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這樣安排,有利於大考超常發揮!

大考前兩天,是一個特殊的階段,它對參加中、高考的學生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許多考生開始惶惶不安,不知道應該做什麼才好,甚至睡不好、吃不香。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好這兩天時間,對能否正常發揮應考水平,順利地進入高等學校進一步深造,影響很大。

考前這樣安排,有利於大考超常發揮!

生活篇:保持平時生活節律

1. 讓自己的生活富有節奏感

有的同學說,明天就考試了,今天放鬆放鬆吧,出去玩一玩,游泳,打籃球,越痛快越好,玩累了晚上睡得香。甚至有的人提出,考前三天什麼都不做,就是玩,就是瘋,一點兒也不提高考的事。

其實,這是一種很不正確的觀點。完全放鬆,等於把自己從備戰狀態拉到另一種狀態了。儘管只是一兩天的功夫,等到再上考場時,往往會感到很疏遠,有陌生感。別人已經開始答題了,他還要花一些時間來找回感覺,顯然將自己置於不利地位。小輕建議考前一天的作息時間要和原來基本保持一致,學習、吃飯、睡覺、休息的規律都不要改變。讓孩子保持固定的生理節律和心理節律,在考場上才能穩紮穩打。

2. 做做題,練練手,熱熱身

考前一天,有些同學以為在這一天不要再做題,翻翻筆記就行了,明天輕鬆應考。

其實,考前一天特別需要做題。做題的目的就是練手、熱身、找感覺,第二天在考場上可以馬上進入狀態,正常發揮。

那麼應該做哪些題呢?小輕建議,以做過的題目為主,不用做得太多,關鍵是一做就會,一會就有信心。另外,通過練手,使自己一直處於良好的競技狀態之中,頭腦敏捷,能夠迅速啟動、迅速反應。就像百米賽跑預備,如果不做好預備姿勢,而是站著東張西望,發令槍一響卻衝不出去,不就輸在起跑線上了嗎?

3. 適當休息

考前前家長要提示考生注意休息,保持平靜和愉快的心情。不要看大喜大悲、忽起忽落的電視節目,也不要玩槍戰、打鬥等情節激烈的網絡遊戲。

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但絕對不能過於劇烈,籃球或游泳都不可取。畢竟在複習的重壓下,身體很長時間沒有經過正經的鍛鍊,一下子玩猛了,第二天肯定肌肉痠疼、精神疲憊。更嚴重的就是受傷,輕則在考場上一邊答題一邊承受身體上的痛苦,重則根本上不了考場,一切努力付諸東流。

4. 落實物質準備

所謂物質準備,主要是指考試所需的鉛筆、橡皮、尺子等,家長要讓孩子親自去做,不要代替。代替往往會漏掉一些東西,或者大人和孩子互相依賴,結果誰都沒有做。不過家長一定要督促孩子,還得進行必要檢查。

建議孩子把考試應該準備的用品寫在紙上,一一落實,落實一項畫一個鉤,不能只憑腦子想。而且,這些準備工作不要等到6月6日才做,之前就應該逐一落實。

考試前一天,家長要儘早對照準考證或“考生須知”上的要求幫孩子檢查,萬一有準備不足和漏掉的東西可以馬上補救。

5. 讓孩子晚上睡好覺

高考是孩子18年以來所面臨的最大一次挑戰,恐慌、害怕、擔心、焦慮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作為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平時幾點睡就幾點睡,不要提前。有一種看法是,“早點睡”能夠休息得更充分,但實際上人的生活作息都遵循一個“生物鐘”,什麼時間處於什麼狀態,已經成了習慣。平時每天11點睡覺,這一天突然提前兩個小時,肯定翻來覆去睡不著,反而更加心緒不寧。

而按照平時的鐘點作息,也許一開始仍然因為焦慮輕微失眠,但在生物鐘的調節下會很快入睡的。

6. 情緒要穩定

家長的穩定情緒常常使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平衡的作用,反之亦然。良好的家庭氣氛對孩子是個福音也是鼓勵。如果家長先亂了陣腳,孩子更是承受不住,結果可想而知。

睡眠篇

五忌二宜

1、考前食譜忌大變。

考生考前飲食不要因高考臨近而刻意改變,在臨考前的一段時間及考試期間,飲食量都不要比平時增加太多,尤其考試期間飲食不要做太大的變動,應和平時保持一致。

2、飲食最忌減主食。

考生的飲食要保證主食的攝入量,以前人們總是認為主食可有可無,只要多吃些魚類、肉類的食物即可,其實這些食物只能補充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而大腦思維主要依靠的是葡萄糖,只有主食才能轉化為葡萄糖,這就需要每天要攝取一定量的主食。於康副主任強調:“不吃主食人不僅會有飢餓感,而且還會影響到大腦的思維能力。”

