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安全和共享,工程項目管理部文化建設的重點

標準、安全和共享,工程項目管理部文化建設的重點

項目管理部一般都是臨時組建的單位,存在著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點多線長,人員高度分散等特點,許多夫妻一年中也難得團聚幾回,一些熟人甚至幾年見不到面。面對這種情況,如何才能把成百上千的員工擰成一股繩,心往一塊使呢?只靠金錢顯然是不夠的,所屬人員必須具備共同的價值觀、目標和信念,只有對共同價值的認同使員工產生穩定的歸屬感,才能全心的為實現項目目標竭盡所能。

一個單位靠什麼東西來凝聚人才,形成核心競爭力,這是根本問題。

在我們的建築隊伍中,對企業文化的重視程度還有一些差距。有的單位把企業文化簡單的看成文體活動,對文化引導,價值認同卻毫無認識;有的單位把精力花在了佈置環境,熱鬧場面等表面形式上,沒有把活動與企業文化豐富的內涵有機的結合起來;有的單位領導對企業文化活動產生的無形效益缺乏認識,只顧搞生產,甚至將活動場所挪做它用或者乾脆拆除,造成員工們業餘活動缺乏,一些人還染上了不良惡習。 哈佛商學院通過對世界各國企業的長期分析研究得出結論:“一個企業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即企業文化,是當代社會影響企業本身業績的深層重要原因”。也就是說,文化是經濟發展的深層推動力,任何一家想成功的企業,都必須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的必要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IBM諮詢公司對世界經濟500強企業的調查也表明,這些企業出類拔萃的關鍵是具有優秀的企業文化,他們令人注目的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都根植於其優秀而獨特的企業文化。

市場競爭是信譽和質量的競爭,而信譽和質量的背後是文化。良好的人文氛圍對企業的長期經營業績有重大作用,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它所帶來的是群體的智慧,協作的精神,新鮮的活力。我們的各級領導應該充分認識到在市場經濟中,文化力就是推動力,導向力,凝聚力,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經濟。從而大力培育自己的企業文化,打造一支戰無不勝的員工隊伍。

針對項目管理部這樣一個特定的群體,如何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呢?

一是標準文化 。

為了優質安全按期完成新校區建設任務,打響項目管理部的牌子,經過周密的策劃,設計出一切有標準、一切講標準、一切高標準的項目標準化管理系統,並導入隊伍建設與施工生產過程當中。 安家設營,是隊伍進場時要做的第一項工作。為此,項目部首先把“標準”理念注入到施工建設中,做到“四統一”:生活區、生活實施統一規劃;床、床單、被罩、枕頭等物品,不分內部員工與民工,統一購置,一人一床,物品按標準擺放,杜絕臭鞋破襪子亂丟;統一制胸牌,所有員工一律憑牌出入營區和施工現場,項目部領導也不例外;員工統一著裝,上班必須穿工作服,下班脫下來放到固定位置。 這種事事講標準,凡事按標準來的做法使整個隊伍的面貌煥然一新。

在工地上,無論是內部職工還是民工,都是頭頂安全帽,身著工裝,腳穿膠鞋,像軍隊一樣整齊劃一。在食堂,我們看到鍋、碗、瓢、盆擺放整齊有序,各種肉食蔬菜,分類存放在隔架裡,貼著瓷磚的水池、灶臺擦得乾乾淨淨,連裙腳都沒有汙跡。更叫人歎服的是不管職工食堂還是民工食堂都是一樣的擺設,一樣的乾淨利索。“標準”理念的初步導入,不僅嚐到了甜頭,也贏得了榮譽,通過了業主、監理等組成的聯合驗收小組的驗收,綜評97.5分,名列全區第一名,讓業主、監理讚歎不已:大單位,正規單位就是不一樣!

