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觀瀾 誰是蔡英文2020年的剋星

王義偉

對神明懷有敬畏之心的人,往往有一套特殊的行為準則。比如,碰到一個命硬的人,是不敢去死磕的,磕得碎了牙,磕得滿嘴血,命硬的人毫髮無損,何必呢。問題是,命硬的人藏在芸芸眾生中,尋常看不見,交手之後才露真容,往往搞得當事者下不來臺,這就不好辦了。

時至今日,全臺灣都知道了,臺灣大學候任校長管中閔,就是一個命硬之人。

但最開始,蔡英文當局把他當成了一個軟柿子。

1月5日,臺灣大學經過正常的遴選程序,選出管中閔為新一任校長。管中閔是個計量經濟學家,性格直率,人稱管爺。臺大選出一個“爺”當校長,也算符合該校臺灣教育界龍頭老大的地位。

按照相關規定,臺大將遴選結果報告臺“教育部”,臺“教育部”備個案,下發一個任命書,這事兒就結了。

事情偏偏起了變化。不知道蔡當局的教育部門怎麼想的,大概是將管中閔稍加研究,發現他跟藍營走得近,政治立場偏藍,這個任命書就不想發下去,就開始找茬。

這一找茬才發現,管爺竟然是個硬茬。

通過安排特定人士爆料、舉報等方式,臺教育部門先是衝管中閔砍了三板斧:一是擔任企業獨立董事程序違規、沒有利益迴避;二是論文抄襲;三是到大陸進行學術交流涉嫌違規。

這三板斧,任何一項坐實了,管中閔都當不成校長。問題是,在臺教育部門反覆核查,包括臺灣大學認真自查之後,三項指控一概不成立。

那麼,這個任命書還發不發?臺“教育部長”潘文忠犯了難。

據悉,潘文忠一度想退讓,想按正常程序給管中閔下發任命書了。這樣的想法當然不能獲得蔡當局的同意,而臺灣輿論對蔡當局的批評已經鋪天蓋地。

重壓之下,4月14日,潘文忠辭去“教育部長”一職。

從命理學的角度,這可以看做是管中閔“克”掉了一個“教育部長”。

潘文忠被“克”掉了,4月19日,臺“教育部”來了一個新“部長”:吳茂昆。

被蔡當局任命為新一任“教育部長”,吳茂昆當然知道自己所為何來,所以,儘管社會輿論一浪高過一浪,吳茂昆仍頂住巨大壓力,於4月27日正式否決了臺大的遴選結果,要求臺大重新遴選校長。

此前的潘文忠,遲遲不發任命書,被稱為“卡管”;吳茂昆此舉,被稱為“拔管”。這等於是和臺大撕破了臉。

臺灣社會各界譁然一片。

臺灣大學嚴詞拒絕“教育部”的蠻橫決定,臺大學生在校園裡掛起了黃絲帶,並於5月4日發起新“五四”運動聲援管中閔。

與此同時,以藍營為主力,社會各界對新任“教育部長”吳茂昆的挑刺、攻擊如影隨形,洶湧而至。按照臺灣媒體的總結,40天的時間裡,臺灣各界通過各種方式,總共對吳茂昆發動了六波攻擊,最終抓到了他違法違規的事實。

5月29日,吳茂昆辭去“教育部長”一職。

管中閔就這樣,又“克”掉了一位“部長”。

連續“克”掉了兩任“部長”,管爺兀自巋然不動。蔡當局想徵任第三任“部長”,可就難了。至筆者截稿的6月6日,臺新一任“教育部長”還沒有出籠。

事件發展到這個地步,臺大和蔡當局,處境和心態徹底反轉。

臺大這邊,是打虎上山、氣衝霄漢。

蔡當局為了打掉管中閔,動用了一切資源和手段,甚至開了跨部會聯席會議,集中行政團隊的所有智慧,意欲除管中閔而後快。這樣的動作,反證了管中閔的正直與清白,也使得臺大有了底氣。在連續“克”掉兩任“教育部長”、幹掉兩隻大老虎之後,臺大更沒有了後退的理由。現在,臺大和管中閔已經分別發起了行政訴願(即大陸的行政複議)。可以預料的是,臺大一定會和蔡當局死磕到底。

蔡當局這邊,是騎虎難下、左右為難。

筆者分析,在某一個時間節點上,蔡當局已經感覺到了,管中閔事件繼續發展下去,將起到相反的效果。但是,下面的人為了邀功,已經傾巢出動,也殺紅了眼,蔡當局已經不好收手了。

於是,這件事情越鬧越大。

這件事情會大到什麼程度?

筆者預判,會大到毀了蔡英文的2020年大選。

這樣的預判絕非危言聳聽。因為最新民調結果顯示,超過五成民眾認為“拔管”嚴重妨礙大學自治;近五成民眾認為“拔管”將引起高教人才出走;更有近五成政治傾向偏綠受訪者,認為此次爭議重創蔡當局形象。

臺灣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任胡幼偉對此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概括。他說,“拔管”案是當代的一大奇案,也是民進黨自己永遠解不開的一個死結;或者可以說是民進黨自己挖了個大坑,想把管中閔活埋,但挖著挖著,最後坑挖好了,卻發現坑太大、太深,把自己埋在裡面跳不出來了。

對於蔡當局的作為,管中閔引用8個字評判:“外慚清議,內疚神明。”

管中閔這個爺,命夠硬!

當然,這個事件的本質,是公道自在人心。

筆者由此得出結論,2020年的臺灣大選,可能會上演蔡英文大敗而歸的逆轉。後人總結時會歸納成一個新的成語:管爺克蔡,一個姓管的“爺”把小蔡給“克”了。

胡幼偉得出的,是和筆者一樣的結論。他認為,一個管中閔,毀了整個民進黨。“老管,你這輩子也算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