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既有煤炭又有鐵礦,為什麼不發展鋼鐵業而是直接出口這些礦產?

水木楊子-海兒

筆者學地理出身,而且前年去澳大利亞學習過他們的煤炭行業,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看法。

沒去澳大利亞來之前,在我的意識里根深蒂固地認為賣成品會比賣原料掙的更多,覺得努力延伸煤炭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想把煤炭吃幹榨盡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到澳大利亞以後,我被人家藍天白雲所折服,感慨這裡優美的環境。我很疑惑,澳大利亞大量出口優質煉焦煤和鐵礦石,為什麼不自己鍊鋼鐵?大量出口優質電煤和鋁土礦,為啥不自己用煤發電,然後用電電解鋁?

通過諮詢,我們知道原因首先是澳大利亞人反對建設高汙染工業,建一個汙染很小的火電廠都要被抗議,反覆討論,建一個體量巨大、汙染更大的鋼鐵企業想都不要想。

其次,澳大利亞人力成本高,2015年平均週薪1137澳元,相當於月薪人民幣2萬多了。

第三,鋼鐵業目前都是沿海靠近市場佈局的,比如日本的鋼鐵企業、我國的寶鋼,沿海可以進口原材料,離市場近可以減少運輸成本。澳大利亞內部市場小,根本就沒有大量消耗鋼鐵的行業企業,所以,只能出口,但是到鋼鐵消費市場距離太遠了。

綜上所述,多種原因造成澳大利亞如果自己鍊鋼鐵、電解鋁出口反而沒有直接賣煤炭、鐵礦石、鋁土礦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強,也就是說,自己鍊鋼鐵、電解鋁不如直接出口煤炭、鐵礦石、鋁土礦利潤高。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銷售成品更賺錢是建立在能夠提高社會生產效率的前提下的。如果你的成品製造生產效率不高,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競爭力,那還不如直接賣礦產。

下面的圖是我自己拍的澳大利亞獵人谷的一個露天煤礦,年產150萬噸洗精煤,全部出口,只有150個工人,利潤豐厚。


平凡影像

不光是澳大利亞如此,其它鐵礦石富集的國家鋼鐵產能也不多,如巴西、印度、南非等。反而,世界上鐵礦石資源貧乏的工業發達國家,卻基本都是鋼鐵生產大國。

那麼為何煤鐵豐富的澳大利亞不大力發展鋼鐵業?

其實,早在1968年,澳大利亞某工業局長就說:“我們以每噸11澳元的價格運出球團礦,但是我們可以以每噸132澳元的價格運出鋼材,增加12倍的盈利。”但是40年後的2009年,澳大利亞的鋼產量僅由當年的570萬噸左右增加到800萬噸左右。2015年,澳大利亞粗鋼生產量為世界第29名。

之所以不能(沒能)發展鋼鐵業,其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區域經濟因素:澳洲煤礦與鐵礦距離太遠。澳大利亞的鐵礦主要位於西北部的延比桑德和皮爾巴拉,但該地區工業基礎比較薄弱,不具備發展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的必要條件。而煤田和鋼鐵企業主要位於東南部的新南威爾士州,該地區是澳大利亞的經濟中心,但從延比桑德運輸鐵礦石到紐卡斯爾鋼廠,要經過4 800km海路;從皮爾巴拉運輸鐵礦石到新南威爾士州的冶金中心,要經過6 500km海路,這就喪失了澳大利亞發展鋼鐵工業的比較優勢。


2. 沒有足夠大的市場需求,缺乏發展鋼鐵工業最原始的動力。澳洲人口只有2400萬,鋼鐵消費能力很有限,即使出口,總產能也很有限。

3. 澳大利亞的冶煉技術差和規模小:鐵礦石出口距離不是問題,但鋼加工的越精細,定製的程度越大,越需要離市場近。而澳大利亞的冶煉技術較為落後,規模也小,且距離出口市場較遠。


