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引領包容性全球化

“一帶一路”:引領包容性全球化

“一帶一路”建設是新時期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旗幟和主要載體,也是我國推動世界經濟治理改革的嘗試。三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取得了不少重要進展,在國際上產生著愈來愈廣泛的影響。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劇烈變化,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抬頭,給世界經濟增長帶來諸多不穩定因素。在此背景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承擔更為重要的歷史責任,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發動機,以及推動經濟全球化改革發展的一面旗幟。本文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倡議,將為21 世紀的世界和平與發展帶來新的哲學思維,為當前低迷的世界經濟亮起一盞航燈。

“一帶一路”建設是是我國發展到特定階段以及世界經濟格局變化的必然結果。總體上看,無論是我國龐大的經濟體量及其轉型升級的需要,還是當前世界格局和世界形勢對我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的需要,都要求我國必須及時轉變觀念,更多地從全球視野去思考問題、謀劃資源配置。唯有如此,才能推動我國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建設世界強國,實現“中國夢”;也才能更好地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帶一路”:引領包容性全球化

近 40 年來,全球社會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而其驅動力主要是經濟全球化。全球化看似包羅萬象,但其核心現象是在制度、經濟和技術力量的共同推動下,世界正在被塑造成為一個緊密的社會經濟空間,各主體之間的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愈來愈強。從結果看,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曾對促進全球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加劇了世界各國(地區)發展的不均衡,其中大量發展中國家獲益較少。在發達國家內部,大公司及其高管獲益最多,基層民眾獲益少。這導致了全球範圍內社會不公平現象日益突出。

伴隨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新政”落地,國內外不少媒體紛紛炒作“中國領導世界”“中國引領全球化”等話題。但是,在當今世界格局下,我國如何更加深入地參與世界經濟治理、承擔好應該承擔的世界責任,是需要仔細研究和妥善處理的,也是需要創新理念和實施平臺的。以重回世界強國作為參照系,我國當前的位置猶如爬山到半山腰。一方面,每向上一步都是艱難的,容不得懈怠;另一方面,需要更加開闊的視野,放眼世界。

經濟全球化是制度、經濟和技術力量共同作用下出現的一個歷史現象,其中既包含有客觀的動力也涉及到制度因素。從客觀動力來看,一方面,資本積累具有無休止的空間擴張和空間重組的內在需求;另一方面,生產方式從福特主義向後福特主義轉變讓零部件“外包”日趨流行,這使得世界很多地區被緊密的供應鏈聯繫在一起,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全球生產網絡。此外,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交通和通信技術的進步,讓跨越空間組織經濟活動的成本大幅度下降,產生了所謂的“時空壓縮”。然而,這一切都只是創造了可能性,決定性因素是包括髮達和發展中國家在內的世界多數國家“相信”自由貿易是有利的,紛紛擁抱了投資和貿易自由化政策。

縱觀歷史進程,資本空間擴張的本性是經濟全球擴張的根本動力,技術進步是“催化劑”,而國家管制和干預則是“閘門”。過去30 多年的經濟全球化是歐美髮達國家為了解決當時遇到的“滯漲”問題而打造的一套國際經濟治理機制,其根基是新自由主義思想。在推行經濟全球化過程中,這些發達國家不但認為市場可以解決所有問題,而且認為世界上存在一條“最佳”發展道路,這就是他們曾經走過的道路,並不斷向發展中國家輸出這種思想。

因此,新自由主義經濟全球化是一套主要滿足資本空間擴張需要的機制。在這個機制下,資本和大公司獲得了巨大利益,而社會特別是基層民眾付出了巨大代價,導致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此外,由於資本可以自由流動而勞動力難以自由流動的內在矛盾,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是一個導致“幾家歡樂、幾家愁”的過程。任由這套機制主宰世界經濟治理,全球社會矛盾將日益突出,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將難以實現。

“一帶一路”:引領包容性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推動了世界經濟增長,也帶來了嚴峻的社會問題。但是,現代生產方式、全球生產網絡和現代通信技術已經把世界上很多國家緊密聯繫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已經不可能退回到完全的孤立主義和封閉時代。因此,在這個歷史節點上,世界需要的是改革經濟全球化的機制,而不是推倒重來。

從解決全球化負面效應來看,新的國際經濟治理模式,需要顧及社會基層的利益,需要讓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延伸至更多的地區,需要讓經濟增長惠及更多的民眾。而過去30 多年的實踐證明,完全依靠市場機制,很難實現這樣的目標。因此,既要繼承經濟全球化有益的一面,也要進行改革。從根本上講,應該擯棄新自由主義思維,樹立起“包容性全球化”的旗幟。而這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內涵和精髓;“一帶一路”將成為引領包容性全球化的一面旗幟。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提供了新的思維,這就是包容性全球化。從歷史趨勢看,包容性全球化可以視為經濟全球化的2.0 版本,將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帶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劉衛東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所長助理、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院特聘研究員(核心骨幹),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 2011年傑青獲得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