3、吃雞忌吃皮。

考生切忌吃大量油膩的動物性食品,豬肉也不要吃太多。油炸食品易使人產生飽腹感,影響其他食物的攝入量,於康推薦考生應多吃魚、去掉皮的雞肉、牛奶、雞蛋等食物,也可以熬些綠豆粥、銀耳蓮子湯等,適量放些糖,既美味可口,又清熱祛暑。於康說:“當人體攝取食物酸鹼平衡時,大腦處於最佳功能狀態;當酸性或鹼性過高時,大腦功能就會衰退。因此,考生的日常飲食中應注意營養均衡,切不可偏食。”

4、咖啡會導致尿頻,中、高考切忌。

考生考前應多喝水,每天要保證1500—2000ml的攝入量,切忌不能以喝飲料代替喝水,最好是白開水,礦泉水和純淨水也可以多喝些。充足的水分可確保血液循環順暢,這樣大腦工作所需的氧才能得到及時供應。

一些含糖的飲料在吃飯前最好不要吃,易產生飽腹感,不利進餐時的食量。考生考前可以喝一些茶及咖啡,但一定不能太濃,濃茶及濃咖啡都有興奮的作用,會適得其反,影響睡眠質量。

醫生特別提醒考生在考試期間一定不要喝咖啡,因為咖啡因的作用會使人產生尿頻,影響考生的臨場發揮。

5、零食忌選堅果類。

醫生建議考生,零食可以適當吃些,但要記住:油膩的食物及堅果類食物,如瓜子、花生要少吃,還有甜食及奶油過多的食物要少吃。有的考生一看書就想吃些零食,但是又怕會吃胖,為此於康建議,不妨選擇吃黃瓜及水果等,可以有效地控制食量。

6、每天宜吃2個水果。

水果蔬菜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及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緩解厭食及便秘的作用。考生應保證每天吃2個水果,約500克左右。另外,醫生提醒考生,粗纖維的蔬菜要少吃,如果平時沒有常吃的習慣考前一定不要突然增加。他建議:“菠菜、胡蘿蔔可增強記憶力,洋蔥能改善大腦供血,幫助考生集中精神,這類食物可適當增加一些。”

7、厭食宜用“羊吃草”法。

考生如果考前壓力大,產生厭食感,家長可以把每日三餐變成每日四餐、五餐,增加進餐的次數,採用“羊吃草”的吃法,在控制總量的前提下,多餐分吃,也同樣可以攝取到考生一天所需的營養量。

學習篇:查漏溫故 休息至上

中、高考真正進入倒計時。最後的寶貴時間,應該如何充分有效地運用它?各學科名師為考生開出良方,助考生踢好“臨門一腳”。名師們同時提醒考生,考前幾天,應逐步減少學習時間,以恢復增強體力,最後一兩天,應以休息為主。

中、高考是一場大規模考試,既是考知識,也是考驗體能和意志。而且,最後幾天,就是24小時不睡覺,也看不了多少內容。但是精力如果處在充沛狀態,卻可以很好發揮。

1、查漏補缺:

①對照自己的語文複習計劃:看看還有什麼重點考點沒有回查到位的,限時補救。

②課內名句默寫回眸:看著初、高中必背篇目文字放聲朗讀,留心夯實重點詞句。如,著重背誦《勸學》末段,記憶異色處: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2、歸納梳理:

①一方面要徹底消化自己平時整理在筆記本上的知識點,以備考試時靈活遷移。②另一方面要分塊梳理一下語文1 18題(文科1 25題)的答題要領,以備考試時高效運用。每位考生閉上眼睛要能按照順序像過電影一樣把各種題型與解題技巧回放一遍,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3、熱身強化:

①此時不宜採用整套試卷熱身,應根據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局部熱身,調整狀態。

②熱身題要找近年來的典型習題,揣摩自己的答案離高考評分標準還有多遠。

數學 做題最好在下午

考前三天,考生不宜再進行大量的、高強度的學習,建議在保證充足休息的前提下,進行拾漏補缺性的和保持性的適度複習。

1、迴歸課本、查漏補缺。檢查一下自己對課本上重要的概念、公式、定理、方法的掌握情況,對每個單元的主要內容、重點、難點、典型例題及易犯的錯誤做到心中有數,少數沒有把握的知識方法,要再過一遍,不能有僥倖心理。還要特別關注平時練習不多的、比較冷僻和模糊的知識點,如冪函數、莖葉圖、獨立性檢驗等等。認真、仔細地把課本過一遍,這樣既做到了鞏固基礎知識、查漏補缺又可以增強自己的信心和勇氣。