項目部一班人認為,要把標準作為一種文化滲透到員工的日常工作中,首先得從點滴做起,作為管理者,一言一行對構建標準文化都不是小事。 一次項目部在檢查工地過程中,發現有一堆施工垃圾未清理乾淨,不符合項目部《安全文明工地建設標準》要求。他當即對工地負責人進行批評教育,並監督其將施工垃圾清理乾淨,達到工完場淨的標準才離開。在施工現場,他們對用過的模板、鋼管、各類工具的擺放、處理都有嚴格的標準,必須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

通過這些點滴小事,增強了員工們對“標準”內涵的認識。 為使標準文化深入人心,得到全體員工的認同,他們組織員工結合自身具體工作展開大討論,明確項目部為什麼要樹立標準理念,進而達到工作與文化的緊密結合。 在安全生產標準的制定貫徹過程中,他們組織員工們開展“四個一”活動,即:“憶一次安全事故教訓、當一天安全檢查員、提一條安全建議、做一件安全生產實事”。活動中,他們把安全機構設置、安全管理人員配備、日常規章制度、關鍵環節控制等問題交給班組討論,然後集中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制定了有關安全生產的五項規章制度,並賦予現場安全員對違章作業當場罰款、令其停工等權限。同時,他們堅持依靠全體員工保安全,每週召開一次安全分析會,查思想、查違章、查隱患。開工以來,員工們已為安全生產獻計獻策80餘條,消除事故隱患7起。直到完工,項目部始終保持著安全生產零事故的記錄。

在發展中昇華 為提升技術創新標準,他們組織成立科技攻關小組,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活動。廣大青年員工踴躍參與,積極投身於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和研究,在短短一年時間裡,技術人員針對現場實際情況和設計圖紙,及時提交了多項變更申請,

得到了業主、監理單位及設計院的認可,節約了大量經費和時間。 他們還把質量控制中的PDCA循環法,巧妙地運用於項目管理,尤其是標準文化的提升中。 第一階段是計劃階段(P),主要是分析標準文化的現狀和各種影響因素,找出存在問題,制定改善措施,提出具體計劃; 第二階段是實施階段(D),主要是根據計劃,組織安排相關人員貫徹執行; 第三階段是檢查階段(C),主要是檢查實施效果和發現問題,對佈置工作進行抽查和全面檢查; 第四階段是處理階段(A),主要是對檢查結果進行總結,並將本次循環遺留的問題提出來,以便轉入下一循環去解決。如此反覆按照PDCA循環運轉,每完成一次循環,必然會解決一定的標準文化建設問題,從而促使標準文化不斷的提高、昇華。而標準文化的提升,又在潛移默化中帶動了安全、質量、工期、文明施工等各項工作。

二是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既是一種特定的文化,同時又是一種安全管理理論,是現代安全管理理論與文化理論相結合的產物。

(1)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企業員工共同擁有的人本觀點和社會責任意識,即:是否具有以人為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的理念;是否具有社會責任心,努力維護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

(2)安全文化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安全生產管理歷史的積澱,具有相對穩定性。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體現了精神文化建設的特點。

(3)安全文化應以物質為載體體現出來,即:既要有思想意識,還要有行為和行為的結果。

安全文化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

(1)第一層次:思想意識層。該層次是企業安全文化的核心層次,居於支配和指導地位。

(2)第二層次:制度文化層。該層次是企業安全文化的中間層次,是第一層次文化的體現。企業長期形成的習慣習俗也屬於該層次。

(3)第三層次:物質文化層。該層次是企業第一、二層次文化的具體運作過程和結果。企業形象策劃結果與其互為映證。

建築業屬於事故高發行業。

(1)生產崗位不固定、流動作業多,作業環境不斷變化,作業人員隨時面臨著新的隱患的威脅。

(2)作業內容多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同工種,但在不同的作業時段、不同作業部位的作業內容常常不同;二是同工種,但在不同施工現場的作業內容和作業環境並不相同;三是工種時常不固定。

(3)多工序同時或連續作業,工序間配合,材料設備調度,與建設各方的協調等過程多,管理過程複雜,綜合性強。 (

4)立體交叉作業及電氣、起重吊裝、高處作業等特種作業多。

(5)多為露天作業,受自然環境影響大,如高低溫作業,雨、雪、風中作業等。

(6)手工作業多,勞動強度大。

(7)人員流動性大、作業技能參差不齊。

(8)分包作業多,總、分包之間以及各分包隊伍之間的企業安全文化背景不同,容易形成文化衝突。

安全文化建設的內容:

