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1000萬買地下室,只因這是學區房

再也沒有哪個群體會比現在的

中產階級更焦慮了。

在中國,有遠遠不止三座大山壓在他們身上。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教育、住房、醫療,把哪個問題單拿出來都能徹底壓垮一個精明強幹的年輕白領,而學區房是前兩座大山結合的產物。

也許你不相信一個地下室能賣1000多萬,你也不會相信這麼一個性價比差到離譜的房子會有人買,但是事實是,北京就是這麼魔幻現實主義——還真的有人買,而且還是搶著想買。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為什麼?學區房。

這還不是普通的地下室學區房,而是可以上北京西城西什庫小學的學區房,而這個小學可以直升北京到北京最好的中學——北京四中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房主最初的報價就超過了一千萬元。有位客戶看中了戶型,可因為

出差耽誤了幾天,結果就被他人買下了。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1000萬買地下室,圖個什麼呢?這位家長想的無非就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所謂“一步落後,就步步落後”的怪圈——孩子上不了好小學,就上不了好中學;上不了好中學,就上不了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

贏在起跑線上,很重要!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印度,人們也面對著同樣的問題,有人甚至不惜把自己從中產變“貧困”,電影《起跑線》就是印度人一個典型的縮影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豆瓣評分8.2。

故事很簡單,一對印度的中產階級夫婦:服裝店老闆拉吉與太太米塔為了讓女兒皮婭接受更好的教育想盡了各種辦法。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為了讓女兒進入理想的學校,妻子先是要求舉家搬到學區房,然後嘗試了走後門、找中介、甚至賄賂校長。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然而這些都行不通,入學實在是太難了。

父親親眼看到培訓機構裡的“小神童”幾種語言隨意切換,十八般才藝盡數掌握。他的女兒沒有過人的天賦,他作為家長也沒有提前培養的高瞻遠矚。

和他們一家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凌晨的學校門口,等待放號的家長深夜便已大排長龍。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走投無路的拉吉只能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政府規定名校為了照顧貧窮家庭也能享受優質教育的抽籤入學制度,為此他用了一種最卑鄙的手段——帶著全家入住貧民窟扮演窮人。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諷刺的是不久前,他們還在身上堆滿奢侈品渴望融入上流社會;一轉眼,就不得不蓬頭垢面、灰頭土臉地在髒兮兮的小屋中體驗生活的艱難。

他們終於爭取到了這個名額,但是他們這時候卻發現,高等學校裡面的人卻也更冷漠。

一個小男孩說:“我不能跟她玩,因為她說印度語。老師說我們必須說英語。”

在印度,說英語是貴族身份的象徵。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為了讓孩子順利入學,他們還請了專門的顧問為他們提供所謂“專業性”的意見,還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孩子頓時連睡覺都變得時間緊張。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更大的問題還在後面,因為進入了貧民區,他們現在甚至不知道該從哪裡找到可以飲用的水。

而所謂的抽籤也根本無法保證公平,拉吉夫婦這樣假扮貧困人口的中產階級不在少數,能進入名校的貧民學生只有極少數,而且也大多不能順利畢業,因為名校教育早就被包裝成針對上流社會的奢侈品,各種名目的高額收費層出不窮,足以逼退這幫窮學生。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就連那個看起來公正無私的校長其實也是整個教育產業灰色利益鏈條中的一環。入學,表面上是抽籤和麵試,實質上則是學校與權力和金錢進行的一場利益交換。

“你能向誰舉報?政府?媒體?警察?他們的孩子也在這裡上學。”校長毫無畏懼地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反對潛規則的校長,自己原來就是最大的潛規則。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上層社會入學不費吹灰之力,底層人民聽天由命、任憑抽籤規則擺佈,中產階級絞盡腦汁,像拉吉夫婦一樣幾乎脫了層皮,變得裡外不是人。

一切都是困境,一切都是問題,可是問題到底出在了哪兒?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除了國家教育資源分佈不公之外,我們自己是不是也有一些問題呢?就比如那句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相比中國與印度,德國在教育問題的處理上就顯得技高一籌。他們的理論是: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德國人在《基本法》中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

孩子們在上小學前,任何人都不可以對兒童進行所謂的學前教育,比如跳舞、體操、讀書、繪畫、鋼琴、外語、奧數之類等等都被禁止。

比起傳授知識,德國人更注重傳授技能,注重培養孩子一生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德國教育界普遍認為:如果太早強行教授所謂知識,小孩子各方面並不成熟,沒有思辨能力,最後變成背書和讀書機器。

與教育理念相輔相成的是,德國整個社會對閱讀的鼓勵和豐富多彩的幼兒教育繪本。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德國是全球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平均每1.7萬人就有一家書店。據統計,僅有8000多萬人口的德國人擁有全球第二大的圖書市場,14歲以上的德國人中,69%每週至少看書一次。德國年輕人像這樣形容,

“讀書就和他們的啤酒一樣讓人喜愛”。

更重要的是,他們培養孩子獨立發現自己興趣的能力,而不是把他們像個雕塑一樣按照我們想的方式刻上鼻子和眼睛。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也許就是一碗資本灌給焦慮家長的迷魂湯而已,所有執著於給孩子提供最好教育的父母,往往容易忽視什麼才是最適合孩子的。

中產階級的焦慮:1000萬買了個地下室,學區房到底意味著什麼?

教育是門生意了,至於是誰在推動教育的商品化、把孩子們馴養成了升學的機器?關於這個問題,你們有何看法,歡迎在留言區互相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