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條,傳車,官司,弋綈都是什麼?讀《三國志》多瞭解一些才好!

看前問題,在正始年間,夏侯玄給司馬懿的一封信上曾經出現了六條,傳車,官司,弋綈這四個詞,結合當時情況,這四個詞最有可能分別是什麼意思?帶著您自己的答案,最後一段就會給您分享。

上一篇小弟寫的夏侯玄的《時事論》,一篇看似冗長的文章,其實要點和熱點切得都很好。而格式方面也是當時寫信的固有格式,這有點扯遠了,咱們回到這篇文章中。

夏侯玄嘔心瀝血給國家提了建議之後,司馬懿是怎麼抉擇的?

司馬懿的推脫

司馬懿收到了夏侯玄的長文,又給夏侯玄回信。

六條,傳車,官司,弋綈都是什麼?讀《三國志》多瞭解一些才好!

夏侯玄

司馬懿表示,整頓選官制度,削弱重官的權力,服制改革這三件事都是特別好的建議。下到百姓層面的禮儀,上到朝廷大事,主要矛盾分析的非常透徹。但是這三條之間有很多都是承襲之前的制度,一時無法立刻改正。

司馬懿指出,例如秦朝時沒有刺史,但是有郡守長吏的存在。漢朝雖然有刺史,但也只是奉行六條固有政策的。因此刺史被稱為驛站的車,另外刺史要查誰早有人通風報信,刺史沒有治所,漢末逐漸不被重視,最後就成了普通官了。

司馬懿認為,當年賈誼也曾經提出對服裝制度的擔憂,漢代雖然身穿黑色的粗厚絲織物,但上下仍然產生很大分歧。這三件事,其實都很難達成,只有等賢能的後人來解決了。

司馬懿,接到問題,拋回問題。不對,是扔掉問題。

夏侯玄的反駁

司馬懿如此簡單的回覆了夏侯玄的嘔心瀝血,這引起了夏侯玄的極大不滿。夏侯玄給司馬懿回信表示:漢文帝雖然身穿弋綈,但不從法度上面下手,導致內外有很多疑似僭越的服裝,寵臣也因此會受到無上限的賞賜。由此看來,只有名沒有制度保障是肯定不行的,看來夏侯玄很有“法制”觀念,最少是制度觀念。

六條,傳車,官司,弋綈都是什麼?讀《三國志》多瞭解一些才好!

司馬懿

夏侯玄指出,對於重官方面,現如今公侯很容易影響中心政治。如果追尋上古的方式,首領還是應該注重權力本身,如果有首領制定的要求,必須讓全天下以此為行動標準。現在正是亟需改革的時候挽救百官和百姓的心,假如這個案例發出,則天下的相應一定會如雷貫耳。

夏侯玄強調,你現在如此推脫,還說什麼:“等待賢能”,這就約等於伊尹和周公旦不管國事的感覺。我從沒看到過你這樣的人。

擲地有聲,也許是太年輕了。夏侯玄說的沒錯,不過這些條條框框直指的可是他的親戚曹爽,而且當時司馬懿也在被限制狀態。太年輕,太缺少思考。

不過,夏侯玄的信也可能是曹爽試探司馬懿的方式之一。

六條,傳車,官司,弋綈

文章前面我們提出了這四個詞表意的問題,現在小弟來逐一回答一下。首先小弟認為學習《三國志》不僅應知道大事件,也應該全面的熟悉當時極其之前的制度,隱喻,常用語和手工業產品。

六條,傳車,官司,弋綈都是什麼?讀《三國志》多瞭解一些才好!

夏侯玄

例如小弟曾經花一天時間完全解決了魏國和日本互通有無的所有貢品與回贈(外加了一個火浣布),小弟對這些方面的學習也不敢鬆懈。雖仍是艱難爬坡期,也一直在努力。廢話不多說,開始分別解釋這些詞。

這四個詞全部出自夏侯玄的《答司馬宣王書》(後人收錄之名)。

六條

原文:漢家雖有刺史,奉六條而已

解析:漢制,刺史班行六條詔書,以考察官吏。後因以指考察官吏的職務和職權。在本文中指原意六條詔書。

一條,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

二條,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斂為奸。

三條,二千石不恤疑案,風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淫賞,煩擾刻薄,剝截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訛言。

四條,二千石選署不平,苟阿所愛,蔽賢寵頑。

五條,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託所監。

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正今。

傳車

原文:故刺史稱傳車

解析:傳車的意思為古代驛站的專用車輛。

結合句子意思,我們可以猜測傳車當時已經被笑稱為:“送信使者”

官司

原文:居無常治,吏不成臣,其後轉更為官司耳。

解析:普通官吏;百官。

在當時,主要有普通官吏的意思和政府主管部門兩個意思。根據句子的意思,我們可以得知夏侯玄要貶刺史的現實狀況,因此可以理解為“泯然眾人矣”的普通官吏。

弋綈

原文:漢文雖身服弋綈,猶不能使上下如意。

解析:黑色粗厚的絲織物。弋,通“黓”。

這事兒大概是夏侯玄引出賈誼的例子表示應該服裝改革。

科普一下:賈誼初任太中大夫,就開始為漢文帝出策。漢文帝元年,賈誼提議進行禮制改革,上《論定製度興禮樂疏》,以儒學與五行學說設計了一整套漢代禮儀制度,主張“改正朔、易服色、製法度、興禮樂”,以進一步代替秦制。由於當時文帝剛即位,認為條件還不成熟,因此沒有采納賈誼的建議。

在漢文帝開始皇帝的服裝制度就比較混亂,一直到三國時期的魏國也沒有決定性的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