華爾街見聞

比較優勢和現代資本密集型製造業的規模效益、範圍經濟門檻,共同決定了既有煤炭又有鐵礦的澳大利亞鋼鐵等資本密集型製造業被淘汰而礦業繁榮。就整個國民經濟構成來看,2014/15財年,澳礦業產值為1182.8億澳元,建築業產值為1161.6億澳元,製造業產值為980.6億澳元,比礦業少一截。

澳大利亞農礦初級產品資源豐富,在世界市場上最初就是以“騎在羊背上的國家”而聞名,後來又增加了小麥、牛羊肉、蔗糖作為大宗出口商品,長期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2015/16財年,澳農牧業產值382.9億澳元,佔同期GDP2.3%

上世紀70年代以來,其礦產資源開發和出口開始全面發力,這是建立在其豐富礦產資源基礎之上的。該國礦產資源至少有

70餘種,其中鉛、鎳、銀、鈾、鋅、鉭探明經濟儲量居世界首位,已探明的有經濟開採價值的主要礦產蘊藏量包括:

鋁礬土約53億噸,鐵礦砂146億噸,黑煤403億噸,褐煤300億噸,鉛2290萬噸,鎳2260萬噸,銀4.14萬噸,鉭

40835噸,鋅4100萬噸,黃金5570噸。原油儲量2270億升,天然氣儲量2.2萬億立方米。

憑藉如此豐富資源,而且地廣人稀,地質條件也比較有利,便利機械化露天開採作業,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其勞動生產率,在能夠支付高額薪酬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在國際市場上的強勁成本優勢,澳大利亞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鋁礬土、氧化鋁、鑽石、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產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最大煙煤、鋁礬土、鑽石、鋅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實在順理成章。

相比之下,澳大利亞要發展鋼鐵、汽車製造這類資本密集型製造業,就相當麻煩。比較多的人提到了“荷蘭病”影響澳大利亞發展製造業,也就是說在資源豐富的國家,初級產品部門利潤高、薪酬高,吸引了人才和投資,導致製造業受損而難以發展,初級產品出口收入抬高本幣匯率進一步損害製造業競爭力;這是一個原因,但我認為,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澳大利亞人口總量太少且佈局稀疏,對鋼鐵、汽車製造這類資本密集型產業發展尤其不利。

為什麼?因為這類資本密集型產業經濟生產規模特別大,如轎車整車廠經濟生產規模是一年30萬輛,小於這個規模就不能實現規模經濟;需要的配套產業又非常多,如果不能實現大批配套企業集聚,就不能獲得範圍經濟效益。而且,為了保證競爭,避免壟斷造成的低效率,最好還需要存在多家企業競爭。可是,澳大利亞人口稀少,

20178月人口也不過2462萬,多家達到經濟生產規模的大型企業,而且還要大批配套企業,這麼個國家能提供足夠的銷售市場和勞動力嗎?

所有這一切因素結合起來,結果就是澳大利亞的鋼鐵等資本密集型製造業發展不起來,曾經有過的汽車業也嗚呼哀哉了。

所以,還是讓澳大利亞專心為世界市場提供農林牧水產品、礦產吧!


梅新育

之所以不發展鋼鐵業而直接出口礦產,這是由很多因素共同決定的。首先需要了解一個“資源詛咒”的概念。這是說一個國家如果發現大量儲藏有某種資源,一般情況下接下來就會大力發展資源出口型這種資金密集型產業,由於這屬於勞動力價值較高的服務型產業,側重於發展這類產業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整體的勞動力成本就比較高。這種情況下自然會使得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整體成本上升,從而在發展了資源出口的同時喪失了製造業優勢。這就是所謂的“資源詛咒”。