思想意識建設 (1)目標:使全體員工共同具有以人為本的思想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努力維護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 (2)措施: ①擇優選擇員工,形成良好的用人環境,並對員工進行道德品質、法律法規、文化知識、作業技能、事故案例等教育。 ②領導率先垂範,並在各層次樹立標兵,弘揚優秀的企業安全文化。 ③在發展的基礎上,努力解決員工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 ④發動員工積極參與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建設屬於“自己的”企業安全文化。 ⑤通過教育等,在員工中樹立“企業即家”、“社會即家”的觀點,正確認識安全與企業發展、社會安定祥和和進步之間的關係,增強主人翁意識。 ⑥開展社會和群眾監督,進行公正嚴格的考核,批判任何不適行為。

制度文化建設 (1)目標:建立科學、系統、適合本企業的文件化的企業安全管理體系和企業形象策劃系統,規範企業安全文化。 (2)措施: ①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建築法》等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根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HSMS)、《環境管理體系》(GB/T24000)及《質量管理體系》(GB/T19000)等標準,建立文件化的管理體系。 ②進行企業策劃,引進企業識別系統(CIS),建立有顯著個性和適合企業發展的企業文化和企業安全文化支持系統。 ③貫徹執行《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CJ59)、《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範》(JGJ130)等建築施工安全標準規範,建立企業安全文化的技術支持系統。

企業制度文化建設應做到的內容:(1)員工充分參與。 (2)考慮分包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考慮員工的流動性和作業環境的多變性。

物質文化建設 (1)目標:保證企業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轉,實現持續改進。 (2)措施: ①組建企業安全管理領導機構和主職部門,建立監督管理網絡。 ②企業標誌、企業建築、辦公及施工環境、技術裝配等,均按照管理體系要求進行落實。其中,施工環境包括:現場圍擋、大門、企業標誌、五牌一圖、場地硬覆蓋、臨時辦公、職工住宿、食堂、衛生保健、工裝、個人防護用品、作業面、材料堆放、在建工程的立面效果、安全防護措施、施工許可、社區融洽等。 ③按照標準、規範規程及安全技術交底施工,落實各項安全技術措施。 ④加強檢查、定期評審,及時糾正不符合項,實現持續改進。

建築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步驟 1.決策和策劃 應積極地,並有目的的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以OHSMS(EMS、QMS)及企業形象策劃(CIS)為載體,溶入企業安全文化的精髓,建立有自身個性的優秀的企業安全文化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2.學習培訓 (1)對核心隊伍成員進行培訓,包括法律法規、標準規範、體系知識、施工項目管理及企業文化知識等,為建立文件化體系準備人才基礎。 (2)對員工進行法律法規、標準規範、安全管理知識、體系一般知識、市場形勢等的教育。體系文件編制完成後,可以以組織學習的形式動員員工參與修訂工作,使上下各層次形成互動。 3.收集整理資料 (1)對現有企業安全文化進行調查和分析研究,重點是企業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方面的“有形”內容。 (2)收集現行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範等。 (3)收集成功企業有關資料。 4.確定企業精神 確定本企業的企業精神及安全生產方針目標。 5.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根據標準並結合企業形象策劃工程,建立文件化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或建立健全經整合的企業管理體系,以制度捍衛文化、以形象襯托文化,陶冶情操。 6.加強宣傳教育 在強制要求貫徹執行各項管理制度的基礎上,使企業員工的思想意識逐步並最終統一到企業精神和方針目標上來,形成“我要安全”、“我要健康”的良好氛圍。 7.定期評審 要定期進行管理評審,並實現持續改進。

安全文化建設應重點注意的幾個問題 (1)統一思想,並首先具有強烈的安全意識和建設優秀的企業安全文化的迫切願望。 (2)建設過程中,首先注重外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特別是應首先加強施工現場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提高標準化水平,以外顯文化帶動內隱文化建設。 (3)堅持一貫性原則,即工程項目無論大小、所處地域、取費情況、發承包形式、管理及作業人員組成以及無論處在什麼施工階段、施工工序等,都要堅持同一個標準,從嚴要求,真正使“安全”成為一種理念和追求。 (4)在充分評價的基礎上,應儘量保持分包協作隊伍的相對穩定,以利於形成統一的企業安全文化。 (5)轉變經營觀念,加強市場開拓,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儘量滿足員工不同層次的需求。 (6)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沒有終點,要始終使企業安全文化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符合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

