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玉 罕見 稀少,一玉難求,正確認識羊脂玉

羊脂玉 罕見 稀少,一玉難求,正確認識羊脂玉

和田玉是四大名玉之一,產自於崑崙山麓及其河床中,其質地堅硬,玉質細膩,按玉色可分為白、黃、青、碧、墨、糖等,其中上等的白玉,"白如截肪",好似剛剛割開的肥羊脂肪,溫潤堅密、純淨盈透,如同凝脂一般的羊脂玉,一般和田玉達不到羊脂玉的品質。

羊脂玉深受玉石愛好者的青睞。哪怕是不懂和田玉的人,十有八九也會知道羊脂玉。

但是很多和田玉愛好者被商家利用互聯網發佈的假信息誤導,吹噓越白越好!認白不認脂。羊脂玉與羊脂白玉,僅一字之差,卻誤導了不少人。所謂羊脂白玉,多是賣玉人的噱頭,為了突出“白”的尊貴,也讓很多玩家落入了“白度”的陷阱中!

現在商家為了銷售牟利,喜歡在羊脂玉中間加上個白字,即成了"羊脂白玉"。讓白字混淆視聽,愚弄消費者,牟取暴利!

顛倒概念,如下圖:

羊脂玉 罕見 稀少,一玉難求,正確認識羊脂玉

羊脂玉本身特指(新疆和田地區玉龍喀什河所產頂級籽料白玉)

羊脂玉 罕見 稀少,一玉難求,正確認識羊脂玉

青玉就是青玉,不存在青羊脂玉。(羊的脂肪沒有青色、墨色、碧綠色)

正確認識真正羊脂玉(老黃白玉)

羊脂玉乃玉中名品,是和田白玉中的極品,其質地細膩、色白呈凝脂狀光澤,油潤沉穩,不浮不躁。滋潤自然,古人形容其“白如截脂”般的感覺。其實人們說道了數百年,終也無法形容它優美的質感,搞得數百年來人們大多還是對羊脂為何物不知,且俞發神秘,有些玩玉的老行家也常自謙自己的東西“不敢稱羊脂”。

通常論羊脂玉的鑑別,首當具備五個方面的條件,即:質地純、結構細、水頭足、顏色羊脂白、油性重。也可以概括為:細、糯、潤、白、油。滿足此條件方可為之美者。

其他條件屬和田玉基本條件暫且不論,這裡只談談羊脂玉的顏色和油性問題。

一般認為羊脂玉肯定是越白越好,或錯誤的認為羊脂玉就是純白的,結果是“白”的如何,沒有統一之說,更有甚者誤入歧途。

羊脂玉白色是基本要求,但“白如截脂”究竟是白的何樣卻令人迷糊,很多人以至於買了好多白玉也不是“羊脂”。

羊脂玉的白色調一般為偏暖感白色,有白裡微微泛淡淡黃調而呈糯感,渾厚自然。羊脂玉的質地和其他顏色的和田玉一樣,可見短線組成的絨毛狀結構、氈狀結構,結構細密。羊脂玉的質地感覺應該是介乎於半透不透之感覺,半透不透才有羊脂的那種渾厚和凝重自然,白色的肉質微微泛出淡淡黃調,如同羊的脂肪。正因如此,新疆的和田人都叫它“老黃白玉”

,這只是對羊脂玉的愛稱,是一種感覺,並不是說的真正的“黃白”色。

新疆採玉的人對羊脂玉的辨別有個法寶,那就是隻認白裡微微閃黃的白玉才是羊脂,閃灰的次之。白裡閃黃的感覺,和剛宰殺的肥羊開膛後看到的熱乎乎的羊板油一樣的感覺同。若是等到羊板油冷後凝固,那只有“狀若凝脂”的感覺了,只剩下僵硬白色,沒有神韻,缺少了活羊剛殺看後到羊板油那樣精光內蘊的那種神采。

的確,好的白裡閃黃的羊脂玉,在太陽下閃出青黃色的玄光,若浮若現,使原來白裡泛黃的羊脂玉的那種感覺更加神秘,但非用心觀察者感受不到的。

即便是羊脂玉,也不是完全一樣的,它是白玉系列裡的特殊品種。

羊脂玉的基本條件是必須白,但純白並非都是羊脂,其中白裡閃黃的羊脂在新疆最受人們喜歡,新疆人認為這樣的才是真的羊脂感覺。

說羊脂玉是黃白色的你可能不信,但如果你去新疆,有機會和新疆的採玉行家們聊聊羊脂,他們可能會先調侃你一下,給你看些上好的白料,你若認為那是羊脂,他們會說你的眼力不錯,這些是難得的好東西。你若有疑問,或很謙虛的請教,或你是個內行的買家,他們可能會很高興、很神秘的再給你看看真正的羊脂玉是何感覺。你會發現,那種白非一般之白,那種精光內蘊,若含若露,又恰似蒸熟的糯米,糯而可食,整體的渾厚自然的質感,其神采確實不能馬上用什麼適當的詞形容它。

儘管現在不少的玩玉人仍然在迷信羊脂玉越白越純正,但卻可能忽略了真正羊脂玉必須具備的那種特殊的油潤感和渾厚感,而這種特殊的油潤和渾厚感覺不是我們平時看到一般白玉所有的。白玉儘管白的可愛,但畢竟不是羊脂。因為羊脂玉少,所以大家見的機會就少,不能正確的辨認羊脂玉並不奇怪。在和田、喀什一帶,好多維族的老採玉人家多都有一塊不一定很大的採玉樣本玉石,他們叫它“比子”,那多就是羊脂玉!而這樣的“樣品”又各有小的差別,但條件都具備羊脂的標準了,這個只有新疆採玉人自己知道的其中微妙所在。試想,如果大家都是那麼容易看得出羊脂了,他們也可以把手裡的那塊樣本扔了。

羊脂玉之產出的確是少,然並非是絕對難見,希望碰到一塊羊脂玉不是不可能,但遇到了是否能辯識,這個就靠經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