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酈波蒙曼談李商隱,用絕望人生書寫一座精神天堂

縱觀中華詩詞,表達離愁別緒的,可以說是車載斗量。

但是有一首,無論怎樣,都永遠是光芒四射的。具體是哪一首呢?

那就是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中國詩詞大會》酈波蒙曼談李商隱,用絕望人生書寫一座精神天堂

李商隱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首詩,是很多典故及事物意向的一種組合。它表達的意思也不甚明瞭。

除了第一句定基調外,下面的句子,很難說具體是說什麼,又與第一句有啥子關係。

然而,它們就是被李商隱這麼一堆砌,奇妙的產生了一種無與倫比的美感。

它表達的思緒情緒,超越了具體的物是人非,上升了一個層次,讓我們精神有一種被觸動的感覺。

他的《錦瑟》也是這樣的,這方面的特質,大概也是李商隱所有詩的特色。

詩詞大會中也考到了這首詩,聽蒙曼和酈波老師都說了什麼!

李商隱用絕望人生創造了一座精神天堂:

《中國詩詞大會》酈波蒙曼談李商隱,用絕望人生書寫一座精神天堂

蒙曼

蒙曼老師: 我們過去有一個固定的成語,叫作“別易會難”。

就是相別容易,重逢困難,所以曹丕也說,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

燕歌行二首·其二 曹丕

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

鬱陶思君未敢言,寄聲浮雲往不還。

涕零雨面毀形顏,誰能懷憂獨不嘆。

展詩清歌仰自寬,樂往哀來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戶步東西。

仰看星月觀雲間,飛鴿晨鳴聲可憐,留連顧懷不能存。

當然分別的時候,總覺得很輕率的,就拜拜,就分手了,但是沒想到後會無期了。

可是李商隱,把這兩個都設為難了。

因為他明明知道,每一次分手,或者說那一次分手的時候。他就知道以後再見,是非常困難的了。

所以分別的時候,也那樣難分難捨。

所以和一般我們講,告別的這種詩不一樣,我覺得他在這個表述這種,分別的傷痛感上,超過了我們一般講的,別易會難。

《中國詩詞大會》酈波蒙曼談李商隱,用絕望人生書寫一座精神天堂

酈波

酈波老師:李商隱的這一組“無題”,在詩史上太有名了。

你看中國的詩歌一定要有題目的。漢樂府,連民歌都要有題目。

那個《詩經》裡頭沒有題目,取兩個字也要做題目。“蒹葭蒼蒼”,頭兩個字《蒹葭》為題。關關雎鳩,《關雎》。

因為中國人,他要講文以載道,那個主旨都要在題目裡呈現。

李商隱,他是頭一個寫了一組一系列的,題目就叫《無題》。

李商隱為什麼要寫一組無題?我個人揣測,因為李商隱他的人生。

他原來很有才,少年天才。令狐楚對待他,比對待自己兒子還好, 他又出身那麼貧寒,但是最後卻娶了王茂元的女兒。

當時正是牛李黨爭,令狐楚和王茂源是屬於不同的黨派。

在牛李黨爭之間,他變成在夾縫裡生存的人,更悲催的是,夾縫兩邊的都埋怨他。

所以現實沒有希望的時候,李商隱把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詩歌裡。

而這個詩歌是他人生的,情感寄託,不需要向外人解釋的。

他為什麼寫《無題》?

因為他想去重塑一個精神的世界。

今天因為有網絡,有手機,很方便,我們瞭解世界簡直太容易了。導致我們年輕人把所有的目光,都投向外部的世界。

但我經常跟學生說,信息太多,會擠壓精神的空間的。

詩詞就是幫我們重新找回,內在的精神世界,和重塑精神的世界。

董卿說:白居易是講故事的高手,但白居易到了晚年,卻對李商隱的作品是愛不釋手。

所以,可見李商隱的詩裡邊的,這種情感,讓人慾罷不能!

《中國詩詞大會》酈波蒙曼談李商隱,用絕望人生書寫一座精神天堂

董卿

關於董卿最後的話,說白居易晚年開始對李商隱喜愛,又引起我想到了點東西。

確實是這樣的,不但詩人們,最後的追求不是故事,不是情節,而是一種情緒思緒,感覺很多做文學做藝術的,都是這樣的。

比如寫小說的,拍電影的,到了一定階段,他們的作品裡面的對白會變得很少很少,還有故事情節的衝突也基本沒有。

那些作品,甚至都平鋪直敘了起來,甚至只是如《錦瑟》和《無題》一樣,只是一些意向的重複疊加。

這樣的作品,很晦澀,讓人不知所云。寡淡的讓人想煩躁,甚至想罵娘。

但是我們不否定,這些沒有具體主題的藝術作品,又是很精準的,很恰切的表達著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情緒,我們的精神世界。

它們也是超然物外了,不去追求大眾的喜好了,不去曲意逢迎讀者或者觀眾了。它們很自我也隨意,但是又是絕對的認真,去給人們呈現一座豐富深遠的精神天堂!

所以,我們若只抱著讓精神享受的心態,去讀李商隱的詩作,大概對他的表達,就好理解很多。

那些表達,也會慢慢變的不晦澀了,也不無病呻吟了!

它們或許只是作者絕望人生的一聲嘆息,更或許是作者走過低谷,越過高山,看見的一道霞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