三是共享文化。

知識共享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尤其在競爭的環境下,個人通過學習和實踐所積累的知識是個人競爭力的體現,對於企業而言,更是不願意將核心的技術和知識讓競爭對手獲得,以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但是這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任何依賴於固有技術和知識的競爭優勢都是短暫的,企業的知識和個人的知識只有在積極的自我提升和知識交換中,才能夠判斷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影響,及時將這種影響引入到業務過程和管理中,保持著不落後於時代的競爭力。

知識共享由知識的整理、傳播等具體活動來實現,建立企業知識共享平臺就是使這些活動能夠正確、公平、合理的進行。

工程項目管理企業中的知識可以分為概念性的知識和實踐經驗知識兩類,概念性的知識中包括企業的文化內涵、規章制度、工程項目管理相關的基礎知識等,實踐經驗知識包括項目過程中的合同管理、質量管理、進度管理、投資管理等動態的內容,以及在實踐中積累的客戶知識、相關合作夥伴知識、供應商知識等,這些知識較為隱性,但價值也更高。

這些知識首先需要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整理才能夠變得容易被接受,對於概念性的知識,目前一般採用編碼和分類技術,通過文檔的規整,利用今天快速發展的信息網絡技術,使之變得非常容易被檢索和查閱,今天的信息技術還提供了網絡信息共享的平臺,通過信息系統的建設,企業中的每個人都可以及時地獲知企業中最新的知識變更,如規章制度的修訂、企業重要事件的發生、工程項目管理新理論和新方法。對於實踐經驗知識則採用知識倉庫的技術,將相關信息按照主題進行存儲,通過制定具體的管理作業規則,再對作業中收集的數據進行規範化、分割和抽取,構建出二維或者多維的、易於理解的模型。

知識的傳播是使知識開始產生價值的第一步,企業的知識傳播平臺建設實質上構建了企業內部的知識流,換句話說,知識的流動使企業資源流動中的一種,和資金一樣會產生價值。對於一個企業的新手,通過知識的主動索求和有目的的培訓,可以成長為有價值的專家,從而成為企業的財富,在知識的傳播中,企業的文化和技術管理知識同時滲透到員工思想深處,這是企業打造優質精幹隊伍的利器。

知識傳播有兩種途徑,一種稱之為知識的轉化,一種是人員間的交流。在很多學者的研究基礎上,目前已經有不少知識的轉化框架模型,主要共同特徵是方向性、價值性強、可以被書面化,很多時候是推-拉共同作用的結果。上述兩類知識的傳播過程也有所不同,對於較為顯性的概念性知識,主要通過企業的定期發佈和員工的自我學習領悟;對於較為隱性的經驗性知識,主要通過人員間的交流,輔之以定期的培訓,由有經驗的項目經理,將工作中的知識製作成文檔或者PPT,通過培訓傳授給其他人員,而新手也可以通過信息系統輔助的歷史管理記錄的模型化顯示內容,瞭解以往的項目管理過程。

知識傳播的工具主要由企業信息系統中的檢索、溝通工具組成。現代檢索工具已經變得更加智能化,通過企業門戶中的搜索引擎,任何員工都可以獲取其所需要的經過過濾和精確定位的知識,提高了員工獲取知識的效率和準確性。企業及時通訊工具,如MSN、QQ、E-mail等的應用,方便了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及時溝通。Chatting Room、BBS等提供了員工圍繞工作中的某些主題進行出謀劃策的場所,不但記錄了各種實踐的工具和方法,並且可以從中激發出創新的火花。Visual Meeting通過應用多媒體工具使總指揮坐在辦公室裡就可以組織會議,視頻信息通過寬帶網絡傳達到每個參會者的終端,不但詳細的記錄了會議的過程,而且可以回顧會議中的重要信息,避免了會議紀要中對內容的理解偏差和對會議信息的錯誤傳達。這些工具可以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配置,因為工程項目很大的一個特點是流動性強、地理範圍大小不一、施工環境設施配置較為落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知識管理的工具是配合知識管理理論和思想而配置,工具的缺乏不應該導致管理的鬆懈。

因此知識管理的共享平臺需要建立在企業知識管理思想理論的實踐上,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共享的規則,提供共享的工具,保證知識共享推動企業向知識型管理型方向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