2、整理試卷、回顧方法。重溫做過的題,深化對重要知識和方法的理解,總結基本題型,歸納解題方法。看試卷中常出錯的地方,對每一個錯誤,認真加以分析,從中吸取教訓。例如,二次項係數是0的情形、數列通項an與前n項和Sn的關係中n=1的情形、等比數列公比q=1的情形、直線斜率不存在的情形,還有基本不等式中的“一正、二定、三相等”、空集、零向量等等,都是容易錯的地方,可以作一點強記。看得分點,精選最近的高考模擬試題,研究試題的評分標準,研究試題解答過程中的各個得分點與可能的失分點,避免會做的題不得分。

3、適度練習、保持狀態。每天做適量的數學題,做題時間最好安排在下午。高考數學是下午三點開始的,一直做到考試前一天,保持做題的手感,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在高考中考出自己真實的水平。在臨近高考的日子,應注重通性通法的學習,不能一味鑽研偏、怪、難的題目,否則就會自我否定,影響自信心。選做基礎的、有答案的題,目的是“保溫”。做完題之後要總結、反思、改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英語 難題、偏題別做

英語考前三日原則應是以逸待勞,相對“減負”。但也不是坐等考試,而是多做些強化基礎知識工作,少做題目。建議做好兩件事:

1、查漏補缺。看看今年考綱詞條中還有哪50條左右沒記牢;還有哪些應掌握的語言知識點沒弄清;易混淆的短語作比較辨析。再翻一翻自己的《錯題集》,在自己常會出問題的考點上多做些思考。一般來說,《錯題集》收集的多是單項填空題,根據近幾年英語考試考單項填空考試難度不是很大的特點,對單項填空高難題、偏題、怪題就不要去冥思苦想了。

2、別牽掛已經結束的考試。8日千萬不要去牽掛7日考過的語文和數學,人人都會有感覺不如意的地方,老想著那些粗心失去的分數,這完全沒有必要。應該保持好的心態,充滿信心和鬥志爭取打好下午這一仗。中午睡個午覺,早點進考場,定心靜神,以最佳狀態參戰。

歷史 注意四個“回頭看”

臨考前三天當以休息為主,每天逐步遞減用於學習的時間,使體力和精神狀況在中、高考前達到最佳狀態。千萬不可再打疲勞戰。不要漫無邊際地看書,而應該有選擇有重點地查遺補漏。

1、要四個“回頭看”:一是認真讀歷史學科考試說明,對照每一個知識點,過一到兩遍“電影”,不清楚的,再讀教材和相關學習材料。確保每一個知識點過關。二是認真反覆看,老師幫助大家歸納的重點大題目及答案、解題思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牢牢記住、記全。三是回頭看前面做過的主要試卷(期中、期末考試卷、模擬卷和教師指定的等),特別是對自己的錯誤之處,注意辨別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四是回頭看教材中相對薄弱的部分,再細讀兩遍左右。

2、調整好兩個狀態:一是生理狀態,二是心理狀態。具體說:要按照中、高考時間來調整你的作息時間,使你的生物鐘能夠努力與高考同步。調整好心態,做到沉著、自信,不慌不亂。

地理 多瞄瞄社會熱點

1、樹立信心、平和心態。這三天已經不可能再學到多少新的知識,你經過近一年的複習和反覆練習,相信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技能,以此來應對地理考試,從知識的層面來講是沒有問題的。你在考試當中遇到以新情景為載體的題目一定很多,不要一看到新題就覺得沒學過,其實新題考的仍然是我們講過的一些知識和原理,你要冷靜審題,分析好了以後充滿信心地作答。

2、“回頭”看看。看看課本,對照考試說明作梳理和回憶。目前,地理考試已從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側重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養成是以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前提,因此應注重主幹知識的複習,特別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原理的回顧。

3、多讀圖,加強考生對地理圖像信息的獲取和分析能力。高考試題加大了圖表信息的數量,幾乎達到了無圖不設問的程度,你的讀圖能力是你取勝的關鍵。把最近做過的模擬題中挑幾張(包括自然和人文)圖再仔細閱讀,中國輪廓圖上藉助105°W、120°W經線,北迴歸線和30°N、40°N緯線定位,瞭解中國行政區劃。