其次是澳大利亞的國情,澳大利亞的交通運輸主要依靠公路,而澳大利亞國內煤礦和鐵礦所在地距離又太遠。鋼鐵冶煉需要大量工業用水,而澳大利亞的氣候條件決定了它是一個水資源缺乏的國家。其大自流盆地含鹽量太高,達不到工業用水的標準;而其淡水河流的流量太小,根本不足以支持鋼鐵製造業的水資源需求。再者,鋼鐵冶煉是一個對環境汙染非常大的行業,不僅對於空氣、水資源、土壤等,這對環境要求極高的澳大利亞來說幾乎是沒有可行性的。從市場環境的角度來看,鋼鐵產能過剩、利潤率低,加之鋼鐵出口的關稅貿易壁壘這些不確定因素的存在,都共同導致了鋼鐵業在澳大利亞沒有立足之地。種種原因都表明澳大利亞不發展鋼鐵業而是直接出口煤炭、鐵礦是現實且明智的選擇。


大貓財經

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生何冬梅:

這個問題主要可以從 “荷蘭病(Dutch Disease)”方面進行考慮。荷蘭病是指一國(特別是指中小國家)經濟的某一初級產品部門異常繁榮而導致其他部門衰落的現象。荷蘭病從成本和價格兩個方向擠得澳大利亞的製造業瀕臨死亡。具體表現在:

1、勞動力成本高。鋼鐵製造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澳大利亞不具備人口優勢,人工成本較高;此外,澳大利亞屬於資源富集型國家,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資源出口型”經濟特點,而資源出口型經濟具有資本密集的屬性,勞動力集中在服務業的現象一方面吸收了資本,另一方面推高了勞動力成本,進一步造成鋼鐵等製造業勞動力成本過高。

2、生產成本高。澳大利沒有健全的工業體系,鋼鐵業的周邊產業也不完整,很多原材料和零配件需要進口,進一步推高了生產成本;同時上下游產業鏈的缺失也影響了產品研發和技術進步。

3、能源、環保成本高。鋼鐵製造業需要大量的水、電、煤,同時鋼鐵行業屬於高汙染行業,而澳大利亞在安全、節能、環保上的要求都十分嚴苛,增加了環保成本。

4、市場競爭力弱。就國內市場而言,澳大利亞作為地廣人稀的國家,鋼鐵消費能力很有限;就國際市場而言,鋼鐵製造業的消費市場趨近於買方驅動型,即世界主要鋼鐵生產區和鋼鐵消費區都相距很近,諸如中國作為世界第一鋼鐵出口國,2/3的鋼材出口到韓國和東盟。而澳大利亞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距離國際鋼鐵需求市場較遠。儘管澳大利亞鋼鐵生產單位投入品成本低,但中日韓的鋼鐵市場遠大於澳大利亞,隨著產量的提高,澳大利亞鋼鐵的單位產出成本就不佔優勢了。

5、國際鋼鐵市場競爭激烈。近年來,中國鋼鐵業產能過剩使得鋼價極度低迷,很多國家對國內鋼鐵業大幅補貼,對進口鋼鐵徵收重稅甚至設置貿易壁壘。這些都加大了鋼鐵出口的難度。

6、營收被壓縮。伴隨著礦產出口的高額貿易盈餘,澳大利亞外匯幣值走高的同時,其波動也加大,導致礦產出口營收被進一步壓縮。

因此,澳大利亞不發展鋼鐵業而是直接出口礦產,不僅避免了以上的劣勢,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亞鐵礦石的市場地位,不同於鋼材市場競爭,澳大利亞的高品位鐵礦石屬於壟斷資源,議價地位高,可以獲得壟斷利潤。總體看,澳大利亞更適合直接出口這些礦產。


長江產經智庫

澳大利亞不發展鋼鐵業,自然是兩相權衡之下的作出的決定,原因就是其發展鋼鐵業並沒有直接出口鐵礦賺錢。這其中原因複雜,具體如下:

1、被資源詛咒的袋鼠國

澳大利亞資源豐富,一直以來發展的是資源出口型經濟,具有資金密集的特徵,如此不僅吸收了資本,還使勞動力集中在了服務業,造成了勞動力成本過高,擠壓了鋼鐵等製造業這種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這倒是有點“資源詛咒”的意味。

2、煤鐵礦分佈不集中

澳大利亞的物流基本靠公路,受交通的限制大,而其國內煤礦和鐵礦所在地距離又太遠。要把其西北部的鐵礦運到東南部的經濟中心新南威爾士州進行冶煉也需經6500km海路,單從距離看,“袋鼠國”就沒有發展鋼鐵業的優勢。

