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票票和貓眼的”刷票”聲明,你看懂了幾條?

淘票票和貓眼的”刷票”聲明,你看懂了幾條?

五一小假期的票房冠軍,毫無懸念地被《後來的我們》(以下簡稱《後來》)拿下,截至發稿,票房已經突破9.5億。

雖然作為導演的劉若英在其個人微博絕口不提,但籠罩在電影《後來》的票房造假“疑雲”,遲遲未能消散,甚至愈演愈烈。

有關刷票門和電影本身的討論,這幾天一塊在朋友圈持續刷屏。

大叔今天聊聊。

1、4月28日早上8點,《後來》上映。上映前,預售票房破億。

2、4月28日下午,有自媒體爆料,多家影院反饋,遭遇大量異常退票現象。

淘票票和貓眼的”刷票”聲明,你看懂了幾條?

淘票票和貓眼的”刷票”聲明,你看懂了幾條?

淘票票和貓眼的”刷票”聲明,你看懂了幾條?

3、4月28日,《後來》首日票房2.8億。

a、確實存在惡意退票,涉及數量38萬張,佔當日總票房的4.6%。

b、把相關數據提交給了相關主管部門。

c、暫時關閉退票功能。

d、從沒有干預過市場秩序。

e、對自媒體發起訴訟。

淘票票和貓眼的”刷票”聲明,你看懂了幾條?

a、有54%的訂單確定為用戶正常改簽行為,這部分用戶最終產生真實支付並消費。

b、因改簽業務在後臺邏輯中分為“先退票再購買”兩個環節,故“改簽次數”加到“退票次數”當中,造成影城端退票數量增加,目前已將相關數據整理,正在逐一與各影管、影院核對。

淘票票和貓眼的”刷票”聲明,你看懂了幾條?

淘票票和貓眼的”刷票”聲明,你看懂了幾條?

淘票票和貓眼的”刷票”聲明,你看懂了幾條?

7、4月30日,國家電影局表示,已經初步認定該影片退票情況確有異常,具體問題尚待研判,若查明為不正當競爭或票房造假行為,將嚴肅處理。

a、《後來》的數據確實存在問題,退票率遠高於平臺整體水平和同期電影。

b、否認黃牛干預票房。

c、解釋“改簽”數據邏輯:改簽是先買後退,不是先退後買,改簽數據不會記入真實退票數據中。

d、4月28日,緊急關閉了退改簽功能;

e、如果在影片預售階段,通過虛假購票來粉飾預售數據,欺騙影院達到提升排片目的,在排片佔比衝高之後再大量退票,這已經不止是道德層面的問題,而是嚴重的涉嫌商業欺詐行為,應嚴厲追責。

f、堅持“誠信”,從未參與或提供批量鎖票功能;

淘票票和貓眼的”刷票”聲明,你看懂了幾條?

一、談刷票問題

貓眼和淘票票都承認存在問題,並表示願意配合相關部門,徹查此事,但兩方的說法還是略有不同,尤其是在說明問題的言辭上:

@貓眼:承認存在問題,重點強調了幾個數據:退票38萬張,涉及1300萬,佔總票房4.6%,被惡意刷票訂單集中在19.9元的特惠票。

@淘票票:公佈了幾組對比數據:《後來》首日的退票率為9.16%,高於平臺2018年的整體退票率的3倍,也高於其他同期上映的電影,還高於賀歲檔、春節檔和國慶檔;改簽率情況類似,也是高於3倍。

此外,淘票票非常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並首次公開闡述了一種“刷票”的可能性,並將其定性為“商業欺詐”:

如果在影片預售階段,通過虛假購票來粉飾預售數據,欺騙影院達到提升排片目的,在排片佔比衝高之後再大量退票,這已經不止是道德層面的問題,而是嚴重的涉嫌商業欺詐行為,應嚴厲追責。

二、談退票數據統計問題

1、54%的訂單確定為用戶正常改簽,最終真實支付並消費。但是,由於改簽業務在後臺邏輯中分為“先退票再購買”兩個環節,故“改簽次數”加到“退票次數”當中,造成影城端退票數量增加。

2、在剩餘46%的退票訂單中,有部分確定為惡意刷票,疑似黃牛行為。

也就是說,貓眼以改簽業務邏輯統計口徑有問題為由,將38萬張退票中54%的退票,又認定為了“正常改簽”,相當於,又自減了一半多的刷票量。然後,把在剩餘的刷票問題,推到了黃牛身上。

針對上面兩個問題,@淘票票 直接打臉 @貓眼,具體如下:

1、在線購票比例大幅提高,影院整體平均上座率不高,電影票領域的黃牛現在已微乎其微,已絕不可能對某一影片的售票產生重大的影響。言下之意,別給黃牛背鍋。

2、關於電影票退改簽邏輯,淘票票平臺和其他平臺的通行做法是:改簽是先買後退,並不是先退後買,所以,這類改簽數據不會記入真實退票數據中。

言下之意是,貓眼你別忽悠人,你和我的邏輯應該是一樣的。即便不一樣,我這裡的退票根本就沒算改簽的(實際上,淘票票是分別做了改簽和退票兩個數據),所以,結論還是:《後來》的退票率很高,存在異常。

三、對此事的態度

顯然,淘票票無論是在態度、立場和言辭上,都要比貓眼更為堅決,而後者的發言立場總是隱隱約約地有發行方的影子。

真相到底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