用兵之道講究權變合宜。不妨把這封信故意洩露出去。關羽聽說孫權要襲擾他的後方,必然會撤兵而走回援後方,樊城之圍即可提前解除。這樣一來,就可坐視孫權關羽兩虎相鬥,我方待機而動。”

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為何打不過徐晃?只因曹操給了徐晃1件東西

董昭又說:“如果不把這封信公開,讓孫權不費吹灰之力白得兩座城池,不是上策。加之樊城之中曹魏守軍,現在已經人心惶惶,朝不保夕,一旦士氣崩潰,樊城必然失守”。曹操聽完,連聲稱好。他立即命令,把這封信作為一件“秘密武器”送給前線的徐晃,“以權書射著圍裡及羽屯中”,讓他把孫權這封信抄錄幾份,用弓箭射進樊城中,和關羽的營寨中。

曹操送來的這件“秘密武器”果然效果非凡,勝過千軍萬馬。樊城之中的曹軍守將,在關羽猛攻下人人自危,兵無鬥志,很多人已經放棄希望,隨時可能淪陷。而這封信的到來,讓樊城曹軍大喜過望,孫權即將攻擊關羽後方,關羽將會很快撤軍,讓他們重新看到了勝利的希望。《三國志》記載,“圍裡聞之,志氣百倍”,拼死反擊關羽進攻,使得關羽的攻城難度大大增加。

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為何打不過徐晃?只因曹操給了徐晃1件東西

而關羽看到這封信後,更是吃驚不小。一時之間,他也難以確定,這到底是不是曹操的疑兵計,孫權到底會不會攻擊他的後方。如果是前者,他應該置之不理,繼續猛攻樊城。但如果是後者,他必須要緊急撤兵,星夜回援後方基地,不然被孫權端了老窩可不是玩的。結果,一封信讓勇武果斷的關羽,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中,瞻前顧後,猶豫不決,《三國志》記載,“羽果猶豫”。他的手下將士也心無鬥志,因為他們的家眷財產都在後方。

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為何打不過徐晃?只因曹操給了徐晃1件東西

大軍事家吳起的兵法著作《吳子兵法》中,專門提到:“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用於形容此時關羽的危險處境,可謂再合適不過。一封信讓關羽吃了大虧,關羽的百戰雄師從此鬥志全無。在接下來對徐晃的會戰中,關羽進退失據,心神不定,彷彿換了個人一樣不在狀態,因此才會被徐晃擊敗,並且由此一蹶不振,直至敗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