4、瞄瞄社會熱點。近幾年來,許多高考地理試題都是由國內外時事熱點切入,體現出高考試題越來越關注社會熱點,關注自己的家鄉,注重聯繫生活。與地理有關的熱點:(1)重大工程建設:A西氣東輸、B青藏鐵路、C南水北調、D中國交通變化;(2)經濟建設:A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B建設大西南、C中部崛起戰略;(3)我國的四大經濟區域:A環渤海地區、B長三角地區、C珠三角地區、D成渝地區;(4)資源能源的消耗問題:A我國能源的消耗狀況、B西氣東輸、西電東送、C石油與石油安全問題等等。

政治 做題不能代替記憶

1、調整狀態,增強信心。既要有充分的自信心,又要有想贏不怕輸的氣概,這是最佳的心理狀態。

2、制定計劃,有條不紊。要把每天覆習政治的時間和複習的具體內容寫下來,這樣才會不慌不亂。

3、重視時政,抓12分。

小時政有12分,分量不輕。注意比較記憶、分類記憶、多次重複記憶。

4、依據考綱,迴歸課本。考試試題年年變,但考查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一直沒有變化。請記住:做題不能代替記憶,記憶不能代替看書。

5、回顧錯題,查漏補缺。把過去所做試卷認真整理,檢視自己曾經出現過的失誤,找到自己知識上的漏洞、思維方式上的偏差、解題規範上的疏漏、錯誤集中的點作為訓練重點。

6、重視方法,提升技巧。熟練掌握並能靈活運用高考政治各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對於提高高考成績至關重要。“知識是基礎,審題是關鍵,方法、技巧是保證”是解題的三要素。

物理 選考模塊要精讀

1、失選考模塊者失高分,已經成為物理考生的共識。對這部分教材要做到精讀細研,看懂、看透,該識記的要記牢,該理解的要弄懂。一遍不行,二遍、三遍,不留死角。另外,還可以結合選考模塊的專項訓練題進行查漏補缺。

2、物理中有許多數據和量化的結果需要我們瞭然在胸,否則會感到沒邊沒底,此時應把它們該記的記,該默的要默。要知道物理量結果的大致範圍,如折射率大於1,動摩擦因數小於1,太陽質量的數量級為1030kg,地球質量的數量級為1024kg,可見光的頻率數量級為1014Hz,可見光的波長為4000 埃-7000埃;要知道常用物理量的數值,如一個原子質量單位的虧損1u=931.5Mev,地球半徑6400km,第一宇宙速度7.9km/s,氫原子的基態能量E1=13.6ev;要知道物理量之間的換算關係,如1F=10 6F,1pF=1012F,1埃=10-10m,1兆=106,1eV=1.610 19J。

3、要“看練結合”,每天一小練。小練練手感,練大局觀、練應變能力、時間掌控等。這些練習題路子一定要正、要配答案。通過訓練,找自信、防手生。

化學 答題用規範性語言

1、將教材中重點的知識再看一遍。重點是實驗探究、學與問的思考題、物質結構、重要的數據表、圖,和一些有代表性和綜合性的習題,把《考試說明》中的重點典例再瀏覽一遍。

2、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題解法,考試可能考到的類似題要多看兩遍,儲存在頭腦中,應考時可以啟發思維。看看做過的模考題,尤其是做錯的題。把同一類型的題歸納到一起,分析歸納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如實驗探究題,一般是從探究目的、方法選擇、藥品選用、實驗現象分析,歸納得出結論。要重視信息題,解信息題時首先要理解信息,分析題中表格、數據、曲線圖,歸納,找到解題的關鍵,然後根據題意結合已有知識應用信息,從而解決問題。

3、考前適當做題還是必要的。要根據自己的複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選做一些選擇題,以保證選擇題的得分,還可以做1-2份其他各大市的模考卷中自己感到好的中等難度題,難題、繁瑣計算的題不要做。做題要限時限量。

4、一些同學考試失分,並非是不會做,而是由於答題不規範,書寫不完整,思維不嚴謹所致。如講到氣體體積與物質的量的關係時一定要考慮氣體存在的條件,弱電解質溶液題一定要分清酸、鹼的物質的量濃度、c(H )、c(OH )和pH的關係。建議在臨考前看看近兩年的高考試題和評分標準,提醒自己答題時儘可能使用書本中的規範性語言、符號、關鍵詞回答問題,減少失分。

