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正步一腳至少能踢80公分 配上鐵掌皮靴相當霸氣

說起正步的起源,應該追溯到普魯士時期,這是世界公認的。有人說普魯士人的正步是參考了愛爾蘭的民間舞蹈,也有人說就是模仿鵝走路的樣子發明的(所以在諷刺德軍佔領萊茵非軍事區時他們被畫成了鵝)。總之,就是普魯士人發明了這種步伐。現代化軍隊的構成方式無外乎盎格魯撒克遜式(聯席會議制度)和普魯士制度(總參謀部),而普魯士制度教出來的好學生之一就是沙俄。

最早的正步一腳至少能踢80公分 配上鐵掌皮靴相當霸氣

▲最早的正步一腳至少能踢80公分 配上鐵掌皮靴相當霸氣

也就是說,法國人和英國人沒有踢正步的習慣。有這習慣的要麼是德國人的好學生,要麼是俄國人的好學生:畢竟踢正步這個東西也就他們兩家開始的最早,但很多國家忘記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德國和俄國的正步,都是應對德國人與俄國人的體型來制定的。那些體型長得不太對的哥們,你就是完全照搬人家的經驗也是不行的。

最早的正步一腳至少能踢80公分 配上鐵掌皮靴相當霸氣

▲最早的正步一腳至少能踢80公分 配上鐵掌皮靴相當霸氣

普魯士式的正步步幅很大,一步踢出去起碼能踢80到85公分。看著就很有FEEL,如果再加上帥氣的馬靴和潔白的手套,那氣勢更不用說(所以踢正步的國家的儀仗隊都是裝備了這兩樣東西)。普魯士人和俄國人還喜歡給靴跟上釘上鐵掌,當巨大而整齊的方隊伴隨著一陣陣“咔嚓”聲走來的時候,你甚至會覺得自己被催眠了。

最早的正步一腳至少能踢80公分 配上鐵掌皮靴相當霸氣

▲最早的正步一腳至少能踢80公分 配上鐵掌皮靴相當霸氣

按照普魯士的傳統,在正步行進時,應當有軍樂隊來進行伴奏(這就是“進行曲”的來歷)。所以在閱兵的時候總是有軍樂隊在旁邊伴奏的,就算是日常訓練,起碼也是有鼓手來進行伴奏的:要知道閱兵時放進行曲讓你聽著好玩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隊列的行進節奏必須與進行曲中鼓點的節奏一致(想想蘇聯的軍樂節奏,再看看他們的閱兵式)。

最早的正步一腳至少能踢80公分 配上鐵掌皮靴相當霸氣

▲最早的正步一腳至少能踢80公分 配上鐵掌皮靴相當霸氣

與標準的普魯士式正步和蘇式正步不同,我軍的正步是以口令為依據組織實施的。並不是依靠鼓點,同時在動作上也進行了相關的改進:普魯士式與蘇式都追求大步幅,行進時腳尖朝上,腳跟先落地。而我軍的步幅則為75公分,同齊步相同,並且是腳尖下壓、腳掌先著地。關於擺臂,差別更大:德國人是甩小臂,那感覺就像被人打骨折了……而蘇聯人喜歡把小臂擺到與胸口同高,當然,咱們不能跟他們那樣走極端:擺到同常服第三顆釦子平齊也是很有精神的嘛!幹嘛要那麼極端?

最早的正步一腳至少能踢80公分 配上鐵掌皮靴相當霸氣

▲最早的正步一腳至少能踢80公分 配上鐵掌皮靴相當霸氣

對於一名軍人而言,人生最榮耀的時刻無非兩個:一是戰爭勝利,迎著歡呼與鮮花歸來的時刻。另外一個就是伴隨著整齊的隊列,昂首闊步地走過閱兵場。但由於當年希特勒對於正步的狂熱愛好,使得正宗的普魯士式正步已經從德軍士兵的訓練教材中徹底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