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青狮精推乌鸡国王下井,点污正宫娘娘三年,原来背后另有隐情

西游青狮精推乌鸡国王下井,点污正宫娘娘三年,原来背后另有隐情。

当年乌鸡国干旱成灾,民不聊生。青狮精化作一位钟南山全真道士,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解了乌鸡国王的燃眉之急。乌鸡国王为此非常感激,就与他结八拜之交,以兄弟相称。

西游青狮精推乌鸡国王下井,点污正宫娘娘三年,原来背后另有隐情

不料两年后的一个春天,青狮精陡起凶心,扑通地把乌鸡国王推下井内,用石板盖住井口。他变成了乌鸡国王的模样,当了皇上,霸占了三宫六院。

西游青狮精推乌鸡国王下井,点污正宫娘娘三年,原来背后另有隐情

青狮精做了乌鸡国王后,乌鸡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没有按正常逻辑沉迷于女色,却与正宫娘娘冰冷相待,同床异枕。正宫娘娘的一句话道明了他俩的关系,娘娘道:“三载之前温又暖,三年之后冷如冰。枕边切切将言问,他说老迈身衰事不兴。”意思是说三年间,青狮精除了冰冷对待正宫娘娘之外,夫妻之事都未曾做过,这一点让大家感到很意外。

西游青狮精推乌鸡国王下井,点污正宫娘娘三年,原来背后另有隐情

当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到达乌鸡国时,乌鸡国王的冤魂托梦给唐僧,并把事情经过一一讲给唐僧,让唐僧为他申冤报仇。唐僧也自认为乌鸡国王有冤情,命孙悟空去三十三重天离恨天兜率宫向太上老君借一粒九转还魂丹,求了乌鸡国王的命。

西游青狮精推乌鸡国王下井,点污正宫娘娘三年,原来背后另有隐情

再后来,文殊菩萨来助孙悟空擒获青狮精,唐僧师徒取经路上又记一功绩。

西游青狮精推乌鸡国王下井,点污正宫娘娘三年,原来背后另有隐情

故事到此,恰似乌鸡国王蒙受不测天灾,家破人亡。正宮娘娘和乌鸡国太子承受着亲人的冷漠和不能相见的悲痛。我们看了故事,也觉得乌鸡国王一家三口很可怜,况且乌鸡国王还是一位善待斋僧的好人,青狮精无可厚非成为一个十恶不赦的妖怪。

然而,文殊菩萨的一番话,道出了故事的隐情,颠覆了三观。文殊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作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

原来青狮精是文殊菩萨坐下的一头狮猁怪,奉如来旨意来谋害乌鸡国王,原因是当年文殊菩萨化作凡僧去乌鸡国化斋时,言语顶撞了几句乌鸡国王,被乌鸡国王浸在御水河三天三夜,从此怀恨在心。文殊菩萨回去后,在如来面前告了乌鸡国王的状。如来为了帮助文殊菩萨报仇,派出青狮精来到了乌鸡国,于是发生了文章开头的故事。

西游青狮精推乌鸡国王下井,点污正宫娘娘三年,原来背后另有隐情

从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来看,似乎不按常理出牌,我们看到的事实也并非事实,我们认为的好人也并非好人。青狮精看似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其实仅是一个杀人棋子,他的恶是被别人安排的。如来佛祖才是事件的主谋,文殊菩萨是事件的挑唆者。唐僧师徒貌似惩恶扬善,其实是如来的惭悔之心在起作用,他们是在为如来赎罪来的。乌鸡国王祸起自傲之心,虽然他曾经好善乐施,但是他作为一位君王开始带有些自傲,当遇到文殊菩萨的言语刁难,自然咽不下这口气,把文殊菩萨浸在河里三天三夜。正宫娘娘和乌鸡国太子才是事件的最终受害者,无辜的人。都说菩萨慈悲为怀,其实每个人都拥有两个面具,如来佛祖也有邪恶的一面。难怪在西游后传中,如来遭到无天的抗击,失去统治天界的宝座。

原著里用很大篇幅描述了乌鸡国王的遭遇,也描述孙悟空如何搭救乌鸡国王的细节,尽显孙悟空大英雄本色。其实故事要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宽容之心,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

西游青狮精推乌鸡国王下井,点污正宫娘娘三年,原来背后另有隐情

如果当年,乌鸡国王有多一点宽容之心,能够容下文殊菩萨故意的言语刁难,他就不会有杀身之祸,也早就成为了金身罗汉。如果如来佛祖能常怀慈悲之心,正宫娘娘和乌鸡国太子就免受亲人冷漠无情之痛。

西游青狮精推乌鸡国王下井,点污正宫娘娘三年,原来背后另有隐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