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痕跡④|古城記憶,和舊時光來一段溫暖對話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這一輩子與古城有緣,家住南街防疫站(現州疾控中心宿舍),兒時上幼兒園,在西昌地區第一幼兒園,在黃家巷;小學,西昌五小,在南街;初中、高中在二中,在北街上;1982年參軍入伍在武警涼山州支隊,本想可以走遠一點了,不想在寧南縣中隊幹了3個月就調回支隊機關,還是在北街上;1994年從部隊轉業,到北街24號涼山日報社工作。一直到現在,都在以四牌樓為中心的古城裡轉。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2006年石碼子緊鄰的上西街曾是西昌的繁華街市。

要說西昌古城,是再熟悉不過了,讀書時總愛穿巷巷,哪裡有茶館,哪裡有館子,哪條巷通哪裡,是一清二楚。最愛吃的是四牌樓下面一點五老食堂的紅糖糯米稀飯,5分錢一大碗,還有就是8分錢一個的混糖大餅,吃了才去上學,還有三六九食堂的鍋貼餃子、清真食堂的涼拌牛肉,這些在當時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逢年過節才有可能吃上一回。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2006年黃家巷。

西昌自古便是祖國西南邊陲的一個重鎮,自秦漢始,歷代政權均在此建立過郡、州、司府、委派過官吏。如漢元鼎6年(公元111年),武帝遣司馬相如為使,建邛都(今西昌),設越嶲郡,轄15縣,屬益州。以後轄區雖不斷髮生變化,但郡、州、司府的治所依然在西昌。西昌老城是迄今已有二千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2006年,幽靜的的打鐵巷。

雖然不知道西昌的九街十八巷的地名,但都走過這九街十八巷。停水了要去湧泉街的豆芽井挑水,喂的鴨子要趕去大水溝或東河去放養,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養了十多隻鴨子,在大水溝放養慣了,每天都自己跑去大水溝戲水,有一次天都快黑了,鴨子們都還沒回來,去大水溝也沒找到,心想肯定被人逮走了,不想第二天早上鴨子又自己回來了。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2009年湧泉街豆芽井。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2016年豆芽井。

南街上的火繪老人,記不得叫什麼名字,每天都拿個電烙鐵在層板上繪畫,電烙鐵在層板上游走,有深有淺,有時繪出的是梅花,有時又是溪流,組合成一幅非常好看的圖畫。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后街老茶館。

清理父親的老照片時,發現父親拍攝的古城照片少之又少,除了老的城門、1980年西街大火、南街上的火繪老人、軍分區裡的古白塔、補鍋配鎖外,沒幾張老城照片,然而,也就是這幾張照片,最能說明古城當時的情景。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上世紀八十年代,西昌老城區。 冷登億 攝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1976年南街火繪老人。冷登億 攝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1980年,西街大火。冷登億 攝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1980年,西昌街頭補鍋。 冷登億 攝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1983年,南街。冷登億 攝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1986年,古白塔矗立在老城西北部的隅原景淨寺內(後改為白塔寺),位於涼山軍分區後院。冷登億 攝

真正對古城熟悉並研究它的,是涼山日報社原副總編劉康梅大姐和她的丈夫晏能康大哥。


從2008年開始,夫妻倆就開始尋訪古城,先後尋訪了古城老巷子、老天井、老照璧、老樹、老井、老人、老宅,還有已經拆除的“四牌樓”。


時間痕跡④|古城記憶,和舊時光來一段溫暖對話

2014年梅花井。


時間痕跡④|古城記憶,和舊時光來一段溫暖對話

2015年打造後的梅花井。


他倆一個採訪、一個拍照,一直到2013年,用了長達五年時間,最後出版了《西昌記憶,尋訪古城》一書。認真拜讀後發現,我這個從小生活在古城的人,根本算不上熟悉古城,更談不上對古城歷史內涵的瞭解,甚是慚愧。


時間痕跡④|古城記憶,和舊時光來一段溫暖對話

1996年大通樓翁城門口,厚重的大鐵門。


時間痕跡④|古城記憶,和舊時光來一段溫暖對話

2009年老城牆。


他們用心尋訪、用心查閱資料、用心核實、用心構思、用心撰稿。用文章和圖片留下西昌古城的歷史、留下西昌古城的容顏、留下西昌古城的物像、留下西昌古城的人物、留下西昌古城的故事。


時間痕跡④|古城記憶,和舊時光來一段溫暖對話

2008年雨中南街。


劉康梅採訪後記中寫道:“無數次地走過西昌古城的老巷子,才忽然發現竟然可以從老巷子走出靈感和微笑,無數次的走過西昌古城的老巷子才恍然明白老巷子的滄桑厚重與永恆的魅力,怎我一個平庸之人能夠感悟和述說,無數次的走過西昌古城的老巷子才聽到一個揮之不去的聲音,真正的西昌,在老巷子的深處。

老巷子在,西昌古城就在,老巷子在,西昌歷史就在,老巷子在,西昌的精氣神就在!”


時間痕跡④|古城記憶,和舊時光來一段溫暖對話

2016年古城歡歌。


時間痕跡④|古城記憶,和舊時光來一段溫暖對話

2018年燈下小巷。

隨著時代的變遷,歲月的逝去,許多老巷子已經不在了,古城裡也修起許多高樓,曾經的三六九、清真食堂早已隨經濟大潮而消失,石碼子也已變成寬敞明亮的河東大道。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2009年老石碼子。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2009年老石碼子。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2017年航拍古城。

2016年,西昌古城圍繞“一牆、一街、一樓、一路、一創”項目進行打造。隨著老城區古城牆修復和炮臺重建完成,820米長的古城牆蜿蜒包圍著古城,煥發出勃勃生機,為西昌旅遊城市打造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氣息,再現了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古城風範。更為讚歎的是明城牆的修復,按照原貌修復,最大的特點是採用古人修復城牆的辦法,全部用糯米灰漿(糯米+石灰)代替現代水泥。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重現數百年前的古城風采。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2016年大通樓上看書,感受慢生活。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2017年修舊如舊的古城牆。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大通樓上喝茶聊天,別有風味。

2017年11月西昌重點文旅項目——建昌古城保護提升項目工作啟動。建昌古城項目總規劃佔地525畝,分三期打造,預計總投資35億元;項目一期87畝,總建築面積4.2萬平米,總投資8億元,總體佈局以“一牆、一街、一劇、一館”為主線。那時,西昌古城又將迎來一次新的蛻變。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2011年老安定門。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2017年安定門。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2017年航拍古城。

时间痕迹④|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对话

素材來源 | 涼山陽光(冷文浩)

綜合整理 | 五彩涼山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