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改變過去 你想回到哪一年?

1

有些故事今天我想重講一次。

三十歲那年,我出版了《#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是我20歲到30歲的日記精選。

我這麼幹了。

結果就是,當我再以成年人的眼光看待那些稚嫩文字的時候,我才體會到這些年自己的成長。有時哈哈大笑,有時熱淚盈眶,於是這本書出版了。

後來,這本書被很多讀者看到,裡面很多的文字引發了共鳴,而我很清楚的知道,《青茫》裡最棒的一點不是裡面的文字,而是30歲的我面對20歲,21歲,22歲……的自己,說出的那些話。那是時過境遷,波瀾不驚的安慰或理解。

那時我在想,如果30歲的我不是在紙上,而是真的遇見了10年前的我,面對他,我還能那麼坦蕩的說出《青茫》日記後面寫的那些話嗎?

於是我想寫一個故事,想寫給17歲的自己。

只是沒想到這個故事提筆之後,就寫了很長很長,寫到天亮,寫到地暗。

這個故事裡,17歲的男同學叫劉大志。18歲那年,父母離異,於是他跟著他媽改姓,換了一個名字叫郝迴歸。

36歲,友情、事業、愛情,親情統統不順利的郝迴歸回到了17歲劉大志那一年,成為了劉大志的高中班主任。他想改變劉大志,以改變自己的人生。

我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如果一個成年人突然告訴我,我的未來是怎樣,我一定要怎樣去做,我會相信他說的嗎?”

劉大志的答案是:不會。他不僅不相信這個人說的話,他甚至不相信這個新來的高中班主任。

2

現實中。17歲的我,對未來充滿了困惑。

我不知道自己能夠考上大學?(那時高二,成績太差。)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離開生活了17年的小城市?(那時想:我成績太差了,考出去了,可能也要回來工作。)

我不知道能不能靠自己找到一份工作?(那時想:找工作都要靠關係,我們家唯一的關係都在爸媽的單位,未來唯一的出路可能是和父母成為同事,或者頂替他們的崗位。)

我不知道未來父母是否能因為我而驕傲?(基本上這個很難……連我都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他們怎麼會因為我而驕傲……)

我不知道瘦小如我,能否找到一個愛自己的人?(不高,不帥,也沒有過人之處,誰會愛我?17歲那年,我連愛人都不敢……)

30歲的時候,我能擁有一輛車嗎?(呵呵,可能性為零吧……)

我同樣不知道,我會從事什麼行業,是否得心應手?

每個月的工資能存下來多少,還能有多少能夠補貼給家裡?

我還容易被人排擠嗎?我能做到一個人熱鬧兩個人也能安靜了嗎?

我會更像個男人嗎?說話能不要那麼娘做事能更果斷了嗎?

17歲,陷在自己的星空裡,拼命想發光,卻感覺一次比一次暗淡。

3

這些年我經歷了一些低谷,可回頭看,好像也都過來了。

第一次管理團隊,說話都發抖,卻遇見了一位願意幫我的老同事。

人生遇見瓶頸,認識了一位朋友,三言兩語,讓我有了頓悟。

旅途中,三兩個陌生人,酒後分享了他們的故事,讓我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個明確的決定。

這些人,出現在我的生命中,幫助了我很多之後,他們又都回到了各自的生活。有時候我會腦洞大開的想:這些人有沒有可能是多年後的我,知道今天的我會有麻煩,所以換了一個樣子回來。(笑)

想想他們不求回報,真心實意對待自己的態度,愈發篤定這些人和自己有關。

4

不想讓自己36歲的人生如此糟糕,就只能回到過去改造17歲的自己——這是郝迴歸的目的。

而他也在一次又一次靠近劉大志的過程中,被質疑,被拒絕,被辜負。同時也被震撼,被感動,被擁抱。

少年之所以是少年,就是因為他們的青春只有一次,那就讓他們自己去點燃好了。

郝迴歸也在這個過程中,見到了自己年輕的父母,趕上了外公最後的期盼……明白了“雖然人生很多事不能遂人願,但卻能被人理解。”

也明白了“即使人生充滿了註定,但到達的過程卻能自己選擇。”

畢竟,人生的結果只是一瞬,而盡興的過程才是活著的意義。

5

這是關於想改變人生36歲班主任和矇在鼓裡17歲男同學,以及一群死黨們的故事。也是一個補救遺憾,與自己和解的故事。

如果你是郝迴歸,你想回到哪一年?對你的“劉大志”說什麼?

ps:已證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