3、生產環節不“給力”

澳大利亞鋼鐵冶煉技術並不發達,冶煉鋼鐵就需進口一些物料和配件,拉高成本;而其重工業產業鏈不完善,上下游產業鏈的缺失,這就不利於產品的研發和升級。

反觀,如果直接出口,就無需進口材料配件,且澳礦品質高,屬壟斷資源,議價地位高,利潤大;露天礦多,開挖成本低。故與其大費力氣發展鋼鐵業,還不如直接出口煤炭、鐵礦。

4、能源消耗“傷不起”

發展鋼鐵製造業僅有煤和鐵礦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石灰石等輔助原料,水、電、氣等能源,而澳大利亞支撐不起這樣的能源消耗。

況且澳大利亞的水資源並不豐富。其大自流盆地含鹽量太高,達不到工業用水的標準;而其淡水河流的流量太小,根本不足以支持鋼鐵製造業的水資源需求。

5、環保成本“擔不起”

鋼鐵行業屬於高汙染行業,縱使澳礦的品位很高,但也需要經過燒結才能投入使用,這期間就產生了巨大的汙染致癌物,其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就是引發酸雨的“罪魁禍首”。澳大利亞在節能環保上的要求十分嚴苛,發展鋼鐵業就不符合其環保要求,就算要治理也耗資太大。

6、市場處境“不好混”

澳洲人口只有2400萬,國內市場狹小,鋼鐵消費能力有限。即使出口,總產能也很有限。鋼加工精細程度高,越需要離市場近,而澳大利亞距離國際鋼鐵需求市場較遠。儘管其單位生產成本低,也無法抵消距離帶來的劣勢。

而近年來,中國鋼鐵業產能過剩使得鋼價低迷,有的國家對鋼鐵進口甚至實行貿易壁壘,鋼鐵出口難度加大。且礦產出口的高額貿易盈餘使得澳大利亞外匯幣值走高、波動也加大,進一步壓縮了礦產營收。兩頭擠壓下,製造業自然難以生存。

7、鐵礦鍊鋼“不值當”

其實,鍊鋼還可以廢鋼為原料來煉。澳大利亞廢鋼儲蓄多,短流程的廢鋼冶煉就可滿足國內需求了,不必耗時耗力,以鐵礦為原料來鍊鋼。且鍊鋼所需的人力財力巨大,風險也高,其大可不必冒著賣不出去的風險來發展鋼鐵業。況且,在如今產業鏈上,上游企業更有話語權,礦山業吞噬鋼鐵業的利潤也是行業常態。

此外,鍊鋼需要有一定比例的焦煤。而中國這種焦煤的儲量比較豐富。比如日本就大量從中國進口焦煤,且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量和最先進的鋼鐵生產線,澳大利亞對此是沒有優勢的。

此外,鍊鋼需要有一定比例的焦煤。而中國這種焦煤的儲量比較豐富。比如日本就大量從中國進口焦煤,且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量和最先進的鋼鐵生產線,澳大利亞對此是沒有優勢的。

種種原因都表明澳大利亞不發展鋼鐵業而是直接出口煤炭、鐵礦是現實的選擇。


金十數據

澳大利亞對於環保的要求非常嚴格,致使環保成本非常高,在澳洲建設鋼鐵廠基本上不能盈利,因此澳洲人不會在此建設鋼鐵廠。其次,鋼鐵有很多種,被出口較多的都是粗鋼。世界主要鋼鐵生產區和鋼鐵銷售區都距離很近。而澳大利亞的冶煉技術又較為落後,且距離出口市場較遠。加之成本的關係,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其實,不光是澳大利亞如此,其它鐵礦石富有的國家,鋼鐵生產也不是很多,如巴西、印度、南非等。與其相反的是,世界上鐵礦石資源貧乏的發達國家,卻都是鋼鐵生產大國。