生物 記住重要結論性語句

1、迴歸課本,查漏補缺:雖然前一階段老師已提出迴歸課本的要求,但正值各地二模卷和各校校內三模卷的先後推出,實際上大多數考生還是疲於做題,沒有能夠真正沉下心來看書。看書要精讀各個知識點,包括文字、插圖、小資料、知識海洋、實驗等,對前一階段做題過程中發現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欠缺更要著重領會,對課本上的重要的結論性語句要記熟。

2、常錯、易錯題的回顧反思:對自己前一階段整理出的錯題進行回顧,找到自己比較薄弱的知識點重點反思,找出自己常錯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加強鞏固。但對於一些能力立意的題,如一些難度較大的遺傳題,建議因人而異,因為短時間內是很難有所突破的。

3、適當進行熱身練習,保持良好應試狀態:選擇各市或名校近期模考卷,進行選擇題限時訓練,要在40分鐘以內完成。選擇題知識點覆蓋面廣,而且也有一定的解題技巧的訓練。

休息篇:合理安排作息

中、高考的時間要求是很嚴格的,所以要儘量在這3天裡培養和考試時間同樣的步調。早上不要貪睡,要求自己在7∶00起床,吃好早飯可以背背英語單詞。9∶00開始上午的正式複習,到11∶30(考試結束時間)休息。中午儘量小睡一會兒,在下午考試的時間開始另一個整段的複習。晚上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不要再看一些複雜的資料,可以找一些簡單的數學題目或者英語填空題做做。當然,看看電視放鬆一下也好。文科類的考生可以看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和時事有關的節目,給自己考試回答問題儲備一些靈感。切記千萬不要熬夜複習,否則既不能提高複習效率,又容易使自己陷入疲勞狀態,不利於考試的發揮。

小輕推薦考前三天作息時間表:

6∶00 起床(適當運動)

6∶30 早餐

7∶15學習

10∶00點心+小憩

10∶30學習

12∶00午餐

12∶30午休(一定要平躺,不能坐著打盹;讓大腦充分休息,午睡不超過30分鐘)

13∶30學習

14∶30 小憩

15∶00學習

18∶00晚餐

19∶00根據需要安排學習

22∶00睡覺(睡前洗個熱水澡,如果有條件,可以用熱水泡腳5分鐘,這樣有助於睡眠)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調整,主要目的是調整自己的生物鐘適應高考的安排,使自己在考試的時間段內快速進入狀態。

安全篇

中、高考前夕天氣炎熱,加上緊張氣氛,極易中暑。這裡提出幾點夏季防暑降溫法及夏天居家防暑降溫注意事項。

1.降溫不宜過快。大汗淋漓時,到風扇前敞開衣服猛吹,或擰開水龍頭,讓冷水直衝而下,實現“快速降溫”,是許多人(尤其是男同學)認為爽心的做法。殊不知,這種“快速冷卻”的方式,常常會“快活一時,難受幾天”,甚至引起各種疾病,影響考試。

2.空調不宜過冷。醫療氣象學家通過試驗發現,應該不斷調節居室溫度,從而逐漸適應溫度的較大變化。正確的做法是:居室的溫度應在26℃―29℃之間不斷變換,才對身體健康有利。

3.喝水不宜過量。多喝水是防暑的好措施,可過量飲水也會引起中毒。尤其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大量出汗之後,體內的鈉鹽等電解質也隨之丟失。如果此時大量飲用白開水而未補足鹽分,就會出現肌肉抽搐或肌肉痙攣性疼痛。每日飲水3―6升,以含氯化鈉0.3%―0.5%的水為宜。飯前飯後以及大運動量前後避免大量飲水。

4.衣服不宜過露。外出時儘量穿著白色、淺色或素色衣服,還要戴好帽子,防止日光直接暴曬頭部。保健專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膚溫度高於環境溫度時,才能通過增加皮膚的輻射、傳導散熱起到降溫的作用。而酷暑之日,最高氣溫接近或超過37℃時,皮膚不但不能散熱,反而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因而夏季赤膊會感覺更熱。因此要做好防曬措施。

5.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保證足夠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體能,並達到防暑目的。

6.夏季高溫,出汗過多,體內水分減少,所以應當多喝開水和淡鹽茶水以補充失掉的水分和鹽分。另外,應多攝取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水分及均衡的鹽分,可以補充人體失掉的鹽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