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通常小男孩都喜歡汽車,小女孩都喜歡娃娃?

純名_亦

男孩、女孩選擇玩具時有所不同的現象非常常見。從得知孩子性別的那一刻開始,爸爸媽媽在給孩子選擇玩具時,通常就會考慮到孩子的性別。男寶寶就會買汽車、球、機器人等玩具,女寶寶就會買洋娃娃、廚房模具等,所以是孩子因為喜歡而選擇了這些玩具,還是玩具選擇了孩子們呢?

性別刻板印象

由於社會文化的影響,每個人對於男女都存在著一些約定俗成的印象,這些印象一旦形成就會影響每個人的行為。比如男孩子應該喜歡藍色等,遇到挫折不可以哭鼻子;女孩子應該喜歡粉色等,玩一些安靜的遊戲。研究發現,成年人的性別刻板印象會影響他們對待不同性別寶寶的方式,一般家長會鼓勵孩子選擇與自己性別匹配的玩具。

強化的作用

一方面,家長在提供玩具時“男女有別”,使得男孩子更多地接觸小汽車,女孩子更多地接觸娃娃,孩子在玩耍中逐漸養成了玩某類玩具的習慣。另一方面,當孩子在選擇與自己性別匹配的玩具時,家長通常會微笑、鼓勵、讚揚;而當孩子選擇與自己性別不一致的玩具是,家長通常會反對、嘲笑。

性別刻板印象的形成,一方面有助於孩子社會化,讓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男女之間的差異,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阻礙孩子獲得不同體驗的機會,限制了孩子更多的發展。那麼,希望父母能夠尊重孩子的興趣要求,比如在男孩玩娃娃或女孩子玩車時,不要嘲笑孩子,可以滿足孩子的探索慾望,同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拓展一些對於性別的認知,比如生活中也有女工程師,或者男護士等等。


積木育兒

倫敦城市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布倫達託德進行了一項實驗,這項實驗由

90名嬰兒組成,他們的年齡在9個月到36個月之間。寶寶們可以從7件玩具中任選自己喜歡的玩具。這些玩具都是很典型的代表了性別特徵的玩具,比如小汽車,鏟子,皮球,和一個藍色泰迪熊娃娃。那組寶寶們中,女孩子們很顯然比男孩子更喜歡和娃娃玩兒,而男孩子則喜歡小汽車和皮球更甚於女孩子。

有研究顯示,當女嬰剛學會爬的時候,她們通常都會直接爬向娃娃,而男嬰則會爬向玩具汽車。這一發現也說明,寶貝們的喜好選擇是有生理前提的。並且,男性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由於他們的捕獵天性使得他們更傾向於選擇那些移動的物品,而女孩子則更喜歡諸如粉色那樣的暖色調。曾經有一個媽媽,堅持讓女兒玩各種工具,不給她買洋娃娃,但後來她發現孩子給錘子(脫去衣服、唱歌哄它睡覺,於是終於放棄了,這再次證明先天基因的決定性作用。

再者,受到後天家長的引導。洋娃娃玩具本身的性別大部分都是女孩兒的形象。有著長長的頭髮,穿著漂亮的衣服。這對於女孩子來說,比較具有親切感。另一方面,洋娃娃的質地比較柔軟,而且易摟抱,這會讓女孩子有一種溫暖感和安全感。所以家長給女寶寶主要提供娃娃玩具。而諸如小汽車所帶給人的金屬感和鋼鐵質感,更適合培養男孩子的硬漢氣質,也貼近於男孩

喜歡研究機械、熱衷於速度的興趣點,所以家長也會多選擇這類玩具。自然而然的,娃娃和玩具就成為了帶有性別意識的玩具。


怪獸播播

這個和孩子本身沒多大關係,而是人類社會所要求,甚至是強迫的。

大家都知道人類的“第一特徵”,通過生殖器結構差異,把人類分成了男和女。但嬰兒肯定對此渾然不知,可以說在6歲之前,孩子對性別是沒有概念的。

6、7歲之後,因為有了語言能力認知能力等之後,孩子會發現自己與同性和異性的相同和不同,家長和教師也會間接的告知他們,比如男男或者女女同桌,家長會給男生買汽車之類的玩具,給女生買布娃娃之類的玩具。這就把男女之分逐漸給它變得明顯。

但在“第二特徵”之前,男女之別還不是很嚴重,所以大家可以發現小學的時候女生和男生在一起玩耍的行為還是比較多。

當“第二特徵”來臨,也就是進入青春期,由於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出現了一系列與性別有關的特徵,比如男生喉結和女生胸部。這個時期不僅僅心理上,生理上也發展了把性別之分推到了頂峰。比如男生拉幫結派打架,女生成群結隊八卦。

因為題目只提到孩子就不往下延伸了。

但不是所有孩子的成長環境都是這樣符合大眾的。像樓主提到的給男孩子玩布娃娃,是完全可以的,如果一個男孩子的童年主要由媽媽監護,媽媽當然不知不覺地用女性的方式去照顧他,孩子也潛移默化地一些行為和其他同性小夥伴不一樣,特別是家中的女性角色過多,這個男孩子的行為十有八九會女性化,影響了“第二性證”的發展,在同性圈子裡就會被他人嘲笑,甚至會出現同性戀傾向。

所以家長肯定希望孩子以後有個比較平坦的道路、順利的未來,就不得不順從當今社會的大潮。


愛森爾月嫂

這個問題有點像男孩為什麼喜歡穿褲子,女孩喜歡穿裙子,其實都是孩子先天基因與後期成長性格塑造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