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黎氏

湖南湘潭黎氏

在湖南省湘潭縣中路鋪鎮境內,一個叫“菱角村”的地方。村邊環山,是著名的南嶽七十二峰之一的“曉霞山”,有“湘中明珠”之美譽。曉霞山主峰為筆架峰,因形似筆架而得名。山高峻險,氣勢非凡,連綿起伏30餘里,山上森林茂密,滿目皆翠,群峰競秀;山峽十里平川,就是菱角村,村邊有河名杉溪,蜿蜒曲折,荷花滿塘,繞村而過。曉霞山昔為佛禪勝地,有寺廟多座,如圓通寺、中林寺、白衣庵等,香菸繚繞,頗盛一時。筆架峰、白竹坳、雞公巖、狗頭寨、凳子嶺、獅子口、羅網山、石屋等景點已成千古傳說。登高望日出,曉霞紅日,霞光萬道。眺望遠方,白石故居、南嶽衡山、烏石峰和湘江盡收眼底。

“湘人語曉霞,雲霞明滅或可睹。

曉霞起伏向天橫,連綿三山掩蓮城”。

其勢其景,令人神怡,彷彿置身仙境。或許曉霞山汲取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這裡孕育了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有我們家族的“黎氏八駿”,以及《大公報》主編張平子,前清舉人齊葆吾、馬瑞圖,書法家陳琪等南國俊才。

湘潭黎氏家族,歷史源遠流長。根據考證,在長沙博物館靜躺著的那位馬王堆出土的老夫人和湘潭黎氏就有一定的親緣關係,是黎門的老祖宗。

據《湘潭黎氏家譜*長塘支譜》代序中說:“(西漢王朝初期)長沙王的丞相軑(dai)侯黎朱蒼是我們黎氏的老祖宗,軑侯夫人辛追是我們的老祖奶奶。”最近我們黎氏後人在回鄉祭祖又順道長沙,瞻仰了辛追老奶奶,雖是一段歷史淵源,卻也圓了我們馬王堆尋祖之夢。

我的曾祖黎葆堂為前清舉人,當過桂林知府。因避太平天國和清庭戰亂,回到湘潭,購置了良田二百多畝,過起了富庶的書香田園生活。祖父黎培鑾(松安)是獨子,少時考中秀才,奉行“天下有道則仕,無道則隱”的處世哲學,抱定“為善最樂,讀書便佳”的觀念,終生不仕,潛心居家教育子女”。黎松安早年在鄉下教書,不問家事,與詩友組織“羅山詩社”,著有《楹聯大觀》。他博學多才,擅長書法,當時湘潭商店牌匾,多為他的手筆。祖父與白石同為鄉里,經常在一起專研書法金石,黎家許多雕花大床和花架,都出自白石之手。二人莫逆之交,以後每當祖父祖母生日,白石必為二人作畫,以為賀壽之禮。祖母黃賡(1870-1944),相夫教子,對子女嚴格要求,父親黎錦暉曾在自傳中這樣說:“我母親黃氏,生子女十一人。我們受‘母教’的影響更多且大。她一直反對用苟且行為去謀名利,反對不近人情的迷信,富於正義感和愛國心。對於子女們的學業和品德都很認真。因她從小入學,通經、史、詩、文,所以能幫助子女們進步”。

祖父祖母育有八子三女,人人成才,在湘中有“黎氏八駿”之美譽。

黎錦熙(1890-1978)著名語言文字學家;

黎錦暉(1891-1967)著名音樂家;

黎錦耀(1895-1953)地質礦冶學家;

黎錦紓(1899-1954)教育家;

黎錦炯(1901-1981)鐵路橋樑專家;

黎錦明(1906-1999)作家;

黎錦光(1907-1993)著名作曲家;

黎錦揚(1915-)著名旅美作家;

黎錦珈(1893-1968)湖南周南女校早期學生;

黎錦皇(1903-1994)天津師大學生,曾在北伐國民革命軍任職;

黎錦文(1910-2007)農工民主黨中央機關工作人員。

關於黎門兄弟姐妹的成就,《湘潭黎氏》(黎白著,湖南文藝出版社近期出版)有如下簡述:“湘潭黎氏一家十一位子女在辛亥革命成功以後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後幾十年近百年,的確為人民作出過各自的貢獻,大多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適當的記載,有的人有極高的學術成就,有的人在祖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中盡了自己畢生的努力和貢獻。以一箇舊知識分子家庭中而產生了一代大多有益於人民,有益於民族,有益於國家,在科學技術、文化教育、文學藝術領域裡各自都有著相當高的成就和相當大的貢獻的人物,在我國近百年曆史中是罕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