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宜宾新增市场主体4.23万户 解决就业16万人

去年宜宾新增市场主体4.23万户 解决就业16万人

2月2日,宜宾市2017年市场主体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宜宾新闻网 黄铄然 摄)

去年宜宾新增市场主体4.23万户 解决就业16万人

市场主体稳步增长 解决就业16.46万人

2017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4.23万户,位于全省第三。其中,宜宾新增企业9218户,增量位于全省第三位,增幅达28.21%,平均每天新设25.3户企业;新增个体户33230户,增量位于全省第五位,增幅达20.36%,平均每天新增91户个体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12户,增量位于全省第五位。按照每户企业平均吸纳就业人数7.4人,每户个体户平均吸纳2.9人计算,2017年全市新增的市场主体解决就业16.46万人。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市在册市场主体24.3万户,位于全省第四。其中企业4178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755户,个体户195444户。宜宾市各类型市场主体中,企业占比17.19%。从市场密度来看,全市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441.8户,居于全省第四梯队。

据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一系列市场放宽准入措施的落实,宜宾市各类市场主体都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速度。“随着市政府出台的《宜宾市扶持民营小微企业成长三年行动计划》鼓励‘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支持市场主体提档升级的发展工作,有限责任公司户数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相较其他企业类型和个体户呈现出更好的发展势头。”

去年宜宾新增市场主体4.23万户 解决就业16万人

企业数量高速增加 三大产业发展均衡

全市在册41782户企业中,内资有限公司26405户,内资股份公司105户,外商投资企业127户,分公司6104户,个人独资企业及分支机构6868户,合伙企业及分支机构582户,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分支机构1536户,企业集团55户。随着“全天候、零见面、最多跑一次”的全程电子化登记、多证合一、简易注销等便利化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化,公司制企业将进一步获得长足发展。

2017年,全市企业户数净增幅达26.58%,各区县企业数量均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增速最快的区县分别是兴文县、屏山县、市本级;增量最大的分别是翠屏区、市本级、宜宾县。

同时,全市三大产业均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其中,企业户数增幅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净增6227户企业,增幅达26.90%,新增服务业企业为全市解决4.6万个就业岗位。企业认缴注册资本增幅最大的也是第三产业,达33.75%。

“根据行业细分统计,2017年,全市企业户数增幅最大的行业分别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建筑(含装饰装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注册资本金增幅较大的行业分别是IT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体娱乐业。一方面说明房地产业高速发展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高科技和新兴服务业也在迅速崛起;另一方面体现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重心逐步从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向科技型、商务型、文体娱等服务业倾斜。”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宜宾新增市场主体4.23万户 解决就业16万人

积极服务重点产业项目

2017年,市工商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双轮发展”战略,宜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制定并落实《宜宾市工商系统高效服务宜宾经济发展工作措施》,通过提前介入、跟踪联络、容缺登记、预约审批等措施,为重点产业项目落户宜宾提供便捷高效的登记服务。

根据工商注册登记情况统计,宜宾传统支柱产业白酒今年小幅增长,全年新登记白酒生产企业12户,注册资本共计13317.25万元;煤炭生产企业数量发展停滞;八大新兴产业中,轨道交通、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企业数和配套生产企业量快速增长,呈现出产业集聚高速发展的态势。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宜宾市新登记68户智能制造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25.74亿元,宜宾市智能终端制造业以“宜宾速度”集聚发展;宜宾市已登记经营范围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企业共计32户,其中2017年新增10户,注册资本共计126050万元,宜宾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驶上了“高速路”;新兴产业公司、科教产业投资集团、城交投集团、城建集团四大国有公司挂牌成立,“1+N”国资平台模式初步形成。

据了解,下一步,市工商局将重点组织实施“实名登记”制度改革试点,率先推进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多证合一,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全面推行“电子签名、电子申报、电子执照、电子档案”为要点的“无介质、零见面”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力争全程电子化登记率达40%以上;全面推行商业银行网点代办模式,争取在商场、社区启动投运商事登记全自助证照一体机,偏远地区实行异地办理或委托办理营业执照等改革措施,逐步实现就近办照。同时推广集群注册和工位号注册,推动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助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积极探索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承诺制、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在临港开发区探索证黑分离等改革。建立宜宾市市场主体大数据分析中心,应用大数据强化市场监管,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继续推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优秀民营企业评选表彰。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制度。支持“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壮大小微民营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