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十年,惠州印记|红红火火农家乐

三江三分之二的区域处于卧龙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好,素有“天然氧吧”之称,一直是成都、重庆等地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为主要形式的三江农家乐刚刚起步,就遭遇了大地震。在“建设生态民族旅游强乡”的理念下,惠州援建三江工作组仅用一年的时间,把一片废墟建设成一个功能齐全、风景优美的山乡旅游集镇。三江生态旅游区成为震后汶川第一个国家4A级景区,2012年又获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称号。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大背景下,三江的农家乐日益增多,乡村游越来越成熟。

三江十年,惠州印记|红红火火农家乐

杨家大院,坐落在盘龙山腰,是三江镇照壁村第一家农家乐,也是目前唯一 一家星级农家乐,至今已有17年。

2007年,杨志全一家用尽积蓄,凑齐120万元对农家乐进行重新修建。原定2008年5月20号开业的小院,却在12号的地震中化作废墟。

2008年8月,惠州援建工作组为杨志全一家提供了20万元的援助金。借助这笔资金,杨家大院很快开始重建并在次年5月重新开张。两个月前,杨志全老人因病离世,杨家大院就交由儿媳杨明芳打理。杨明芳说,老人在去世前,还一直念叨惠州当年的恩情。

杨明芳

我们地震前修的这房子,工价才70块钱,过后就是100块钱,就全部涨价完了。都帮助,我们买材料那些他们都还是帮助过我们。就是他们的支持我们窝头(家),不是他们来帮忙,我们都还建不起、没那么快,真的感谢他们。

汶川大地震前,三江就有农家乐旅游,但远未形成规模。大地震中,这个距离震中映秀仅隔一座大山的乡镇几乎夷为平地,旅游接待能力骤降为零。

杨家大院

三江十年,惠州印记|红红火火农家乐

重建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恢复和整合,打造出“水乡藏寨”生态旅游景区,配建了民俗广场、惠州公园、民族风情步行水街,游客中心、覆盖各片区的游览栈道、覌景亭等一大批旅游公共设施。当年三江生态旅游风景区在评国家4A景区时,专家们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景区坚持高标准、高规划,不仅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及森林资源等,还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及民族文化,茶马古道、古羌栈道等景点融入其中,非常难得。

目睹这种变化,第一批参与三江农家乐旅游经营的村民刘志全十分感叹。

刘志全

当时大的环境,这种公共设施没有,人家游客想要跳舞聚会,往哪个地方走走,还有人家想搞点其他的娱乐没有场所,这个比其他地方的乡村旅游来说,这是个弱点。这点惠州帮我们考虑到了。老百姓的房子重建了,公共设施重建了,老百姓后期怎么办,也就是我们三江这个地方要搞旅游,老百姓才能脱贫致到富。

三江十年,惠州印记|红红火火农家乐

有了这个基础,三江的农家乐旅游越做越旺。杨家大院的杨明芳对自家农家乐的发展很满意。

以前一个人包吃包住一个月才300块钱,那时候收费还是很便宜的,现在2000一个月。

这一天,徐永珺的农家乐迎来了6位客人。这些客人中,不仅有省内前来避暑的老顾客,还有省外过来的新面孔。

来自广东的游客林女士

从网上了解到,这边应该也有很多的一些发展,想来看一看,度度假休闲一下。

厨房内,44岁的徐永珺一早就为城里来的客人煎起了当地的粑粑。

徐永珺

就是用回面和这个鸡蛋调的,葱子、盐巴、花椒撒进去。有时给他们蒸包子、馒头。

徐永珺家的银杏院

2015年,眼看着镇上的农家乐生意风生水起,徐永珺夫妇也借款经营起农家乐,到今年,30多万元的借款已还掉了16万元。

徐永珺

这几年生意还可以,一年收入有好几万,还帐就还得快噻。以前你都没这个胆量,借钱哪里敢去借?你拿什么来还?头几年打工一个只有一两千块钱,你打工最多一年三万块钱,你都挣不到。

三江十年,惠州印记|红红火火农家乐

10年间,三江乡的农家乐由震前的70户增加至近300户,床位增至1500张,每年为当地村民带来500万元的收入。三江镇镇长汪燕珍说,正是有了当初惠州援建的精准定位,三江乡村旅游才有了现在的发展。

汪燕珍

农家乐旅游已经成为我们三江镇的主导产业,2017年,三江全镇接待常住游客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000多万元,仅次于映秀、水墨,在全县排名第三位,在全省处于中有水平。

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带给村民的不仅是钱袋子鼓起来了,更重要的是家里的笑声增多了。

在三江镇 街村民族步行水街的一家便利店,等待签收的快递包裹堆放在门口。老板孙兵说,这几年,农家乐发展起来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回流,快递包裹越来越多。

孙兵

现在一天就有六七十个包裹,年轻人越来越多,开农家乐嘛,他们都会网购。

24岁的杨天然就是回流大军中的一员。

杨天然

因为现在旅游发展越来越好了,旅游的人也比较多,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修了农家乐了,夏天旺季的时候,生意就比较好。我就帮她打理、我妈也比较轻松、比较舒服。然后我妈也有亲人,帮打理比较放心。

开农家乐,搞乡村游,越来越多的村民不再远走他乡赚钱养家。“留守儿童”这一当前农村共性问题在三江也基本得到解决。

晚饭过后,麻柳村村民唐瑞阳在家中跟4岁的女儿嬉戏。

31岁的唐瑞阳是当地一家农家乐的工作人员。2015年,刚为人母的唐瑞阳到100公里外的都江堰务工,去年,唐瑞阳果断选择返乡就业。

三江十年,惠州印记|红红火火农家乐

女儿在三公里处的三江幼儿园就读,平时由姥姥接送。现在,唐瑞阳下班后就能见到女儿。

唐瑞阳

既把小孩、家照看了,班也上了,然后也能挣一些零钱,我们前台是2000多块钱一个月,虽然说你在外面上班,一个月工资可以拿到3000多、可能更多,但是外面的话,比如你的吃、住,下来的话,一个月余下来还没这点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