澳大利亞作為地廣人稀的國家,人口只有區區兩千多萬,鋼鐵消費能力是很有限的,即使是出口,又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再加上粗鋼的附加值很有限。因此即便是賣鋼也不比賣鐵礦利潤高多少,因受到鋼材市場的限制,很難形成大規模的鋼鐵工業市場。


澳大利亞是一個極度發達國家,資源出口性經濟具有資本密集的屬性,澳大利亞的勞動力又大都在服務業就業,工作性質輕鬆,而重工業礦業工人的工資就會高得離譜, 會造成產品成本價格俱高,失去了相對的 競爭力。

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澳大利亞不發展鋼鐵行業,而是直接出口礦產資源的一些原因。這只是個人認為,希望更多的朋友提供自己的看法。


一葉知秋zb

一是澳礦的利潤很大,大於加工環節,澳礦露天礦多,品位高,雜質少,成本低,基本上挖出來破碎後就能用,就個運輸成本,萬里以外運到國內,也比我國鋼廠家門口的礦山成本低很多;

二是環保,鋼鐵企業100%做不到完全環保,如果不是為化解產能,我國也會嚴格控制鋼鐵產品出口,不能說汙染了我們的環境而讓別人拿了最終產品直接受益;

三是鋼鐵企業是資本密集、人力密集企業,高投入高利潤,澳洲也許有錢,但是,哪裡有勞動力呢??!

四是澳洲本身國內市場很小。

所以,單憑賣儲量很大的鐵礦,澳洲已是非常高福利的國家了,人民生活很安逸,誰還去幹這又髒又累的冶煉呢!


haowen203626826

澳大利亞,令人嫉妒眼紅!

769萬平方公里的整板大陸,被2400萬人獨有。神奇的大堡礁,絢麗的黃金海岸,迷人的菲利普企鵝島,支撐了國家令人心曠神怡的旅遊業;優質的鐵礦、煤礦、還有鈾礦,成為國家永續提款的地下銀行;廣袤的、水草豐茂的牧場,擠不完的牛奶,剪不完的羊毛,吃不完的鮮牛羊肉,滋養溫暖強壯著全體國民。

這就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旅遊資源,豐富的礦產,優質的生態畜牧業,足以養活這個高福利國家。獨有的生態環境,藍天白雲、藍海碧水、廣袤草原常在。

為何要發展鋼鐵業?冶煉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粉塵混濁大氣,礦渣爐渣汙染環境,還要大量耗費水資源。需要鋼鐵、需要工業設備買買買!不差錢!何必挖空心思延長產業鏈?


諶人

這個問題嗎?澳國政府既然這麼做,就有這麼做的道理。澳國的鐵礦石蘊藏量大,且容易開採,工序簡單,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也用不了多少人,挖出來就能賣錢,這是多麼便當的買賣呀?

若把鐵礦石加工成鋼鐵,甚至再進一步深化,做成各種部件,從理論上從表面來看,是能多賣不少錢,但從實際效益,從澳國的國情上看,賣加工成品,比賣原礦石也不一定就能強多少了?澳大利亞這個國家地廣人稀總人口,僅2400萬,人口密度小,不存在失業沒有工作的問題。若國家不賣原礦石,都自己加工成鋼鐵再賣,試想想這裡面得需要多少人就業?澳國人不像中國人這麼多,這個需要工作,這麼廉價!放棄其他行業,來當鍊鋼工人,這好像也不是奧國人理想的選項,若本國人不願幹去招外國人來,好像這也挺麻煩的。(二)建立一整套鋼鐵企業,這得需要多大的資金和設備啊?再說了在奧國時下的條件下,要想把冶煉技術提髙到能與一些先進國家比肩,好像也是很難的,這就使得其產品成本與質量缺乏能競爭的活力。想生產細鋼吧,沒那個技術,生產粗鋼吧,掙不了多少錢?國內也需要不多少?國外還市場競爭激烈,拉出去賣不了,再形成產品積壓,那就是更糟心了。真就沒有坐家賣礦石省心,省力,也沒有什麼風險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