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禎皇帝求大臣捐款,可為何不直接抄他們的家呢?

這是崇禎缺乏政治經驗,高估了官員的道德水準。

在集權體制下,對官員來說,國家又不是他的,亡了又怎麼樣,老百姓造反又怎麼樣,皇帝換了又無所謂,只要自己榮華富貴就好,對上能騙就騙,對下能貪就貪,崇禎沒有看透這點,天真地認為禮遇大臣,他們就會遵循禮教道德好好效忠朝廷,低估大臣的下限,可以說是富貴限制了他的想象力,對大臣公然結黨也沒有政治警覺,以至於被忽悠到死。

明朝崇禎皇帝求大臣捐款,可為何不直接抄他們的家呢?

這也是慘痛的歷史教訓,君非君,則臣非臣。所以皇帝要管理好臣民必須精於術,在任何時候,必須把軍權、監察權、人事權、財政權、輿論權緊緊攥在手裡,依靠制度來進行保證,不能放權給任何人,大臣只能忠誠於皇帝,服務於社會管理,否則官員一定會結黨抱團胡作非為。當然這對皇帝有非常高的能力要求和道德要求。

明朝崇禎皇帝求大臣捐款,可為何不直接抄他們的家呢?

其實到了崇禎後期的時候,皇帝就算想殺也沒有辦法殺,因為那個時候闖王的軍隊已經兵臨城下了,還有就是當時朝廷所有能打的軍隊基本都已經覆滅了還有名將也都已經凋零了,最後一個能打的孫傳庭還有他的軍隊都全軍覆沒,其實孫傳庭一死基本明朝的滅亡已經是成為了定局,明史上有一段詳細的記載,孫傳庭在汝州(河南郟縣)兵敗,李自成一日內追殺四百里地,直攆到孟津,明軍四萬餘人戰死,損失大量兵器輜重。十月初,李自成大軍攻克潼關,總兵白廣恩、陳永福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萬軍圍攻孫傳庭,孫傳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孫傳庭戰死,時年51歲。崇禎卻認為他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贈蔭。同年十月,李自成攻破西安。

明朝崇禎皇帝求大臣捐款,可為何不直接抄他們的家呢?

孫夫人張氏率孫家二女三妾投井自殺,年僅八歲的么子孫世寧被一老翁收養。《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最後李自成打進京城的時候都是一些老弱病殘還有一些太監在抵抗,這說明北京已經幾乎是一座空城要不然李自成也不會這麼快這麼容易打進京城。還有一點就是那些大臣家中都養了家丁,那些家丁戰鬥力還是相對可以的,崇禎想派兵抄他們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手下已經沒有什麼兵,而且當時還有個問題是皇帝已經沒有錢調集兵馬。

明朝崇禎皇帝求大臣捐款,可為何不直接抄他們的家呢?

當時山海關吳三桂還有南方都有些軍隊可以勤王,但是一個是他們已經不聽號令幾乎成為了軍閥另一個是皇帝也能不差餓兵。當時的主要問題就是沒有錢,總結起來沒有錢什麼都不幹不了只能眼睜睜的等死。

明朝崇禎皇帝求大臣捐款,可為何不直接抄他們的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